“這把刀?有何特別之處?”朱元璋疑惑地問道。

這時,窩寇還剩下幾十人在與流民部隊相持。

大局已定,朱棣、李景隆等人也來了朱元璋身邊。

“啊,這個刀啊,我看挺鋒利的,別的,我也看不出來啥。”

朱允熥說道:“刀太利,我怕傷著皇爺爺。所以,剛才沒忍住。”

說完,朱允熥把刀還給了朱元璋。

「剛才,衝動了!差一點被人看出來了!」

「這刀的確特別,特別就特別在刀柄!」

「顯然是一把有身份的刀!」

「一面刻著:足利!」

「一面刻著:義持!」

「足利義持!」

「這得好好思量一翻了,這群窩寇太不一般了!」

「進一步印證了我前天所料想!」

朱元璋拿過這把窩刀,翻過來一看,刀柄上兩面果然分別陰刻著:足利和義持。

朱元璋也聽說過窩國的一些事情。

窩國的文字好多是從唐時傳過去的,很多字與漢字完全一樣,含義也基本相同。

足利,這是說窩寇跑得快、跳得高?

再看看這群窩寇,的確是厲害,攻擊前都是高高躍起,非常利索。

足利二字,倒是很符合這群窩寇的特點。

「看來,窩國的南北對峙狀態,結束了!」

「統一之後的窩國將更加強大。」

「應該是足利家族統一了窩國。」

「這群窩寇,首領一定就是足利義持!」

「看紋飾,看這群窩寇的裝備,沒有錯!」

「足利義滿,10歲繼任徵夷大將軍,親政後充分顯示領導與統治才能。」

「足利義滿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國家統一,成為室町幕府最盛期的締造者。」

「應該就是前兩年,足利義滿出家為僧,把室町幕府大將軍一職讓給了兒子足利義持!」

「老天,今天帶隊的居然是窩國室町幕府大將軍!」

「足利義持在窩國的地位,就是二把手!足利義滿雖然出家,但公家及武家實權仍握在手。」

「足利義持,相當於我大明的太子!」

「蒼天何曾饒過誰?」

「窩寇殺了大明太子,今天我們又抓住了窩國的太子!」

「當然還有舔皇,舔皇此時其實也就是個名字和象徵。」

「壞了,這傢伙的窩刀丟了,不會是掛掉了吧?」

「足利義持,太有用了,如果死了,太可惜啊。」

「一個足利義持,能換多少武器啊,窩刀還有製作窩刀的工藝技術等等。」

「死了,就一文不值了。」

朱元璋的眼睛都紅了,他想起了慘死在窩寇刀下的朱標!

終於,大仇得報!

找,一定要找出足利義滿!

朱元璋喊道:“停,剩下的窩寇,別給咱殺了!”

沐瑤馬上命令義烏礦工們停止攻擊,原地待命。

窩寇此時早已沒有了原來的囂張,一個個緊緊圍成一圈。

朱元璋拿起窩刀走到窩寇面前:“放下刀,饒你們不死!”

窩寇們無奈了,一個個放下了刀。

「老朱這麼做就對了,這些窩寇都是資源吶。」

「換不了什麼東西,修路挖礦總是可以的吧?」

「不對,這群窩寇能聽得懂老朱的話?」

“誰是足利義持?”朱元璋又問道。

幾個人看向最中間的那名窩寇。

朱元璋勾了勾手:“你是足利義持?”

「老朱厲害啊,居然注意到刀柄上的字!」

「從刀柄上的字,居然判斷出窩刀主人的名字!」

「老朱對窩寇居然有這麼深的研究!牛批!」

「看看我們的刀劍上刻什麼了?」

「文人佩劍不說了,很多武人也附庸風雅,從風花雪月的詩詞中抽出關鍵字刻到上面。」

朱元璋心想,有朱允熥在身邊,一切事情都順利了。

中間那個年輕窩寇分開窩寇出來說道:“在下便是。”

眾人更加吃驚,此人能說漢語。

從漢代以來,不少窩國人來到中土,在這裡學習花夏的文化文字、典章制度等等。

會說漢語的窩國人不少。

但一般說來,能到花夏來交流學習的,都有一定的背景。

這個叫足利義滿的年輕窩人,恐怕也不簡單。

“足利交持,你知道咱是誰嗎?”朱元璋問道。

足利義持說道:“如果沒猜錯,您就是尊貴的大明皇帝。”

“足利家族,嗯,你父親和我很有緣啊。”朱元璋說道。

啊,足利義持怔住了!

所有人包括朱棣都愣住了。

朱元璋說什麼?與這個窩寇的父親很有緣分?

這不就是通窩罪嗎?

但是,皇帝犯通窩罪?

皇帝能自毀長城、自斷江山?

不可能的事啊。

「老朱,你居然認識足利義滿?」

「史載,足利義滿與明朝沒有任何來往。」

「當時老朱認識窩國親王懷良。當時懷良來朝貢,態度蠻橫,老朱很惱火。」

「老朱當時就拒絕接收朝貢之物,並指責窩國“君臣非道,四擾鄰邦”」

「懷良第二次前來大明,老朱仍然不收禮物,並且進一步指麗窩國“妄自尊大,肆侮鄰邦,縱民為盜”。」

「懷良生氣了,給老朱上了一封函,措辭十分強硬。」

「懷良說:臣聞三王立位,五帝禪權,豈謂中花之有主,焉知夷狄之無君。……故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也。」

「老朱當時鼻子都氣歪了吧,當即要向窩國宣戰。」

「但是,鑑於元朝兩次征伐窩國都大敗而歸,加上大明沒有像樣的艦船,老朱只能作罷。」

朱元璋聽到此,心想,只要造出比陳友諒的樓船還要大的船,一定去滅了窩國!

“咱年輕時當過和尚,沒想到你父親老了,卻又去當了和尚。這豈不是緣分?”朱元璋笑道。

足利義持明顯臉上一鬆道:“大明與我國雖大海相隔,卻一衣帶水,自然有緣分。”

眾人都是不解,陛下何時對窩人這麼瞭解?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驚出了一身汗,天啊,這些情報,陛下是如何得知的?

作為錦衣衛,佈設了最廣、最密的情報網路。

可以說,沒有什麼能瞞過錦衣衛的眼睛。

但是,陛下了解的東西,錦衣衛卻不知道!

難道陛下拋下了錦衣衛,另起爐灶,悄悄成立了另外一個情報隊伍?

蔣瓛心中的危機感愈加強烈。

大明的將士們都呆呆地看著,陛下這是何意?

難道真要把這沾滿大明軍民鮮血的窩寇給放了?

看陛下對一個窩寇如此和藹地說話,居然談起了緣分!

大家頓時凌亂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之最強軍神

天馬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