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透過雲層射到江面上。

陽光透過江面映照到朱元璋的臉上,讓他顯得神聖、威武而又肅穆。

李景隆、仇佔可、蔣瓛看著意氣風發的朱元璋,很是意外。

陛下的精神很好,比昨天晚上強太多了。

仇佔可心裡嘀咕,陛下難不成是找到了那名消失的窩寇?

或者是附近的府縣找來了能夠出海的船隻?

舉目四望,並沒有新的船隻加入。

朱元璋抽刀前指,大喝一聲:“出發!”

“出發,出發!”

“出海,出海!”

一千五百名士兵齊齊發出吼叫。

特別是一千名礦工,在刀疤臉紀老三的帶領下,士氣更加高昂!

有窩寇殺,有金子拿!

有狼筅在手,還怕什麼窩寇!

再配合鴛鴦陣,幹掉東極島上的窩寇,輕而易舉!

昨天的大戰,大家還是第一次配合。

第一次配合,就取得了極佳的戰果!

刀疤臉紀老三從昨天到現在,一直處於興奮之中。

自己,只不過是區區一名礦工。

雖說是透過自己的拳頭,打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在義烏礦區說一不二。

但說到底,還是一個平民百姓。

前幾日,吳王帶著兩名手下到達礦區挑選勇士。

透過比武,打敗了其他三名挑戰者,得到了吳王朱允熥的獎勵:一錠50兩的金子!

吳王為了打窩寇,還真的下功夫!

提前向大家發放了賞金!

一下子就花掉了他兩千兩黃金。

這樣的王爺,大手筆、大氣魄!

吳王舍掉家財、組織大家打窩寇,這是在保衛自己的家鄉啊。

其實,吳王完全可以不管!

聽說,吳王只是個名頭,連封地都沒有給他明確。

在這種情況下,吳王能如此做,難能可貴。

這一下子改變了他對王公貴族、官府公人的看法。

昨天在大勝之後,紀老三看到了吳王的窩囊表現,不禁大為迷惑。

吳王當時到達礦區的時候,講話不是很有氣勢嗎?

吳王在戰場上的表現,讓他感到:這完全不是同一個人!

吳王被窩寇劫走之後,紀老三更是一頭霧水。

吳王的身手這麼差,就連最起碼的警惕性都沒有。

吳王一走,接下來的仗,恐怕沒有什麼賞金了。

到底是跟著陛下到海上,還是帶著大家夥兒回礦區?

回礦區,也是無事可幹!

紀老三實在是憋得慌,直接去找鄭和、沐瑤。

剛說出自己的幾個疑問,鄭和直接瞪起了眼:“紀老三,本官告訴你!吳王的水平,遠在他人之上。吳王的所作所為,連朝中大臣都猜不透!別說你了!”

沐瑤說道:“紀老三,你要做的,是無條件服從吳王!你膽敢擅自離開,看吳王怎麼罰你!”

紀老三當時更蒙了,吳王不是被窩寇擄走了嗎?

吳王還怎麼罰自己?

“告訴你紀老三,吳王要當真的話,三個我加起來,也不是他的對手。”

沐瑤的威脅,讓紀老三更是摸不著頭腦。

吳王的身手,那麼高?

那麼,作為高手的吳王怎麼會被窩寇抓住?

“紀老三,有些話,爛在肚子裡,對你有好處!”鄭和也發出了警告。

鄭和早就看出來了,吳王一直在藏拙。

雖然他不知道吳王為何如此做,但他堅持只看不說,連問都不問。

剛才沐瑤居然說吳王能打三個她,不知道是真實的,還是為吳王臉上貼金的。

或許是沐瑤為了維護吳王的形象而故意如此。

此事,還是不要讓外人知道為好。

鄭和有個強烈的感覺,吳王不會這麼一直低調隱藏。

否則,他也不會直接點出自己藏於心裡的夢想。

也不知道吳王透過什麼方法讓陛下逐步放開了海禁。

正是吳王經常待在陛下身邊,才讓自己當上了工部都水司員外郎,主要負責全國的造船。

現在又讓兼任杭州知府,為的就是調動一切資源,造可以遠航的艦船。

吳王透過精心佈局,一步一步地幫助自己實現夢想。

所以,維護吳王、幫助吳王,自己的夢想才能最終實現。

紀老三聽了鄭和的警告,下意識地捂住了嘴巴。

船隊在紀老三的指揮下,駛向錢塘江口。

鄭和、沐瑤帶著礦工隊伍在前,朱元璋帶著仇佔可、朱允熥和蔣瓛在中間。

李景隆帶著從應天來的500名殿後。

仇佔可看著一臉自信的陛下,不由得猜測起來。

想到了一個又一個可能,又一個又一個地否定了。

到錢塘江口,一切就會真相大白。

一個時辰後,船隊來到江海交接處。

大家一看,除了這些船隊,啥也沒有!

海船呢?

難不成,飛到東極島?

游到桃花島?

此時,在鄭和與沐瑤的指揮下,礦工們動起來了。

他們先是伸出鐵勾,把相鄰的兩條船勾到一起。

又拿出鐵釘或鐵耙,將兩條船並排定在一起。

以這兩條船為中心,將其他船也並了過來。

帶陛下坐的這條船,總共35只。

仇佔可忽然,明白了,原來如此!

“恭喜陛下,恭賀陛下,終於找到了破解之法!”

“陛下英明,臣佩服萬分!”

「仇佔可總算是明白了!」

「這貨的腦子反應太慢了,四書五經讀傻了。」

「就像是孔乙己,天天研究回字有幾種寫法。」

「不過,說起來,還真得感謝他。」

「這貨說,高麗與我大明為宗藩,可謂是同氣連枝。」

「正是同氣連枝,啟發了我。」

「只要把船連到一起,形成一體,與海面就有了更大的接觸面積。」

「所有的平底船用抓釘牢牢綁到一起,就可以抵禦大風大浪。」

「等於是把所有的小船集到一起,形成鐵板一塊。」

「把若干個小船,組合成一艘鉅艦!」

「這樣一來,只要不是滔天巨浪,保證在海上平平穩穩。」

自從沐瑤告訴了“她想出來”的辦法之後,朱元璋就在想,到底仇佔可怎麼啟發了三孫?

原來,是“同氣連枝”這個詞讓三孫的腦子靈光一閃。

朱元璋所在的這條船最大,是最後一個併入的。

三十五條船,以這條船為龍頭,其他三十四條船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紡錘形。

鄭和指揮著沿途拉過來的船伕到了龍頭,分列兩邊,一人一槳站立。

一千五百名士兵,包括李景隆從應天府帶來的五百人。

士兵們都在這艘鉅艦的最外圍排列,都是一人一槳,臨時充當了水手。

三十五條船成為了一條,李景隆、沐瑤、鄭和還有紀老三也都來到了首船。

「鄭和,這是我大明出海的第一艘艦,歸你指揮了。」

「這一天,一定會載入史冊!」

朱元璋也嚴肅起來:“這艘鉅艦,雖然沒有陳友諒的樓船高,但遠比樓船寬大!”

“這艘鉅艦,是大明水師、大明海軍的開端!”

“鄭和,咱把這艘鉅艦交給你了!你要造出比這個更大、更高、更好的海船出來!”

“這艘鉅艦,咱起個名字吧,就叫做:鄭和艦!”

鄭和激動了,陛下居然把這艘鉅艦起名為鄭和艦!

鄭和這個名字是陛下賜的。

即將載著大明將士滅窩寇的鉅艦,也被陛下命名為鄭和艦!

這該是多大的榮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希望隊友是個正常人

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