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藩王返京以來,凡有廷議,朱元璋都讓他們參加。

因為遠離朝堂已久,他們基本沒有參與討論。

朱棣尤其明白,陛下一向多疑,包括對他的兒子們。

朱元璋提出問題,你答得對,說明你身在邊塞、心在朝堂,恐怕有心懷不軌之嫌疑。

你答得離譜,說明你就是個笨蛋!

所以,朱棣雖然都站在頭一排,但一直是冷眼旁觀。

而此時,朱棣覺得該出面了。

“陛下,兒臣有話要說。”

朱元璋很意外地看了一眼朱棣。

三孫說,朱棣以後會搞什麼靖難之役,把朱允炆趕下了龍椅。

這麼多天一觀察,發現朱棣的確很沉穩。

從小就在軍營里長大,在北地與蒙元打了多年仗,才幹十分突出。

三孫說的,一定是對的!

但是既然自己已經知道了,就不能讓這件事發生。

三孫當上儲君,朱棣想反也幹不過他!

讓他今天更欣慰的一點是,三孫很善。

對於黃子澄,三孫都沒有下狠手,更沒有下死手。

如果以後他當上皇帝,對於他的叔叔們和兄弟們,更會照顧有加。

自己之所以廢除誅連,主要是因為三孫的提醒:剛不可久。

但是三孫也不是一味地心慈手軟。

上次他派出三名錦衣衛去試試他的身手。

哪知道三孫出手如風,雖未取其性命,卻也十分狠辣。

所以,只要自己的三孫好好的,什麼靖難之役,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朱棣看朱元璋彷彿在想什麼事,一時愣住了。

再一看,朱元璋嘴角帶著微笑,看著的正是:朱允熥!

朱棣心裡直抽抽,我這個燕王如此不受待見?

感受到了朱棣的目光,朱元璋才道:“你說,你說。”

朱棣沉聲道:“陛下,臣以為窩寇必打。窩寇殺死大哥,如果我們隱忍不發,恐怕有損我朝聲譽。”

「朱棣,說得沒錯!」

「作為永樂大帝,站得高、看得遠!」

「兒子死了都不吭聲,我們比窩寇更窩囊!」

「到時,窩寇會更加猖狂!」

朱元璋其實已經存了去江浙掃平窩寇的想法,但是他想從三孫的心聲中聽到方法。

兵部尚書齊泰忽然站出來說道:“燕王,大道理誰都會講,關鍵是怎麼打?”

兵部侍郎仇佔可似乎對朱棣沒什麼好印象,諷刺道:“燕王一直在北地,沒見過窩寇,騎馬的,開船的,可不一樣!”

“這些窩寇從來沒有固定的地點,而且在海上行進。今日在山東,明日就到了杭州,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因此,從元朝以來,都是各府州各為單元,軍民一體,共同防守。”

“至於主動殲敵,連人都找不到!茫茫大海之上,你怎麼找?”

朱棣的鷹目閃過一道陰鷙之色又隨即消失。

朱棣退後一步,回到原來的位置。

他對窩寇的確是不瞭解,再往下說,也不外乎是一些戰爭基本原則之類。

仇佔可,本王記住你了!

「軍民一體?共同防守?」

「窩寇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漁民!」

「在洪武年間,窩寇有一半是窩國政治鬥爭中流亡的勢力殘餘。」

「這裡面有好多是窩國的潰兵潰將,窩國老百姓流亡海上轉職海盜。」

「還有在商人與海盜身份之間互相變換的窩國商人。」

「窩寇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主要原因是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

「窩國的冶煉和刀具製作技術世界一流,窩國戰刀的效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亞出產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媲美。」

「窩國的武士鎧甲防守能力很強,距離稍遠,蒙古弓箭就無力穿透。」

「窩國武士完全脫產,自小開始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們的戰技勝過蒙古人毫不奇怪。」

「論單打獨鬥,此時的窩寇恐怕真能排上世界第一。」

「除了裝備和武力,窩寇與沿海漁民混雜在一起,讓官府毫無辦法。」

「這些漁民好多都是陳友諒、方國珍的舊部。」

「沿海一帶起兵作亂的暴民勢力,還有一些忍受不了苛捐雜稅的農民。」

「還有少部分從事海洋走私貿易的明朝商人。」

「這些人,都成了窩寇的幫兇。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府縣,情況十分熟悉。」

「他們經常給窩寇出主意、當嚮導,官兵好多來自外地,窩寇反而成了主場作戰!」

「這個人是誰啊?還兵部的?這就叫做軍民一體、共同防守?」

朱元璋沒料到三孫對窩寇的情況瞭解得如此透徹!

如果不是三孫今天的分析,他還被兵部官員矇在鼓裡。

原來,窩寇的成份如此複雜!

看來,窩寇並不好打。

三孫對窩寇如此瞭解,是不是已經有了辦法?

肯定有。

朱元璋忽然問道:“兵部給咱講講,我朝建立以來,有多少次窩寇入侵?”

兵部尚書齊泰和兵部侍郎看了看,齊泰答道:“陛下,大大小小有10多起。”

「不是吧,二十幾年才10多起?」

「是各省謊報軍情,還是兵部根本就在胡謅?」

「洪武年間,窩寇入侵有80餘起,其中僅杭州就有30多起。」

「恐怕好多府縣把窩寇入侵當成了內亂!」

朱元璋聽到此,提著齊泰的鼻子大罵:“齊泰,你竟敢欺瞞?”

齊泰一慌,連忙跪下,剛才的確是胡說的。

沒想到陛下說他欺瞞。

“咱來告訴你,僅杭州、松江一帶,就有窩寇入侵40多起!”

“每次入侵,都要擄走平民,逼良為盜!窩寇勢力日漸強大!”

“兵部對此視而不見,府縣對此隱瞞不報!”

“打今兒起,兵部所有上下,一律罰俸半年!”

朱元璋說完,兵部的官員們紛紛跪下,山呼萬歲。

這事要是放到以前,又是人頭落地。

朱元璋拿出了一個本本:“這是一個叫楊溥的知縣報來的情況!如果不是他,我還以為窩寇只不過是纖芥之疾。”

“現在看,窩寇並非纖芥之疾,而是我大明心腹之患。”

“我們既要有雷霆行動,也要有長遠打算。”

“咱定了,楊溥即日上任杭州知府,整軍備武,大造艦船。”

“杭州府,開海禁,建立水軍,居中而守,適時而戰,切斷窩寇南北聯絡。”

“因此,兵部、戶部要考慮軍備物資,向東南特別是杭州傾斜。”

“允熥所講,很是不錯!如果隱忍不發,有損我朝聲譽!”

朱棣心裡這個難受啊,無法言說。

這話,明明是我剛才講的好吧?

這怎麼算作是他朱允熥所講,還當眾表揚?

朱允炆這下才好受了一些。

有朱允熥在這裡,你燕王在陛下眼裡連個屁都不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諸天牧場

許紙

大楚打更人

東方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