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足夠大,容得下任何有夢想的人。”朱允熥說道:“像我四叔這樣有雄才大略的人,太少了。”

“在古時,天下才多大範圍?就算是現在的大明疆域,也只不過是地之一角而已。”

“如果我是我爺爺,我會讓燕王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鎮守一個區區北疆,算不得什麼。”

朱元璋正想繼續追問,哪知道徐懷錦先問上了:“燕王更大的用武之地在哪裡?”

朱元璋心想,三孫還是固執地認為燕王要當皇帝。

三孫總是以為歷史不會大變,總是以為咱要立二孫為儲君。

二孫當上皇帝之後,四王朱棣就會發起靖難之役。

三孫哪裡知道,咱已經決定了。

“燕王更大的用武之地,在於開闢新的天地。”

徐懷錦又問道:“燕王的新天地,在何處?”

朱允熥笑道:“徐軍師,可曾看過《西遊記》?”

徐懷錦說道:“這是話本小說,裡面的地方都是真的嗎?”

“有的人因為看見而相信,有的人因為相信而看見。”

朱允熥慢悠悠地說了一句。

徐懷錦咀嚼了好長時間,他說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他是說我不相信他嗎?

他看見了什麼?他相信什麼?

朱元璋還沒搞清楚三孫到底如何安排燕王。

新天地?

讓燕王開闢新天地,這是要流放嗎?

「朱棣,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朱棣,後來的永樂大帝,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勒石燕然、封狼居胥的帝王!」

「文治武功不比唐宗宋祖差的一代雄主。」

「朱棣五次親征蒙古,威震漠北。」

「積極經營邊疆,加強對北方的控制,遷都北京。」

「東北設奴兒干都司,西北設定哈密衛,西南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

「經營南海,佔領安南,設立遠達南半球的舊港宣慰司。」

「這樣的燕王,一代雄主,簡直不要太好用!」

「真讓我當皇帝,就讓燕王去搞窩國、佔歐洲!像成吉思汗那樣打下歐亞!」

「可惜燕王這樣的人太少了,要不然的話,大明就能提前把世界版圖中的好地塊全佔了!」

「朱允炆太嫩了,打不了仗,那就讓佔住澳洲!」

「老朱的子孫多,但成氣的沒幾個。」

「幸虧還有很多人可用,比如鄭和、平安、鐵鉉、楊溥等人,也可以撒出去!」

「總有一天,大明龍旗將插滿整個天下!」

「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龍旗的世界!」

天啊,朱元璋沒想到四子如此厲害!

三孫這是第一次在心聲是完整地透露四子朱棣將來的成就!

三孫居然說,朱棣的文治武功不比唐宗宋祖差!是一代雄主!

朱棣居然幹了這麼多件事情!

由此看來,朱棣比二孫更適合當儲君!

也不對,朱棣也不適合,因為有咱三孫在!

朱棣再厲害,也不如三孫厲害。

最關鍵的是,三孫的眼界更開闊,三孫看到的是整個世界。

二孫一繼位,就開始想著削藩,而後四子就開始造反。

二孫和四子,看到的就是大明這一塊地方,看中的就是咱屁股下的龍椅。

最後二孫與四子撕破臉皮,大打出手。

而三孫想的,就不是把他四叔和二哥幹掉,而是讓他們去佔新的地盤,為的就是讓大明的龍旗插滿整個天下!

這樣的三孫,不會對咱的兒孫趕盡殺絕!

不僅如此,還給他們謀劃了全新的未來,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龍旗的世界!

環球,咱總算是懂這個了。

三孫說腳下的地,不是方的,是圓的,是個大球!

三孫的志向如此遠大,聽來讓人熱血沸騰!

……

第二天清早,朱允熥下令全軍迅速透過黑風川。

此時盛夏已過,天氣也不再那麼炎熱。

黑風川裡風大,而且風從哈密盆地吹來,帶了一些綠洲的水氣和涼意。

從氣溫上講,比沙漠之中的感覺是好多了。

進入黑風川,果然一路上都是石頭。

這裡的石頭又大又圓,不知經過了多少年大風吹,不知經過了多少次滾動。

這裡的土,恐怕也是多少年前的石頭碰裂了、滾碎了,最後石成了沙,沙成了土。

按照之前的預案,在風暴來臨之時,全軍都要拿出帳篷支起來躲避。

很多人透過黑風川,哪怕不要馬,也得帶上帳篷。

空中有石頭雨,這是多大的風力呀。

陳誠說,黑風川是沙漠與哈密盆地的一個通道,常年有大風。

龍捲風一起,斗大的石頭都能飛到天上,而後劈頭蓋臉下砸下來。

不說斗大的,哪怕是雞蛋大的圓石,也能把人給砸死或砸暈過去。

為防止大風再把人吹跑,朱允熥在進入黑風川之時,就已經把人和人之間用繩子綁住了。

徐懷錦倒是很主動與朱允熥綁在一起。

朱允熥與畢千戶、毛易綁到一起。

至於平安、常升、常森、藍壽,朱允熥要求他們回到本部與手下將士綁到一起。

朱元璋在聽到朱允熥的安排之時,不禁佩服起三孫的細心來。

將軍與手下綁到一起,勝過千言萬語,能於無形之中提升在軍士當中的威望。

這麼一綁,大家頓時有一種凝聚力和向心力。

徐懷錦和朱允熥綁上之後,雖然繩子很長,但她在那一瞬想到了很多。

特別是在瓜州城,從懸在半空的熱氣球上縋下來,就是朱允熥把自己緊緊抱著。

在沙暴襲擊的那天晚上,自己又莫名其妙地躺在他身邊。

今日,又與他綁在一起。

自從去年在大明科技院的夫子廟舊址上遇到他,就與他有了交集。

從應天走了半年到達嘉峪關,又從嘉峪關一路西行,直到現在。

好幾次遇險,全都是因為他。

難道,自己今後,都註定要與他綁到一起嗎?

呸,呸,在想什麼呢?!

還有綁在自己腰上的這根繩子,多少次從天上垂下來。

徐懷錦突然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唐代李復言的《續幽怪錄》。

裡面有個故事:一個叫韋固的唐朝人在月光下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面前擺著一本書籍,和一個大口袋。

老人說書籍是姻緣簿,大口袋裡裝的是繩子。

繩子用來繫住夫婦之足。

繩子只要綁上,就算是仇敵之家、貧富懸殊、天涯海角、吳楚異鄉,此繩一系,便定終身。

徐懷錦又摸了摸腰上的繩子,這繩子是那個老人口袋裡的嗎?

呸,呸,呸,又在胡想什麼呢?!

“小心!”前面的陳誠喊道:“風暴來了,石雨來了!”

陳誠的話打斷了徐懷錦的思緒。

徐懷錦連忙喊道:“吳王,快,支帳篷!”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自走棋:歷史對奕

哦嗨呦小洋柿子

漢末皇族,打造神話王朝

我是木子李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