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已經定下出發的時間。

為節省開支,交待朱允炆不必舉行儀式相送。

朱允熥本想向朱元璋打聽沐瑤的事情,但一想沐瑤的身份,忍住了沒有說。

一個下午,姚廣孝又約朱允熥到茶樓。

朱允熥心想,看來燕王是真的準備派兵了。

進入茶樓的雅間,發現不僅有姚廣孝,還有一個女子,居然就是那個叫徐懷瑾的女子。

“是你!”

“是你!”

朱允熥和徐懷錦幾乎同時叫出聲來。

看到徐懷錦眼神比較複雜,姚廣孝心想,這兩個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馬上介紹道:“吳王,這是燕王妃的親侄女兒,徐懷錦。她將跟著去西域,作為燕王所部與吳王您的聯絡人。”

“妙,妙啊!”朱允熥笑道:“原來不是木瑾之瑾,而是錦囊之錦!”

徐懷錦毫不示弱:“原來,你不是姓登徒子之登!而是……”

徐懷錦不再往下說了,再說就是犯忌諱了。

同時心中著惱,怎麼是他!?

什麼人體藝術,還摸過人家的肩膀,還想看自己的肩膀!

此人,絕對看過不少女子的身子!

此人,不是什麼好人!

啊,他不是吳王朱允熥那個廢物嗎?

與那天在大明科技院實驗場見到的,簡直就不是同一個人!

一個廢物,怎麼可能知道黃金分割比?

自己也算是涉獵極廣,也從未聽說過黃金分割比。

今天翻了翻父親所存的畫作,詳加分析對比,這才發現此人所言非虛。

當時,父親說要找一個聯絡人,隨吳王到嘉峪關。

是燕王和道衍和尚推薦了自己。

燕王絕對是皇子皇孫當中最為突出的,道衍和尚也是非同尋常。

他們居然要幫助吳王,幫助一個廢物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務。

實在是不可思議!

好幾次問父親為什麼,父親都搖搖頭,笑而不答。

於是,就暗暗打聽朱允熥的事情。

朱允熥製作熱氣球讓陛下升上天空的事情,不太靠譜。

也許這是陛下為了向天下人彰顯他的得位之正,他才是真正的天命之主、真龍天子。

最讓自己感興趣的是朱允熥打的那一炮!

正是這一炮,打碎了國子監白齊修讓人制作的夫子像。

從而引起了一場文官集體對吳王朱允熥的聲討。

但最後的結果卻出乎意料。

不管白齊修、王清選的結果如何,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朱允熥的那一炮。

因此,就帶了丫鬟前往檢視。

哪知道在那裡碰到了他。

再一看似笑非笑的朱允熥,徐懷錦的臉又紅了。

此人,好像不是大家傳說中的那般廢物。

本來還對於當吳王與燕王部屬的聯絡人,有些不情願。

現在,反而對西域之行抱有一絲絲期待。

姚廣孝聽兩個說話像猜謎似的,有些難以索解。

也不管那麼多了,只管切入正題。

“徐姑娘,你跟著我去西域,陛下知道嗎?”

朱允熥感到,這徐懷錦的身份很特殊。

帶上徐懷錦,也不知道陛下會怎麼想。

還有,就是帶上一個女子,到西邊那麼苦,她怎麼受得了?

帶著一個女子在身邊,能看不能吃,自己怎麼受得了?

帶上梅兒、蘭兒,可以隨時做愛做的事。

帶上徐懷錦,這麼惹火,天天讓人上火呀。

望梅止渴,其實是越望越渴!

去西域,沒有一年時間,根本回不來!

“陛下並不知曉,也未曾見過懷錦。吳王一向身子骨弱,路上有一個使女照應,也是理所應當的。”姚廣孝說道。

朱允熥笑道:“使女,能隨便使嗎?”

徐懷錦感覺不是什麼好話,氣道:“使女,就是負有使命。生活起居之類,吳王另找他人。”

“好吧,咱們統一口徑,你是我常升舅舅給我找的使女。跟著我吧。”

徐懷錦說道:“吳王可叫我小錦。”

“小錦啊,小錦好啊,錦上開花。”朱允熥讚道。

“是錦上添花!”徐懷錦糾正道。

……

第三日,朱元璋帶著朱允熥、常升、藍壽、常森、平安、毛易等人從應天出發。

這次出發,只有二皇孫朱允炆、幾名尚書和鐵鉉、楊溥等內閣成員相送。

朱元璋說,國庫雖說現在有了明顯改善,但是用錢的地方仍然很多,能省的就省下。

所以,此次西行,並未搞隆重的送行儀式。

這次,朱元璋帶上了兩支隊伍:一支隊伍是京城的火器營,數量為500人。

每個人身負三支手銃、足夠的火藥及石彈、鉛彈、鐵彈。

火器營有五個百戶,均由錦衣衛副指揮使毛易統制。

另一支隊伍由50多人組成。

這是由禮部主客司、會同館、四夷館分配,從應天挑出來的西域各國使者或商人。

這些人不僅可以當戰場上的通譯,更可以當使者到西域各國宣諭。

「老朱帶上火器營,是為路上安全考慮。」

「但老朱帶上50多名西域各國的使者、商人,是什麼意思?」

「抓住哈密王,也用不著這些人啊。」

「但如果想圖謀更大,這些人就可以派上大用場!」

「難道老朱,要控制整個西域?」

「只是不知道肅王能出多少兵,要是有個幾萬人,還真的可以掃平西域!重現花夏榮光!」

「大明王朝在經營西域問題上是一個相對內斂的時代。」

「雄漢盛唐,漢唐之風,很大程度是上因為這兩個朝代有封疆裂土、馬踏絕域、犁庭掃穴的政治大手筆。」

「到了明朝,即使是“龍飛淮甸、汛掃胡元”“定鼎中原、君臨天下”的老朱,也只是在建國二十幾年後才兵臨哈密城下。」

「到了永樂大帝朱棣這裡,朱棣要“稅意通四夷”,設了哈密衛,自此哈密成了明朝西北邊陲之前哨。」

「正是哈密衛,發揮了絲綢之路上的情報、接待和翻譯作用。」

「可惜好景不長,明仁宗、明宣宗以後,明朝在西域的積極政策一變而成為消極。」

「明朝的觸角伸到了哈密也就到了極限。」

「唐詩說:西出陽關無故人。大明朝根本到不了陽關。陽關早就不在大明的控制範圍。」

「從此之後,人們遙望著漢人曾經打下的江山,細數著唐朝邊塞詩中的地名,做著重現漢唐之風的美夢。」

「其實,歸根到底,是老朱對於西域的保守政策。」

「開國皇帝在打跑胡元之後,對於西域再也沒有了進取之心,老朱的後代們自然也不會去冒險開疆拓土。」

「老朱,你看看漢武帝吧,置西域都護府,西部疆域擴充套件中亞!人家才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後世對於老朱,有種種不同的評價。」

「關於千古一帝,有人說是四個,有人說是三個。老朱不一定是千古一帝,但漢武帝一定是千古一帝!」

「老朱,你不拿下西域,與漢武帝沒法比呀!」

朱元璋聽到這裡,雄心大起!

三孫的心聲透露了歷史的發展,大明對於西域的控制越來越弱,最後還控制不住了!

本以為自己打跑胡元,重建漢人江山已經是足以傲視天下了,哪知道三孫還看不上!

說咱跟漢武帝有差距!

在後世評說中,咱居然還算不得千古一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北美洲再造中華

路易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