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抬起的腳停在了半空,隨即又收了回來。

三孫,看來真是喝大了呀,說咱死了!

還哭著說咱死了!

咱,不是好端端活著嗎?

誰告訴三孫,咱死了?

正想進屋勸呢,三孫哭聲變小了,是那種極度壓抑的抽泣。

伴隨著抽泣聲的,是三孫的心聲:「爺爺死了!」

「那個沒有理由地護我、愛我、寵我的爺爺,沒有了!」

「爺爺也不要我了!」

……

三孫的心聲一直在絮絮叨叨,聽得朱元璋的眼圈都紅了。

沒想到,三孫對咱如此依賴,如此不捨!

三孫這是遇到了什麼情況,聽到了什麼訊息?

不能讓三孫再這麼悲傷下去了。

想想義子沐英吧,四十多歲,因為太子之死而傷心過度,差一點死了。

作為帝王,既要有菩薩一樣的心腸,更要有鐵石一般的心志!

“吳王,咳,咳,你怎麼了?”朱元璋在屋外大聲提醒。

突然,屋裡的哭聲停止了。

“吳王,有啥想不開的事呢,說出來,說出來就好了。”朱元璋又勸道。

“老畢,沒事,沒事。剛才是做了個夢,做了個夢。”

「沒理由啊,按歷史來看,爺爺不應該是這個時候死啊。」

「沐瑤寫的信,應該沒錯。」

「再看一遍。」

「陛下西征,沙漠被困,天降災禍,屍骨無存。」

「沐瑤,為何不寫詳細一些?在哪個沙漠,是什麼災禍?你這麼籠統,我到哪裡去找?」

朱元璋聽到此,簡直是一頭霧水。

三孫居然接到了沐瑤的回信,沐瑤的回信居然說咱死了!

說咱被困在沙漠,說是天降災禍,連屍骨都找不到了!

沐瑤,多好的一個女子,咱把她封為安寧郡主,居然在信中向三孫撒謊!

難道是咱看錯人了嗎?!

現在,不管三孫透過什麼方式能與沐瑤通訊,這個遲早都能聽到。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沐瑤為何撒謊?!

「沐瑤,能不能把字寫小一點,這樣豈不可以放更多的資訊?」

「咦,背面還有字!」

「宮中所傳,是否為真?」

「哈哈,哈哈,是否為真?!」

「沐瑤,你寫封信,都能大喘氣嗎?」

「我還真以為爺爺死了呢!」

「沐瑤,小心我回去打你屁股!」

朱元璋明顯感受到朱允熥心情的巨大變化。

當他看到正面四句話十六字的時候,痛哭失聲,無法抑制。

當他看到反面時,原來是沐瑤求證訊息是否屬實,轉而狂喜不已。

這是沐瑤故意給三孫開的一個小小玩笑,卻讓咱看出來三孫對咱的真情實感!

朱元璋心中頓時暖烘烘的。

有咱三孫,夫復何求?!

「沐瑤,你把字寫這麼大,信紙這麼小,能裝多少內容?」

「看看我,我用圓珠筆,可以隨便寫。」

三孫寫信用圓珠筆,咱怎麼從來沒見到?

還有他寫信,從來沒見他身上帶過筆墨紙張!

三孫身上有太多秘密,需要探究啊。

幸好今天控制住了情緒,剛才看三孫悲傷欲絕,差一點站出來說:咱就是你爺爺,沒死!

「沐瑤,此時我在交河城給你寫信。可以肯定的是,宮中傳出的這個訊息是假的。」

「困死在沙漠是不可能的。因為,陛下他留在了嘉峪關,嘉峪關有慶王幾萬人守著,怎麼可能會出事?」

「我帶著常升、常森、藍壽、毛易等六萬明軍,走過了庫姆塔格沙漠,很輕鬆,不費勁。」

「我爺爺何等的英明神武,就算是他進了沙漠,能被小小的沙漠困住?」

「宮中的謠言傳出來,影響面有多大?官員們有何反映?」

「鐵鉉、楊溥、鄭和、陶成道等人怎麼樣了?」

「還有,這是一盒圓珠筆,以後用這個給我寫信,不要用毛筆了。」

「你隨時寫,我隨時可以看到,因為我有超級千里眼。」

「行軍途中,不方便隨時回覆。你注意隨時告訴我京中情況。就此擱筆。」

朱元璋站了一會,聽到隔壁的三孫睡了,這才回到房間。

躺下之後,翻來覆去,睡不著了。

宮中傳出訊息,說是咱死在了大漠!

這個謠言從何而出,是誰一手炮製了這個謠言?目的何在?

是二皇孫傳出的訊息嗎?

還是從嘉峪關傳出的訊息?

會不會是被咱趕走的肅王,對咱奪走他的封地不滿,而故意傳出咱死在大漠的謠言?

不對,就朱楧的膽氣,不應該,他沒有這麼大的膽子!

二孫朱允炆,更不可能,他的膽子更小。

也不對!!

朱允炆的膽子一點都不小!

透過三孫的心聲得知,朱允炆即位之後就拋棄了咱的《大誥》,把年號從洪武改成了建文!

從洪武到建文,這就是跟咱唱對臺戲,就是在另起爐灶!

很有可能是朱允炆!

還有,朱允炆的母親呂氏!

會不會,還有老太監劉洪參與其中呢?

估計不是四子朱棣,因為訊息是從宮中傳出的。

天吶,要是應天都信了這個謠言,天下豈不是一團糟?

咱的那些兒子、孫子們,會不會為爭天子之位而大打出手?

他們會不會為咱的“死”而掉下眼淚,如三孫一樣傷心?

想知道應天的情況,必須聽三孫的心聲。

只有三孫才能用一種神秘的手段與應天的沐瑤取得聯絡。

……

入住交河城第三日,仍然有一支胡人站在北面的山坡上。

這是一片草原,起起伏伏的。

草原往背,就是東天山的主峰——博格達峰。

博格達峰在蒙古語中意為“神靈”,自古以來便被視為神山,受到周邊各民族各部落的祭拜。

胡人留了一支千人隊在這裡,究竟有何用意?

他們守在那裡,是怕明軍驚擾了他們心目中的神山?

“看,木扎兒!”

常升放下了望遠鏡說道。

朱元璋朝前一看,果然,不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支胡人騎兵從北面的山坡向南走近了,為首一人,正是兀納失裡的國師:木扎兒!

木扎兒拎著大錘,帶著千人隊緩緩向交河城靠近。

行止城北的烏魯河邊,木扎兒停在了弓箭和火銃都夠不到的安全距離處。

木扎兒這是做什麼?

帶著一千人,找死來了?抑或是,投降來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閒扯一集

勒塔瑪

同事:下班幹嘛?我:玩部落衝突

大唐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