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錦真著急了,迅速調好,將望遠鏡遞給朱允熥。

朱允熥看了一眼道:“你是統制,我是統制?女人家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別亂說。”

“女人真麻煩,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

徐懷錦疑惑地看了一眼朱允熥,你拔刀,你的刀呢?

徐懷錦感到自己是失態了,退到了一旁,但心裡仍是不服。

吳伯宗看吳王居然一點面子都不給,當眾懟徐懷錦。

“吳王,誰都看出來了,兀納失裡想逃!你,你難道不想個辦法嗎?”

朱允熥說道:“攔截他?你以為平安他們不想攔截?”

“現在下面亂作一團,以亂打亂!我就問你,旗語怎麼表示?”

“讓常升去攔住想逃跑的兀納失裡,旗子怎麼揮?”

“吳伯宗,要不,你下去,告訴常升,攔住兀納失裡好不好?”

吳伯宗傻眼了,只是現在下面的人殺得性起,攪成了一團,全都亂了。

自己能不能跑到常升身邊還是兩說呢。

還用剛才吳王的辦法喊話呢?

這個也不合適。

現在與剛才的情況完全不同。

剛才吳王讓喊話,是因為全軍都處於靜止狀態。

現在,將士們都殺紅了眼,到處都是喊殺聲、馬嘶聲、嚎叫聲、怒吼聲,哪裡聽得到?哪裡顧得上?!

「嘿嘿,想攔住兀納失裡,不用常升,不用平安,本王就可以搞定!」

「但,本王就是不想這麼幹!」

「兀納失裡逃出去,必須的!」

「幸虧我老舅離得近,幸虧我老舅不機靈!」

「要是我老舅發現了,緊追著兀納失裡不放,還真就不好辦了!」

朱元璋早就清楚朱允熥的想法了。

三孫還真是執著!

為了佔領和控制西域,三孫把兀納失裡當成了棋子。

打垮兀納失裡的同時,還要讓其有逃跑的資本!

這樣,三孫就可以一直追下去!

三孫,這是想在西域下一盤大棋!

如果三孫能把後勤補給、兵員補充和長途運輸等問題解決了,這事真值得一幹!

“呀,太好了!追上去了!”徐懷錦突然歡喜地叫起來。

朱允熥一看,原來是平安!

平安發現了往外疾衝的兀納失裡!

常升只管衝殺,興奮之下,根本沒有注意觀察敵酋的動靜!

平安發現了!

馬上調整方向,帶著人朝兀納失裡衝過來。

受傷的胡人勇士,一隻手掄著錘,雖說威力減半,但依然攔住了追來的明軍。

平安直衝過來。

兀納失裡此時,絕望已極。

這一次,可能真的逃不掉了。

受傷的木扎兒,是自己最為倚重的人!

是少有的既有萬夫不擋之勇,又有萬人不敵之智的人物!

既可以出謀劃策,又可以上陣殺敵。

正是因為有了木扎兒,才有膽氣自稱大汗,才有底氣中傷大明,聯合起各個小國和部落的力量。

木扎兒扭頭道:“大汗快走,不要管我!”

兀納失裡異常糾結,不管木扎兒,就有可能逃走。

但木扎兒如果被殺,自己這個大汗恐怕也坐不長久。

……

朱允熥看平安居然追上去了!

「平安,讓我怎麼說你?!」

「平安的確有很強的大局觀念,衝殺的時候,時刻不忘整個戰場。」

「但是,平安,你這麼做,是壞我大事!」

「平安,我這是在導演一場戲。」

「我是想放長線、釣大魚,你卻給我來個殺魚取卵!」

「我要的是未完待續,你卻給我來個全劇終!」

「不行,得阻止!」

「強行阻止!」

「此時,誰也顧不上看我的旗語了!」

朱允熥忽然衝出十幾步,拿過一個錘子,敲起了大鑼!

擊鼓,就是前進!

敲鑼,就是收兵!

在古代,鳴金收兵中的“金”就是“鉦”,一種樂器。

後來在撤退時,統統用鑼。

鑼聲響起,戰場上聽得一清二楚。

此時,所有人都愣了!

此時,明軍要收兵?

平安、常升連忙看向城頭,發現敲鑼的,居然就是吳王!

此時,吳王把錘子交給了軍士,軍士繼續敲鑼!

吳王拿出了各色旗幟,左右揮舞,居然是:全軍撤退!

平安剛剛與那個胡人勇士交了一招,此時,卻要撤退!

實在心有不甘!

但是,吳王的撤退命令,十分清晰,準確無誤!

旗語再加上鳴金,再也明白不過!

雖說非常遺憾,但卻不得不服從!

關牆之上,除了吳王,還有陛下和女諸葛徐懷錦,他們肯定有更大的考慮。

或許是發現了什麼其他重大危機!

兀納失裡欣喜若狂!

簡直是天賜良機!

正當自己陷入絕境之時,明軍突然鳴金收兵,全軍撤回!

天吶,這個吳王絕對是暈了頭!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撤!”

兀納失裡帶著兒子馬哈里縱馬疾馳,後面的胡人也反應過來了,瘋一般地逃跑。

明軍撤退,並不意味著不動刀!

撤退時又殺了不少!

沒來及逃跑的,都被明軍包圍了。

三百多名胡人扔下彎刀、弓箭,選擇了投降。

嘉峪關前一片狼藉!

朱允熥下令打掃戰場。

武器、裝備、馬匹,統統都收攏起來。

俘虜直接送回甘州,負責屯田或修路。

五萬餘人撤回城內。

朱元璋召開會議,進行戰後總結。

所有人員對於朱允熥的鳴金收兵十分不解。

吳伯宗首先發出了疑問:“吳王,當時我軍計程車氣正盛、形勢大好,為何突然收兵?下官十分不解。”

朱允熥道:“沒聽過,窮寇莫追嗎?”

“但是吳王,難道沒聽過斬草除根嗎?”

吳伯宗說道:“當年,吳王夫差圍住了越王勾踐,勾踐派大夫文種向吳國求和,吳王準備答應。”

“伍子胥勸吳王道:樹德務滋,除惡務盡。”

“吳王夫差因急於北上中原爭霸,未採納伍子胥建議,以越王質吳為條件,放越王走了。”

“正是吳王除惡未盡,導致在20年後被勾踐所消滅。”

“唉,吳王的前車之鑑,卻未能成為吳王的後世之師!”

吳伯宗把吳王朱允熥與古時的吳王相提並論,滿含諷刺意味,卻讓人挑不出什麼毛病。

朱允熥說道:“為何突然收兵?是因為老子收放自如!老子想打垮他就打垮他,但老子不想付出太大代價!”

“之所以收兵,是因為平安太累,對上那個錘子胡人,恐怕會吃虧。傷一個平安,我殺五千名胡人都換不來!”

聽到這裡,平安感動不已。

“能用最小的代價,為什麼要拼命呢?”朱允熥說道:“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兀納失裡已經把刀橫向了脖子!”

“兀納失裡抹了脖子,我們從京城萬里迢迢趕來,還是沒有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務!”

“我作為統制,如何向文官百官、如何向大明百姓交待!”

“你們倒是打爽了,想到過陛下的話嗎?記得住陛下交待的任務嗎?”

朱允熥提高了聲音,盯著吳伯宗道:“今天,就你,就你們打了敗仗,還有臉來質疑老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用現代科技征服三國

無所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