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完分工,趙大虎帶著人往前走,也不必刻意隱藏痕跡,因為後面的人早就發現了。

走向岔道的吳開山則是等到最後一名透過後,對現場進行了佈置,讓人看不出有人從岔道經過。

遠遠的,看到了火光。

不一會兒,火光越來越亮,有清晰的喘息聲傳來。

躲在岔道口轉彎處的吳開山發現,來的都是胡人。

默默地查著數。

胡人共有一百人。

這群胡人,從這裡進入內城,肯定是去抓吳王的。

胡人應該不知道陛下也在城中。

吳開山心想,這下真巧了。

如果不是從大煙墩發現了地下水道,這群胡人恐怕就得逞了。

又等了一會,後面再也沒有了任何聲音,胡人已經走遠。

吳開山這才帶著軍士走出來,堵住了胡人的退路。

跟進了不一會兒,突然前面一陣喊叫聲,是胡人的呼喝聲!

佔上風的,絕對是趙大虎!

坎兒井的地下水道很窄,最寬處也只容四人透過。

在這裡,最多的兵力也難以展開。

決定勝負的往往是走在最前面的幾個人。

如果最前面的人戰力強,就直接導致對方的潰敗。

論單打獨鬥,胡人還真不是明軍的對手。

更何況,吳開山所帶的兄弟,是從莊浪帶出來的兵,有著步跋子特有的優勢。

步跋子,當然最擅長的就是在地面戰鬥。

此時,大家都是在地下水道里,並非是地面的曠野。

胡人的馬也捨棄了。

在地下水道,胡人的弓箭發揮不了太大作用。

雙方的接觸都是近距離的!

此時,不是看誰的箭準,而是看誰的刀利!

果然,前面的胡人逃回來了,火光時明時暗,呼聲越來越近。

吳開山當仁不讓站在最前,後面跟著的是個人素質最好的軍士。

過來的胡人愣住了,沒想到後路被截!

胡人舉著彎刀直衝過來。

吳開山衝上前去,身子一側堪堪避過刀鋒,一刀向後遞出,胡人中刀倒地。

下一個胡人,眼神中透著恐懼,連刀都快拿不穩了。

吳開山毫不客氣,一刀下去,人頭落地。

殺了幾人之後,吳開山感到胡人的戰力不過如此,就側了身子,讓後面的弟兄們上!

讓大家都有鍛鍊的機會,都有立功表現的機會。

殺了十幾人後,胡人發一聲喊,又向北逃跑。

那一頭,有趙大虎在,胡人佔不得便宜,於是又向南跑。

遇到吳開山的隊伍,被殺幾人後,胡人又朝北走。

胡人一個又一個地減少,最後,剩下的五十餘人紛紛扔掉了彎刀和弓箭。

將剩下的胡人捆綁起來,一起向哈密城進發。

終於,吳開山帶著幾十名胡人俘虜,鑽出了一個豎井。

沒想到,明軍大軍已經出發了,去交河城繼續追擊胡人了。

城裡留下的,是從應天來的胡人使者和胡商。

吳開山等人很是失落,本想著與弟弟和其他莊浪子弟相見的,哪知道還得向後推遲。

不過,聽胡商介紹,弟弟吳開海現在帶著一千人,成了吳王直屬的特戰營。

吳開海在這次哈密之戰中出了風頭,立了大功。

吳開山非常高興,帶了一些明軍留下來的物資,還有戰馬,直接趕往交河。

……

交河城,朱允熥和眾將圍在一起,燒著火,烤著羊,喝著酒。

除了警戒人員,其他的都在城中燃起篝火,搭起架子,烤著胡人送來的羊,喝著從城中搜出來的美酒。

胡人這次逃的比上一次還要匆忙。

這裡的糧草、美酒、藥品等等都沒有帶走。

當然,將士們並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朱允熥從系統空間取出後放到城中各處的。

城中的街巷大都很窄,只容一人或兩人透過,這是防止外敵入侵的,這裡隨時都準備進行巷戰。

因此,大家活動的場所反而變成了房頂。

只有房頂,才有足夠大的空間。

所有軍士的篝火都在樓頂,遠遠看去,就像是整個城市在燃燒一樣。

“胡人,還在北面的山上!”邱英平說道:“也不知道胡人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我看吶,胡人這是無處可去!大冬天的,往北面去,山那麼高,他們上去了,吃什麼?”藍壽分析道。

常森說道:“對呀,他們上山,豈不是死路一條?”

陳誠說道:“不,從這裡向西北去,就是達坂城,處於東、西天山的介面處,也是一個缺口,過了這個缺口,就到了天山以北,是輪臺城。”

“從這個缺口進入天山以北,這是最省時省力的。”

眾人都奇怪了,既然如此,胡人為何不馬上走呢,往天山以北逃就是了。

他們立在北邊,望著交河城,難道還真想打回來不成?

“想那麼多幹嘛,讓他們在北邊給咱們站崗。等我們吃飽了,喝足了,接著攆唄。”朱允熥根本不在乎。

有了朱允熥的話,大家的心都定了。

因為開國公常升經常講:信吳王,得勝利。

那就吃起來,喝起來,唱起來,跳起來!

朱元璋心裡一直在想著朱允熥如何給沐瑤送信的事情,趁著喝了幾杯酒,湊近了朱允熥:“吳王,聽說你去年表現好,陛下特意給你配了兩個小太監。這次要是打下西域,回去之後,不知道陛下會如何賞賜。”

朱元璋知道一提起兩個小太監,三孫肯定就會想起來鄭和與沐瑤。

只要想起沐瑤,三孫就很有可能透露他與沐瑤的通訊方法。

朱允熥道:“賞個屁呀,再賞我,我也不要了。”

「整個大明,除了鄭和,其他的太監就沒有幾個好鳥。」

「老朱深知太監的危害,唯恐宦官專權,就規定太監不得干政。」

嗯,三孫又表揚咱了!

三孫的表揚,舒坦吶!

看看歷史上的太監,壞事者居多呀。

所以,咱就專門鑄造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上書十一個大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有了這個規定,咱的大明朝就不會出現秦朝的趙高、宋時的童貫了。

「但老朱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嘔心瀝血建立的大明王朝,恰恰被恥笑為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

啊?

噗!

朱元璋剛剛倒進口中的酒,噴了出來。

“老畢,你咋了?”朱允熥趕快拍拍朱元璋的背,關切地埋怨道:“喝個酒,也能嗆住你?酒再好喝,也不能大口悶!”

朱元璋萬萬沒想到,自己立下的規矩,在後來居然被破了,咱創下的大明,居然成為“最大的太監帝國”!

一定是二孫!

三孫曾透過,二孫後來當上皇帝之後,馬上改了咱定下的《大誥》!

把咱定下的律條都能改了,自然與能改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的規定!

朱允炆啊朱允炆,平時對咱恭恭敬敬的,濃眉大眼的,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秉夜歸途

超能君

穿越原星做城主

使用者4306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