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從湖面上拿過簪子,給徐懷錦插上了。

“吳開海,把繩子集中起來,把所有的空瓶子都連到一起!”

“劉海旺,你挑會水的軍士幫助吳開海,將空瓶子、浮石一起連成平板或者做成一條船的樣子。確保人可以站立其上。”

這一次,所有人都明白了。

這瓶子裡面都是空的,只要塞緊蓋子,水不進去,就是一個巨大的孔隙,相當於火山石的作用。

一個連著一個,其漂浮的效果恐怕比火山石要好。

“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呢?”徐懷錦不禁有些自責。

讀了那麼多書,還是軍師,怎麼都沒有想到把空瓶連起來,就可以渡水?

“元跨革囊,這是多有名的典故啊,我怎麼給忘了?”徐懷錦感到有朱允熥在,自己基本上沒發揮什麼作用。

常升、平安等人都有些慚愧,元跨革囊,這是什麼典故,徐懷錦忘了,咱連聽都沒聽過。

朱元璋心頭也滿是問號。

徐懷錦沒有往下說,其他人也不好意思問。

「元跨革囊,主要說的是雲南一帶的歷史。」

「雲南一帶的歷史,可以用四個詞概括,元跨革囊只是其中之一。」

「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這四個詞至今還在雲南大觀樓的對聯之中。」

「“漢習樓船”指漢武帝派遣人出使西域,南方的一支隊伍來到了雲南洱海,與當地人發生衝突,雙方開打,由於漢軍不識水性,打敗了,回去之後上奏給漢武帝,漢武帝於是派人仿洱海修建了昆明湖,練習水軍。」

「“唐標鐵柱”是指唐朝打敗吐蕃,奪回洱海,立下一根鐵柱。」

「“宋揮玉斧”說趙匡胤曾用玉斧指著地圖上的大渡河說‘此外非吾所有也’,所以宋一百五十年來雲南無邊患。」

「“元跨革囊”是說忽必列率領十萬蒙古大軍攻破雲南。」

「忽必列南下越過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麗江東部,南攻大理。」

「這年九月,忽必列率軍到達金沙江西岸,面對河水,不習水性的蒙古軍士一籌莫展。」

「忽必烈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用做渡江之用,渡江後入麗江,大敗大理守軍。」

對於元朝的歷史,朱元璋自認為了解得夠深了。

而對於忽必烈如何進入雲南,知之不詳。

哪知道三孫對於這段歷史如此熟悉!

再看吳開海等人,連線空瓶子越來越熟練。

並且已經連成了兩條船!

劉海旺讓人把船抬起,推入湖內,親自坐上去試了試,又上了五個人,這個亮晶晶的船很穩當,沒問題!

大功告成!

軍士們都大聲歡呼起來!

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這種喝光了水的瓶子,居然有這種奇效!

朱允熥拿起望遠鏡觀察了一下,木扎兒帶著人正在往上爬。

海拔越高,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好幾倍的力氣。

就算是沒有高山症,也是很難走的。

朱允熥一聲令下,大家陸續下湖!

最前面的是火器營,由劉海旺帶著渡水,作為開路先鋒,萬一胡人先到達對岸,火器營可與神箭營對射。

之後是,朱允熥帶著徐懷錦、畢千戶、平安和毛易在同一條船上渡水。

再後面的是大部隊,有的拉著浮石,有的綁著瓶子,有的乾脆什麼也沒有,躺在湖面上。

所有的軍士都感到新奇,解下浮石,試了試。

躺在湖面上,居然不下沉,輕輕划動就能前進。

這湖水太神奇了!

而且這湖水並不涼,帶著絲絲暖意!

軍士們渡水之時,居然相互撩起了水,打起了水仗。

平安本想阻止的,但一想到今天之前的種種壓抑,還有那難受的高山症,大家此刻放鬆一下身心,也未嘗不可。

所有的牲畜都下水了,帶著物資,也沒有沉下去。

在山上的胡人被湖面的明軍笑聲給吸引住了。

木扎兒、巴圖根都停了下來,天啊,這是一種什麼場景!

六萬明軍,還有大批馬匹、駱駝都下水了,密密麻麻的!

他們的渡水方式各種各樣!

還有不少明軍什麼都沒帶,而是在湖中嬉鬧!

這,簡直是沒把我們放在眼裡!

他們在湖邊挖出了黑色的石頭,可以浮在水面上,利用這個渡水!

但是這些什麼都不綁的軍士們是怎麼回事?不怕體力耗盡,沉入湖底嗎?

還有,幾萬匹馬和駱駝又是怎麼回事?

牲畜還馱著明軍大量物資,也沒有沉底!

明軍的馬,是神馬?

再觀察!

時間一點點流逝。

吳王朱允熥坐在一個特殊的船上,那是白色的船體外加黑色的石頭,十分平穩。

明軍沒有漿,只是用手劃,與黑浮石一起,前進速度還很快!

再看那些牲畜,游出了好幾裡!沒有一匹馬或駱駝掉進湖裡!

吳王,這是給牲畜餵了什麼特殊的草料?!

木扎兒從小智力超群,被族人寄予厚望,後來當上了兀納失裡的國師,促成了西域大部分部落的聯盟。

這其中,體現了他超強的協調運作能力和智慧。

有什麼難事,木扎兒一出馬,就會迎刃而解。

但是,自從與吳王朱允熥對上面,卻是處處受制。

每一次都眼看著佔上風了,卻忽然被吳王的怪招給逆轉了。

今天這個圈套,吳王又解開了!

他所利用的,居然是那個無人敢過的湖。

這個湖邊除了有一些草之外,就是一個死湖,毫無生機!

湖水都不能喝,據人們說這湖水都是有毒的。

湖裡連魚都沒有。

自古以來,軍隊、商旅從此透過,都是從這邊的高山透過。

吳王居然從湖上過!偏偏湖邊有這種浮石!

紅景天,能浮的黑石頭,不知疲倦的牲畜,天啊,都在幫助吳王渡河、渡劫!

難道,又一次敗在吳王手下?

不甘心!

快走,趕在明軍之前到達湖的北岸!

站在“船”上的朱允熥拿起了望遠鏡,朝高山上觀察。

「啊,原來,這就是木扎兒的圈套!」

「這是他埋設的第二個圈套!」

正在欣賞風光的朱元璋聽到朱允熥的心聲,心中一沉:木扎兒居然還有圈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閒扯一集

勒塔瑪

同事:下班幹嘛?我:玩部落衝突

大唐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