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周牧腦袋的是蔣瓛。

抽刀極為利索,砍人毫不猶豫!

劉洪嚇了一大跳。

外面守著的宮女太監們捂住嘴巴,沒有叫出聲來。

「蔣瓛,不愧是錦衣衛指揮使!」

「老朱挑中的人,果然有點本事!」

「不僅僅是武功,此人還頗懂帝王心思!」

「很明顯,周牧所貪的東西,都用在巴結呂氏和朱允炆了。」

「周牧這是在搞政治獻金!」

「但周牧這個笨蛋,你說東宮,就好了,不要再提呂氏了!」

「只說東宮,陛下會想起太子,可能就不追究了。因為,無人對質。」

「你再提呂氏,這就犯了大忌!」

「皇家的事情,能大喊大叫嗎?」

「周牧,你不死誰死?」

「顯然,周牧的眼光極好!你押寶朱允炆,押對了!」

「但是,押對了,做錯了!」

朱元璋心中讚歎,三孫,非常人也!

這麼突然而血腥的場面,三孫居然不慌不忙。

馬上想到了深層次的問題,不錯,真不錯!

三孫不僅精通曆史、知曉未來,而且對於人心的把握也如此精準。

但是,一輪到他自己,就把握不準了。

三孫說周牧押寶朱允炆,算是押對了!

三孫啊,你怎麼就不理解咱的良苦用心呢?

“蔣瓛,全面調查光祿寺貪腐一事,不可放過一人!”

蔣瓛讓兩名錦衣衛收拾了周牧的人頭,老太監劉洪讓人清掃了血跡。

周牧在養心殿被錦衣衛一刀掉了腦袋!

訊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宮內宮外。

周牧之所以被當場砍死,主要是因為他得罪了吳王朱允熥。

“聽說啊,吳王有一種辣椒調料,味道極為鮮美,吃後讓人慾罷不能!”

“陛下對辣椒調料讚不絕口,光祿寺周牧就派人向吳王討要。”

“吳王也沒有辣椒這種原料了,周牧以為吳王在撒謊。”

“那天,周牧到養心殿告了吳王一狀。”

“陛下大怒之下,當場讓錦衣衛砍了他的首級。”

“吳王風頭正勁,周牧完全撞到了刀口上!”

“光祿寺的官員又被抓了六個人,都投到了錦衣衛的典詔獄!”

“要不是得罪吳王,周牧也不會被砍,周牧不被砍,光祿寺的貪腐也不會暴露。”

“以後,見著吳王,得客氣一些。”

齊泰在家裡唉聲嘆氣:“陛下這是怎麼了?難道真的要立吳王朱允熥?”

兵部侍郎仇佔可道:“齊大人,立吳王為儲,我等文官,日子可就大大不妙了。”

“陛下的政策真的是變了嗎?”齊泰問道。

“大人是指?”

“陛下殺了不少武將,立朱標為太子,著意培養二皇孫,顯然要以文治國。”

“但是忽然風向大變,讓人著實不解。”

仇佔可喝了一口麻姑酒:“陛下心思之變,從涼國公藍玉身上已見端倪。”

藍玉出征大漠,得勝而歸。

得意忘形之下,姦汙了元主的妻子,還縱兵攻打自家的喜峰關!

最後,就是因為朱允熥,藍玉只是到典詔獄住了一宿,而後就放出來了。

什麼懲罰都沒有!

在此之前,陛下對開國大將們是一種壓制的態度。

比如說兵部尚書,就不是武將擔任。

兵部尚書是齊泰!

齊泰是洪武十七年的應天鄉試解元,洪武十八年進士,歷任禮部主事、兵部主事,後來當上了兵部尚書。

從此後,從兵部侍郎到兵部司務、郎中、員外郎、主事、大使、副使,文官佔了大半。

陛下不僅沒說什麼,反而對齊泰更加器重。

而自從藍玉事件之後,一系列怪事發生。

似乎是武將們又吃香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朝議當中,吃癟的往往是文臣!

仇佔可發現了一條規律,凡是有朱允熥在場的朝議,武官都吃香,文臣都吃癟!

因為朱允熥要麼是順著別人說,要麼就是閉口不言。

所以很多人忽視了這種聯絡。

齊泰對仇佔可的分析很是滿意,不愧是自己推薦起來的兵部左侍郎。

“你的意思是,陛下已經定下決心立吳王為儲了,為何遲遲不下旨?”

仇佔可道:“陛下是心有顧忌,他一味追求血脈的正統!但朱允熥的能力又遠遠不如二皇孫,他怕朱允熥得不到文臣的支援!”

“只要文臣們保持氣節,不倒向朱允熥,陛下就下不了決心。”

“陛下已經廢除了誅連制度,這是讓文武百官向朱允熥感恩戴德!”

“但是,朱允熥當儲君,恐怕真的是像秦那樣,二世而亡!”

“我等文臣,雖不能戰,但知道存亡之理。我們必須支援二皇孫,不能黃子澄那樣中途變節!”

“我等文臣支援二皇孫,不為一己之私利,而是為了大明之永續!”

“是時候採取措施了。要利用一切機會,讓朱允熥出醜!讓天下人看一看,陛下選擇的這個人是何模樣!”

……

第三天,朱棣已經準備完畢,從北平帶過來的100名親兵隨行。

同時,隨同出發的還有兵部郎中賀慶生。

經過齊泰等一幫文官的運作,賀慶生從兵部的五品官外放,成為正四品的杭州知府。

剛剛升任杭州知府的楊溥,估計還在趕赴杭州的路上。

楊溥的新任職務是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也是正四品。

不同的是,這個職務是兼職,他的辦公地點並不在都察院。

而是在皇宮的謹身殿。

洪武十一年,謹身殿不幸被雷擊中。

修復之後一直無人居住,一個月前,朱元璋將其作為內閣成員的集中辦公場所。

楊溥從七品知縣成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兼內閣成員,儼然成為朝廷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內閣成員,是由皇帝親自挑選的。

最初確定了四人,一直沒有增加。

楊溥進入內閣是第五人,也是最年輕的一個,年僅28歲,是最有前途的一個。

朱棣前往浙江剿滅窩寇,京中官員並不怎麼感興趣。

因為,窩寇再厲害,能比北元鐵騎厲害?

大家最感興趣的是楊溥,他憑什麼能到這個位置?

僅僅是因為上書道出沿海窩寇的實情?

有好事之人經過探究,赫然發現:楊溥之所以上升這麼快,主要是因為傍上了一個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劉公:吾乃大明司馬懿

松友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