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將紅景天的根嚼爛嚥下後,眾人都緊張地觀察著他的反應。

不一會兒,朱元璋爽朗一笑:“紅景天,果然有效!”

眾人愕然,畢千戶的聲音與之前大不相同!

因為高山症,畢千戶之前說話明顯乏力。

而現在,可以說是聲如洪鐘,中氣十足。

完全沒有一點中毒的跡象!

這才過去多長時間?一刻鐘不到,就有如此明顯的變化!

看來,紅景天的根還真是可以緩解高山症。

大家都疑惑起來,木扎兒,真的這麼好心嗎?

木扎兒還真是給明軍當嚮導來了?

就是因為吳王曾饒過木扎兒,好幾次都放任木扎兒逃走,木扎兒這是投桃報李來了?

太不可思議了!

不管如何,度過眼前的危險,終於有了方法。

不等朱允熥下令,明軍從將軍到軍士都開始在雪地裡尋找起來。

果然,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會有紅景天,一團團,一叢叢的。

朱元璋此時的高原反應已經消失了,心情極其愉悅。

看看,咱三孫真的是老天照顧,運氣太好了。

「大自然就是一個平衡的生態圈,相生相剋,無處不在。」

「誰能想到,在這麼高海拔的地方,還生長著紅景天!」

「在高海拔的地方,容易得高山症,於是大自然就在這裡安排了高山症的剋星。」

「想起了金老爺子《神鵰俠侶》中的絕情谷,絕情谷中有劇毒的情花。」

「想解楊過的情花毒,需要一種叫斷腸草的植物。巧的是,斷腸草就生在情花旁。」

「無論哪種植物,在離它五步之內,必有它的剋星。」

朱元璋忽然想到,自然中有這種規律,人其實也是。

比如,木扎兒是胡人的智者,可惜他遇到了剋星,他的剋星正是咱三孫!

此時,木扎兒帶著人正在遠處等待明軍跟上來。

如果明軍跟不上來的話,就說明他們的高山症更加嚴重了。

剛才吳王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意外。

此人,不論是學識,口才,武力都是自己未曾見過的。

這方面,木扎兒自愧不如、甘拜下風。

但是吳王的部隊來到了這裡,受到了高山症的侵襲,大部分明軍都挺不過去這一關。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明軍都會有反應。

吳王也許會將有反應過度的明軍留下這裡,慢慢組織下山。

其他的暫時沒症狀的軍士,會跟著吳王繼續跟過來。

只要吳王跟過來,就一定損兵折將。

因為上得越高,高山症就越厲害。

就算他們能夠熬過高山症,也恐怕逃不過自己在前方預設好的圈套!

吳王,如果你死了,我會按漢人的習慣,給你厚葬。

吳王,如果你沒死,落在我手中,我會讓你助我重建、振興烏孫國!

吳王,只要你答應助我,我就離開兀納失裡,回到亦烈,讓你成為烏孫國永遠的國師!

有了吳王朱允熥,得到了吳王制造各種裝備的能力,我烏孫國重建指日可待!

“明軍在做什麼?”巴圖根喊道。

正在思索的木扎兒被巴圖根打斷了思路,往前一看,明軍居然正在雪地裡四處扒拉。

拔起了一團又一團的灌木。

這不是經常見到的紅景天嗎?

他們拔這個做什麼?

最早發現紅景天功效的是藏醫,在天山一帶的胡人還沒意識到這種植物的作用。

天山南北的部落之所以沒有高山症,是因為他們從小放牧,不少地方還有高山草甸,對於這種高度已經習慣了。

更讓巴圖根等人不解的是,他們居然吃起了紅景天的根!

他們才上到這裡,居然就餓了?

難道明軍從交河城出發,沒有帶肉乾和其他乾糧嗎?

再不濟也可以殺馬飲血呀,怎麼淪落到吃樹根的地步?

巴圖根興奮了,恐怕不用再往上走,明軍就會因為吃的,而打起來!

不一會兒,明軍都開始列隊,牽馬,前進!

明軍的精神狀態明顯與剛才不同!

前面,居然還傳來了明軍的陣陣笑聲。

哪裡有一點高山症的症狀?

“難道紅景天既能當糧,還能當藥?”木扎兒問道。

巴圖根說道:“吳王的運氣是不是太好了?”

木扎兒也搞不清楚怎麼回事,對於紅景天,自己也只知道名字,不知道有這作用。

此時,明軍的高山症全部消失,大家都高興異常。

朱元璋心裡卻在疑惑,紅景天這麼好的東西,胡人為何不知道?

如果胡人知道紅景天能消除高山症,為什麼不提前把這裡的紅景天全部拔起燒掉?

胡人打小就在這裡生活,對於這裡的植物居然還不如外人?

恰好,朱允熥的心聲進入了朱元璋的腦海:「從紅景天這個植物,就可以看出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差別。」

「遊牧民族的食物基本都是地上跑的,對於地上長的東西,看不上、吃不慣。」

「尤其是對於這種難以下嚥的植物,胡人根本不考慮植物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功效。」

「因為動物本身含有充足的鹽分,牧人吃牛羊,完全可以不用購鹽。」

「西域地廣人稀,動物可吃的植物很多,牧人沒必要對植物進行研究。」

「漢人則不同,以農業為主,一看到植物,先想到能不能吃。」

朱元璋沒想到,三孫會對各個民族瞭解得如此之深,研究得如此之透!

也許三孫與木扎兒會談時,就是從民族特性切入的。

如果能把折服木扎兒,徹底控制西域的過程就會大大縮短。

三孫趕快完成目標,好與咱返回大明!

因為真不知道大明亂成什麼樣子了!

也不知道三孫有沒有收到沐瑤的信件。

……

繼續跟著木扎兒前進。

此時,雪停了,風大了。

風在地面打著旋兒,將地面的雪攪得漫天飛舞。

呼呼的喘息聲,伴著著嗚嗚的風聲,讓大家產生了一絲不安。

如果在這裡遇到什麼意外,恐怕是前進不得,後退不能。

朱元璋此時,忽然感到又是一陣氣短,連忙停了下來。

儘管有幾個火器營的軍士在照看著畢千戶,但朱允熥仍然不放心,時不時地觀察一下朱元璋。

朱元璋的動作明顯有些遲緩。

此時,徐懷錦也有些累了,剛才的高山症似乎又出現了。

但是,此時卻不宜休息,因為這一段相對較陡。

胡人在前方等著。

朱元璋一屁股坐到地上。

朱允熥道:“毛易,把老畢攙著,抬也要抬到胡人站的那個地方。”

徐懷錦也沒勁了,蹲到了地上,似乎這樣,能夠減輕一下不適。

朱允熥去扶徐懷錦,徐懷錦就像軟麵條一樣。

“此地不宜久留,大家趕快走,到前面胡人停留的地方歇息。”

朱允熥說完,一把抱起了徐懷錦朝前面趕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諜戰生涯

電芯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