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汗如泉湧,腦門上亮晶晶的!

連忙掏出手帕擦拭。

吳王!

這可不是一般的藩王!

不是誰都能封上吳王!

朱元璋在韓林兒手下做事時,韓林兒封朱元璋為吳國公。

長江中下游區域為吳,朱元璋封王的時候封地在吳內。

幾年之後,朱元璋又平定了陳友諒。

徐達等手下大將們認為天下大勢已定,奏請朱元璋稱帝。

朱元璋深知當時不是稱帝的時候,但為了穩定軍心,退而求其次,即位成為吳王。

吳王,對於朱元璋甚至整個朱家都有特殊意義!

吳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皇帝的代名詞。

沒想到,皇爺爺這麼偏心!

朱允熥何德何能?

吳王,朱允熥他配不上!

眾多文臣,大驚失色。

天吶,這天,是要變了!

“陛下,萬萬不可!此事,有違常理!”吏部、戶部等官員也都紛紛跪下。

除了武將,文臣們基本都又跪下了。

聲音一個比一個大,有的以頭搶地,聲淚俱下。

都是要求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惱火了,這幫文臣,總是把事情想得太複雜。

哪兒有那麼多彎彎繞!?

「吳王好啊,只要讓我去封地就成!」

「那真叫做,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這幫文臣怎麼回事,總是跟自己過不去?」

「老朱的子孫封個王,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老子就當個藩王,你們也不同意?」

朱元璋心中幽幽一嘆,這個皇孫,一貫就是這麼低調。

“封朱允熥為吳王,咱已定了,有再敢反對者,杖八十!”

朱元璋一拍扶手,陰冷的眼光環視了一圈。

正在群情激憤的官員們噤聲了。

杖八十,認認真真執行下來,哪兒還有小命在?

常升這下子高興異常!

再一想想陛下私下交待朱允熥,擔心藍玉會犯糊塗,這就足以證明了。

陛下對朱允熥果然是厚愛一分!

再一看自己這個外甥,越發地玉樹臨風!

朱允熥連忙跪下:“感謝皇爺爺對孫兒的信任和恩寵,孫兒感激不盡!”

朱元璋摸著鬍子,高興至極。

“皇爺爺,散朝之後,我是不是就可以到封地上任了?”

朱允熥問出這句話,朱元璋心想,你就這麼想離開?

文臣們這才鬆了一口氣,不管吳王還是什麼王,總歸是要去封地的。

朱允熥離開京城,朱允炆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朱允熥就是個白痴啊,這麼著急著去封地?

顯然,他是放棄了與朱允炆的爭奪了。

從這一點看,朱允熥也算有自知之明。

“允熥身體不好,不用去封地了,就在京城休養。”

朱允熥蒙了,敢情只是給了一個虛職?

沒有明確封地範圍,還不讓去封地就藩,這算怎麼回事?

朱允炆心裡七上八下的,一會憂,一會喜。

憂的是,皇爺爺對朱允熥太好了,不讓他去封地,對自己的威脅還在呀。

喜的是,朱允熥身體不太好,父親的身體就不好,就讓他到南方休養了。

那麼,皇太孫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朱允熥雖說是不願意,但也知道,再怎麼爭取也無濟於事。

畢竟,這裡站著幾乎大部分在京的官員。

天子一言,豈能說變就變?

“此事不必再議。”朱元璋說道:“大家議議,藍玉帶回來的俘虜如何處理?”

藍玉這次俘虜了三千名元朝的王公大臣、后妃公主,10萬名軍民。

這麼多人回來如何安置是個大問題。

禮部尚書說道:“陛下,臣以為武力征服是一時的,成吉思汗的武力並不能維持長遠。根本之計,是懷柔天下,以體現我大明寬容恕讓之胸襟……”

朱元璋不耐煩地擺擺手:“你直說,如何安置?”

禮部尚書說道:“臣以為,集中所有俘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之對我大明感激,從此兩國交好,不動刀兵。臣的意思是,把他們悉數放歸。”

「這貨腦子裡面有坑嗎?好不容易抓住了,全都放了?」

「兩國交好?北元不存在了好不好?」

「從此不動刀兵?從秦漢到現在,北方草原的騎兵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啥時候消停過?」

「就不讀點歷史?」

「動用15萬大軍,消耗那麼多錢糧!抓到的人,放回去了?這仗白打了,這錢白花了?」

「這貨,讀書讀傻了呀!」

朱元璋原來以為禮部尚書學問好,很不錯,現在呢,越看越生氣。

皇孫說得沒錯,這個尚書就是個傻子!

黃子澄又站出來了:“陛下,臣以為,這10萬北元軍民,他們手上都沾著我大明將士的鮮血,不可饒恕!臣建議,將十萬北元軍民斬殺於邊境,壘起京觀,從此讓北方蠻族不敢入我大明半步!”

這是完全相反的意見!

黃子澄,是個狠人!

他的建議得到不少人的附和,特別是有親屬死在北元鐵蹄之下的官員。

朱元璋對兩人的建議不置可否,他還想聽一聽大家怎麼說。

朱允炆看沒人吭聲了,說道:“孫兒認為,可放歸一部分元朝的公主后妃,以體現我大明風度。對於十萬北軍,也不可盡數斬殺。要挑選首惡,斬殺小部分,震懾大部分。”

朱允炆這是綜合了禮部尚書和黃子澄的觀點。

朱元璋感到朱允炆也成熟了,懂得綜合和取捨了。

「戰敗了就得付出代價!要不然,勝利有什麼用?」

「你們把人還回去,豈不是寒了將士的心?」

「以後,誰還賣力打仗?」

「斬殺首惡?十萬軍民,誰是首惡?首惡不是元主嗎?」

「這些元朝的公主后妃統統弄回來,民族大融合,多好的機會!」

「就如同大唐為什麼強盛,那是因為鮮卑族與中原的通婚,為中原民族增加了鐵血因子!」

「十萬北軍一個都不能殺!多好的人力資源吶。」

「這些人去修長城、當河工,省去大明多少瑤役?能讓老百姓少受多少苦啊!」

「這些人天生會養馬馭馬,讓他們專門餵馬去!」

「這些人天生就是戰士,為什麼不把他們集中起來,組成一支國際僱傭軍?」

朱元璋在龍椅上前傾身子,朱允熥說得沒錯!

他為俘虜的安置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特別是大唐的強盛,他從未想過有民族融合的因素!

自己的這個皇孫,太有料了!

看來,不讓他離開自己,絕對正確的選擇!

“哈哈,允熥說得沒錯!”

朱元璋不禁出聲讚揚。

啊,朱允熥又蒙了,我說什麼了?

朱允炆更是蒙比了,皇爺爺,剛才是我提的建議,不是朱允熥!

皇爺爺,是不是表揚錯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隋唐幻世錄

樹下躲雨遭雷劈

大吳聖祖

金江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