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我,我們該如何做?”

朱允炆感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我兒,不必著急。自然會有人辦理此事。你且等著。”

呂氏仍然在飛針走線:“夫子像被毀,必然掀起軒然大波!”

“明日上朝,你既要維護你三弟,但也要大義為先,就如同你上次一樣。”

“而且,你越是維護,文官就可能越是憤怒!”

“記住,你在朝堂的作用,是引導,引導文官們的情緒。”

朱允炆做了幾個深呼吸,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明天,一定要因勢利導,把文官們的情緒都充分調動起來。

上次,文官搞那麼大的聲勢,陛下也只是將朱允熥封到了嘉峪關。

為此,自己還損失了一位得力干將——吏部尚書康楨被貶為庶民。

現在,吏部尚書剛剛到位,此人屬於中間派,態度模稜兩可。

那次,大家彈劾朱允熥的理由是:盲目鼓吹技術至上,動搖立國之根本。

但在陛下那裡,朱允熥的所作所為並不算嚴重。

因此,一次聲勢浩大的彈劾無疾而終,對朱允熥沒造成什麼大影響。

而這次,朱允熥毀壞夫子像,這罪過可就大了!

朱允炆想到這裡,坐不住了,這日子過得太慢了。

屋裡香爐嫋嫋,燃燒的也比平常慢了許多。

“我兒,今日《大誥》抄完了嗎?”

“母親,抄完了。”

呂氏道:“那就再抄一遍。”

……

奉天殿。

朱元璋一進入殿中,就感到大臣們似乎都很興奮。

難道是昨天三孫用迫擊炮打出來的效果?

鐵鉉今日內閣當值,先是將幾件事的處理方案公佈了一下。

沒有一個人反對,都表示分頭執行。

一時間之間,殿中沒有了聲音。

一陣尷尬。

文官們互相看了看,最後站出一位:“陛下,臣,有事啟奏。”

說話的,是禮部郎中王清選。

“有事,儘管奏來。”

王清選忽然大聲道:“臣今日要為天下讀書人討回一個公道,為天下人討回一個公道。”

殿中又是一片寂靜。

朱元璋開口道:“別搞那些個彎彎繞了,你就說啥人犯啥事了!”

“臣,今日彈劾吳王!”

又是彈劾!

又是彈劾吳王!

沒完沒了是吧!?

“你彈劾吳王什麼,他把你怎麼了?”朱元璋的語氣有些不悅。

“陛下,吳王侮辱先哲、侮辱儒學,必須嚴加懲罰。”王清選說道。

朱元璋聽到此,有些生氣:“你是不是看吳王不在,就一直彈劾他?上次,你們鬧得還不夠嗎?”

王清選並不害怕,上前一步道:“就算是吳王在此,微臣也是如此。吳子所做之事,人神共憤!”

朱元璋拍案而起:“王清選,有屁快放,你一點點憋出來,不難受嗎?”

王清選道:“吳王,毀壞了夫子像!”

毀壞了夫子像?

此話一出,文官們就炸了鍋。

武將們也都面面相覷。

朱允熥的膽子太大了吧?

連夫子像都敢毀壞?

天下的讀書人,哪個都會去夫子廟拜一拜。

不要說讀書人,其他的,農工商軍,哪個見了夫子像都是畢恭畢敬的。

敢毀壞夫子像?

也只有元人能做得出來!

元人滅宋之後,短期內對漢人進行了殘酷鎮壓,毀了不少文廟,砸了不少孔夫子的塑像。

但後來,為了實現對漢人的長期統治,不得不重用漢臣。

從而又將一些文廟進行恢復,優待孔子的後代。

身為“衍聖公”的孔克堅,在元朝還被封為國子監祭酒。

但是朱元璋對於孔子卻不怎麼感冒。

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與開國功臣劉伯溫談到孔子的《論語》,劉伯溫對孔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劉伯溫認為,孔夫子一生並未認真當過官,他的《論語》也不過是和弟子們坐而論道的記錄。

劉伯溫就很懷疑,如果宋朝的趙普真的是用半部《論語》打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那豈不是說,背熟了《論語》,人人都可以得天下嗎?可見趙普沒有講真話。

劉伯溫的話正中朱元璋下懷。

朱元璋當即就說:“太對了,咱就曾試過在《論語》裡找治國之方,可是沒有找到。”

“衍聖公”是孔子嫡系後裔的世襲封號,各朝皆置。

因為漢以後“獨尊儒術”,孔子家族在各朝都受到特殊優待,從而使山東曲阜的衍聖公府,已經成為“與國鹹休”、“同天並老”的聖人之家,號稱“天下第一族”。

而被朝廷封為“衍聖公”的人,即成為孔氏全家族的大宗主,更享盡風光和榮華,哪怕是皇帝,也會給他表面上極大的尊崇。

然而,這個常規在朱元璋手裡被打破了。

朱元璋坐上皇位不久,就逼迫正在病中的“衍聖公”孔克堅到應天來朝見。

孔克堅日夜兼程趕到南京,朱元璋在謹身殿接見了他。

朱元璋問他多大年齡,孔克堅說已五十三歲。

朱元璋說:“卿年未邁而疾嬰之,今不煩爾以官,惟先聖子孫不可不學。爾子溫厚,宜俾之進德修業,以副朕懷。”

即日賜給孔克堅宅一區、馬一匹、米二十石。

第二天,朱元璋對侍臣說:“先聖後裔,宜優禮之,養以祿而不任以事也。”

因此,朱元璋對孔克堅一直沒有封什麼官職。

兩年之後,也就是洪武三年的春天,孔克堅再次以疾告歸,結果在途中就病死了。

洪武二年,朱元璋突然下了一道令天下震驚的詔書,詔書說:“孔廟春秋釋奠,止行於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朱元璋竟然叫停天下人祭祀孔子,這在當時令所有的讀書人感到猶如晴天霹靂。

雖然這是皇帝的聖旨,但不少大臣表示不敢苟同。

刑部尚書錢唐“伏闕上疏”言:“孔子垂教萬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報本之禮不可廢。”

侍郎徐程也上疏稱:“古今祀典,獨社稷、三皇與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則無以生,非孔子之道則無以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皆聖人也,然發揮三綱五常之道,載之於經,儀範百王,師表萬世,使世愈降而人極不墜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讀其書,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舉其祀,非所以維人心、扶世教也。”

錢唐、徐程所說,朱元璋均不接納,仍一意孤行。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經常待的謹身殿被雷擊中。

文官們對此大做文章,因為雷擊中謹身殿的日子,正是孔廟釋奠之日。

朱元璋覺得禁止通祀孔夫子的做法與他常說的“治天下以仁義為本”自相矛盾,於是收回了成命。

這一次,是文臣士子們對皇帝的一次標誌性勝利。

朱元璋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

誰知道現在,王清選居然又提起了孔夫子。

三孫,居然把夫子像給毀了!

三孫,還真的是咱的親三孫、好三孫,懂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拍賣風雲錄

一場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