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朝廷興兵一次,所耗巨大。因此,這才有了塞王,才有了屯田。”

“邊地若有戰事,均為就地調兵,就地供給。”

“放心好了,你不是一個人去,到時老十四都得聽你的。”

朱元璋耐心地給朱允熥解釋,為何不用從應天或中原一帶調兵,而是用肅王之兵。

「不會吧,肅王,能聽我的?」

「藍玉一起去,肅王也不會把我們當盤菜。」

「所以,還得有自己的兵才行啊。」

「自己的兵,紀老三的狼兵,這一千人算是自己的人吧。」

「但這一千狼兵不能動,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防禦窩寇入侵。」

「更何況,狼兵們在南方待慣了,到西北邊陲肯定是水土不服。」

「還有幾天準備時間,得催一下陶成道,加緊研究武器。」

「還得多購一些糧食,放到指定地點。」

「到時候,肅王能提供兵馬就不錯了,糧草之類的,就不要想著他會敞開了供應。」

「有了武器和足夠的糧食供應,最少可以保證嘉峪關不丟。」

「走一步,看一步吧。」

「老朱說肅王都得聽我的,沒有這麼安慰人的。」

朱元璋心想,咱哪裡安慰你的?

如果咱宣佈你是儲君,肅王當然得聽你的!

不過,三孫說多購一些糧食,放到指定地點,是什麼意思?

難道他出發之時,要把這些糧食都帶上?

帶上糧食,豈不是要很多人?

這些人需要吃飯,怎麼解決?

研究武器,到底三孫研究出了什麼武器?

雖有疑問,但不能馬上問他。

咱也不能暴露啊。

……

第二天,朱元璋在朝堂上宣佈了一條重磅訊息:吳王朱允熥將帶著開國公常升、京衛指揮使司鎮撫司鎮撫藍壽、中軍都督府經歷常森、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安開赴嘉峪關。

眾人議論紛紛。

朱允熥此去嘉峪關,果真是凶多吉少!

陛下曾經說過,要讓藍家跟著朱允熥。

大家都以為是藍玉,藍玉一出馬,情況就會好很多。

就算是肅王給藍玉的老弱病殘,藍玉也有本事將其打造成一隻勁旅。

沒想到,陛下說的藍家,並非指藍玉,而是藍玉的兒子藍壽。

藍壽,只不過是京衛指揮使司鎮撫司的小小鎮撫,從五品。

藍壽根本沒有打過仗!

大家忽然感到,陛下,這是在涮朱允熥。

但陛下平時明明很親近朱允熥的,怎麼現在這麼對待朱允熥?

想不通啊。

還有開國公常升,不要說跟他父親常遇春相比,就連他的大哥常茂也比不了啊。

常茂經常在北地打仗,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很得朱元璋常識。

但是,常茂跟著岳父馮勝北伐之時,一刀砍傷了降將納哈出,導致納哈出的手下大多數逃散,終被罷黜爵位,被朱元璋貶到廣西龍州。

因為常遇春的原因,朱元璋對常家還算照顧。

常茂被去除爵位後,便由常遇春的二兒子常升承襲爵位,改封為開國公,還加右柱國,食祿三千石。

常升數次奉旨外出練兵,但也只是練兵而已,從來沒有上過戰場。

常升的弟弟常森任中軍都督府經歷,從五品,與藍壽一個級別。

常森更是沒有戰場經驗。

但最後一人卻引起了大家的猜測,陛下如此派人,有些莫名其妙。

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安,此人雖然只是正四品官,但身份卻是與眾不同。

平安,是朱元璋眾多義子當中的一個。

平安是安徽滁州人氏,小字保兒,生父是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定。

早些年的時候,平安與其父曾經跟隨朱元璋大軍出塞作戰。

平定後來在跟隨大將常遇春攻打元朝都城的時候戰死,平安於是繼任了平定濟寧衛指揮僉事的職位。

藍玉得知這個安排之後,有些琢磨不透。

常升聽到後,心中大喜。

自己和藍壽、常森雖說沒什麼經驗,但是勝在年輕!

還有平安,雖然年紀輕輕,但從小都上過戰場!

其經歷與沐英差不多,都是自小征戰四方。

雖說沒有出色的戰績,是因為他都是跟著別人打仗。

陛下把他的義子都派出來了!

很明顯,陛下這是在為吳王培養自己的勢力。

藍玉、馮勝、耿炳文等老將固然經驗豐富,指揮能力超強,但是總有一天會老去。

陛下讓這些年輕一代的人跟著吳王去嘉峪關鎮守,這是在為吳王鍛鍊人才!

看看,除了平安,其他四人,都是吳王的親戚!

兵部尚書齊泰心中暗喜,與扭頭的朱允炆對了一下眼神。

陛下安排了這些人作朱允熥的幫手!

看看藍、常兩家的人吧,都沒有上過戰場!

看看平安,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

雖說是陛下的義子,但陛下的義子多了去了!

之所以派平安去,可能就是怕朱允熥敗得太慘。

朱允炆的眉梢之間都是笑意,這下好了!

就這些人作朱允熥的幫手,不幫倒忙就很不錯了!

能守住嘉峪關就算很好了。

想生擒哈密王兀納失裡?簡直是做夢。

之所以派出平安,朱元璋還真沒有指望他能幹成什麼事。

當時之所以把平安當義子,主要是因為其父親平定戰死,當然平安小小年紀,作戰十分勇敢,這也讓朱元璋很是欣賞。

朱元璋知道三孫朱允熥的能力,在軍事指揮上絕對有一套,只是他一直不肯顯露。

那麼,就安排這幾個人跟著他!

讓他沒有什麼指望!

一切都要靠他來指揮,這個時候,三孫就該拿出他全部的實力!

只要他顯露了軍事指揮才能,其他方面也就逐步顯示了。

等眾人的議論平息,朱元璋道:“朕,準備西行。在此期間,二皇孫允炆監國。”

啊,陛下要西行?

二皇孫朱允炆監國!

西行做什麼?難不成,又與上次的杭州之行一樣?與朱允熥一起?

“朕西行,有兩大目的。一則,考察西安能否作為新都。二則,朕也想看看極西之地。”

大臣們都沉默了。

陛下還是念念不忘定都西安啊。

應天是陛下的龍興之地。

名儒葉兌建議:“定都建康,拓地江廣。進則越兩淮以北征,退則畫長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稱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借其兵力資財,以攻則克,以守則固。”

因此,朱元璋著手加固南京城防。

但是應天的位置偏安一隅,緊靠長江南岸,缺少戰略縱深,不利於對全國的控制。

對外“去中原頗遠,控制北方良難”,對內“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頑”。

當地的宮殿是填湖而建的,地基不穩,下陷嚴重。

朱元璋對此十分不滿,準備另找新的都城。

徐達攻陷開封的訊息傳到南京後,很多大臣傾向於遷都開封。

開封是紅巾軍韓山童的根據地,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徵意義。

北宋和明朝同為漢人政權,定都開封能夠表明執政的合法性。

此外,開封地處中原,水陸交通便利,便於王朝的統治。

基於這三點考慮,朱元璋在開封設定官署,任命官員,調集糧草,屯駐士兵,為建都作好準備。

但朱元璋親自考察後發現,開封周邊一馬平川,加上距離黃河太近,無險可守。

經過兩百多年的摧殘,開封早已失去“天下之要衝”的風采,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的破壞。

與應天相比較,開封的經濟發展水平明顯落後。

朱元璋見狀,嘆道:“難為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賊駙馬

我愛冰兒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