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朱允熥的話有很多疑問,但大家沒有再問下去。

畢竟,從嘉峪關到現在,兩個多月了,明軍未曾遭遇一敗。

不僅沒有失敗,還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明軍只是在與胡人對陣時死傷了二百餘人。

而明軍殺傷和俘虜了胡人五千多。

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比例。

明軍有六萬人,在穿越沙漠、過黑風川時,居然沒有一個人死亡。

不得不說,這是一大奇蹟!

對於一個從沒有失敗的人,對於一個屢屢創造奇蹟的人,你有什麼資格懷疑?

時移勢異,人也是會改變的。

毛易感到,以前的吳王就是一個混蛋加白痴的綜合體。

現在透過近距離的觀察和感受,吳王早已經是今非昔比。

最少他在戰場指揮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將領。

換作任何一個將軍,甚至哪怕是陛下親自指揮,也不一定取得這樣的戰績!

火器營的軍士們都在議論,吳王不僅僅是運氣好,關鍵是有水平!

吳王的很多決策和計策,事前大家都不理解。

但是事實一再證明,吳王的決策都是對的,並且還是最優解。

甚至還有一些決策,大家怎麼想都想不明白。

百戶劉海旺告訴毛易,火器營的兄弟們一看到吳王,就感到心裡有底。

跟著吳王朱允熥打仗,就是爽!

再加上陛下也跟在吳王身邊,大家的感覺又加了一個字,就是穩!

朱允熥在城頭上現場召集軍事擴大會議。

以前召集會議也就是徐懷錦、平安、常升、常森、藍壽、毛易等人,頂多再加上朱元璋這個旁聽生。

今天開了擴大會議,將參會人員的範圍擴大到了千戶。

七十餘人坐在城頭,朱允熥一改往日的嘻嘻哈哈,神情嚴肅地看著大家。

“諸位,剛才,徐軍師與我商議了一番,感到有必要召集這次會議,通報一下軍情,統一一下思想。”

朱允熥道:“相信你們也知道了,胡人正在對我們進行圍困。”

“我們就如同一把利劍,直直地插入了胡人的心臟。胡人絕不甘於引頸就戮,他們要將這把劍抽出來,融化掉!”

“擺在我們面前的就只有一條路:防守!”

“只要我們堅持到冬天,胡人可能就會四散離去!”

“在此,我嚴重警告大家,一定不要掉以輕心。”

“自我們從嘉峪關西進,遇到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我們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

“之所以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戰果和成績,主要是徐軍師出謀劃策的結果、眾軍士奮力拼殺的結果,當然也有老天爺幫忙的因素。”

“儘管有老天幫忙,但我們不能患上運氣依賴症。”

“否則,一旦失去運氣的關照,我們將敗得很慘,並且可能是一敗塗地、一蹶不振!”

“要知道,運氣不會始終站在我們這一邊。”

很多人都感到,吳王的運氣就是太好了,但這種運氣能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準啊。

吳王這麼說,提醒得非常及時!

但吳王又似乎是太過悲觀。

很多人都感到,部下的軍士們現在是太過樂觀了,缺乏必要的危機意識。

朱元璋心中好笑,三孫吶,你怎麼還是如此謙虛?!

之所以取得不錯的戰果與成績,主要都是因為三孫!

徐懷錦倒是出了不少主意,但是徐懷錦出的主意,基本上是為三孫作鋪墊的!

三孫的計策層出不窮,遠遠高於徐懷錦這個女中諸葛。

當然,三孫的計策往往與他的讓人意想不到的裝備相關聯,與他豐富的人文地理知識相關聯。

三孫居然把成功的因素,全都歸結到徐軍師,歸結到大傢伙共同努力,歸結到老天爺幫忙!

三孫,你這苟著苟著都成習慣了!

不過,三孫警告大家不要掉以輕心是對的。

一支軍隊,不能總是打順風仗,萬一遇到一點挫折,就會一潰千里。

一支合格的軍隊,既要能打順風仗,又要能打逆風仗。

看三孫如此嚴肅,會不會他真的遇到了難題?

被困在哈密城中,三孫有些後悔了?

對這個局面,三孫沒有辦法了?

「被困哈密城,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這是一個鍛鍊部隊的好機會!」

「這六萬人,將是佔領和控制西域的主力。」

「必須把這六萬人打造成一支勝不驕、敗不餒,攻必克、守必固的鐵軍!」

「一味地取巧,只會讓軍隊的個體素質下降,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對西域的控制。」

「用一些超時代的裝備取得勝利,對提升六萬明軍的戰鬥力十分不利。」

「我是吳王,不可能一直當他們的統制。」

「特別是平安,他將來要留在西域,成為西域的定海神針。」

「平安必須儘快成長起來,成為歷史上那個真正的平安。」

「這次在哈密,非到萬不得已,我不會輕易動用系統資源。」

「哪怕是更大代價,也在所不惜。」

「就把這次哈密防禦戰當作是一場考驗和演練。」

「縱有一些犧牲,也是為了將來整個西域的穩固。」

「將來,平安將遇到很多胡人攻城的情況,城池防禦的能力必須過關、過硬。」

「那麼,這次哈密防禦戰,就全權交給平安,我就當個甩手掌櫃。」

朱元璋心道,三孫這次,是真的要藏了,想徹底地苟住了!

不過,三孫這次低調,倒是值得稱讚!

三孫這次的苟,為的是鍛鍊部隊的素質和心志,為的是提高平安獨立指揮的能力!

三孫這次要當甩手掌櫃,並不是想當鹹魚,並不是懶惰。

朱允熥又道:“我們要守住哈密三個月,任務非常艱鉅,而我個人的水平能力有限。因此,我決定暫時讓出統制之位。”

啊,吳王不想當統制了?

所有人都傻了眼!

吳王領著大家從嘉峪關走到現在,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從將軍到普通軍士,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吳王突然之間不想當統制了!

還說是個人水平能力有限!

難道還有比吳王真合適的人?

常升道:“允熥,這怎麼可以?”

朱允熥道:“我是覺得我不能再指望運氣來打仗了,這會害了大家。我要好好休息一段時間。”

“今後三個月,平安暫攝統制之位,一切決策均由平安作出,徐軍師還是履行軍師之責。”

平安起身道:“吳王,這怎麼可以?”

朱允熥說道:“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是統制,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

“平安,你要是個軍人,你要是條漢子,就把這擔子給擔起來!別給老子婆婆媽媽、嘰嘰歪歪的!”

聽到此,平安也不客氣了,躬身道:“卑職遵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先斬後奏,截胡徐妙雲

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