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位於祁連山的最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

這座雄偉關城曾是漢代重要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如今卻破敗不堪。

這裡才是胡漢爭鬥的最前沿,也是東西方交通的分界線。

玉門關,俗名為小方盤城,北距疏勒河南岸約7公里。

西漢為玉門都尉府治所,東漢為玉門候官治所。

大家用望遠鏡看到了遠處有一處城池遺址。

這就是小方盤城的遺址。

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屬秦漢時代的障塢遺址。

這是是秦、漢兩代邊塞上作防禦用的城堡,也是大的烽燧。

塢,是防守用的小堡,秦漢時代叫作庳城。

宋時起,這裡就已經成為遊牧民族的天下。

從那時起,遊牧民族步步緊逼、逐漸東擴,中原王朝節節敗退、逐步內縮。

到了元朝,這裡更是遊牧民族的天堂。

玉門關,作為古老的關隘,已經失去了防守和防禦的意義。

關城外還有塢院,障東殘存的南北向塢牆清晰可辨。

障的東西兩面,有蜿蜒逶迤的長城,一望無際;向南,還有通往陽關的長城。

東西向和南向的長城,呈T形在玉門關展開,每隔五或十里,就築有一座方形烽火臺。

看看腳下的關牆,全部由黃土夯築而成,設有內外女牆,每十丈都有一條馬道,靠牆轉上可直達關牆頂部。

關牆內,生長著大片蘆葦、羅布麻、紅柳等植物。

關牆大多采用一層柴草、一層砂礫夯築而成,層層相接,粘連非常牢固。

雖然外面沒有包石頭,但憑著古代的條件,對這樣高大的關牆根本是無可奈何。

歷經幾個朝代的風化,牆顯得有些破敗,但作為防禦,足以防住騎兵的衝擊。

觀察完周邊的情況後,大家都向朱允熥湊過來。

“吳王,胡人玩的是什麼花招?”

藍壽雖說是朱允熥的長輩,但朱允熥畢竟是皇孫,不管場合是不是正式,叫吳王總沒有錯。

朱允熥道:“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花招就只能是花招。”

“不管兀納失裡玩什麼花招,不管他如何迂迴,他的藏身之處,必然在:哈密!”

“從哈密王的位置上自封為汗,兀納失裡的老巢一定在哈密。”

“因此,我們的前進方向很明確:哈密!”

常升同意朱允熥的看法:“管求他胡人咋想的?直接去把他的老窩給端了!”

朱元璋隱隱有些不安,多年的征戰讓他嗅出了一股不尋常的味道。

一切都充滿著詭異!

當時木扎兒扛起兀納失裡下城逃走時,曾大聲叫喊快撤,撤向玉門。

為什麼到了玉門關,沒有一個胡人的影子?

前軍斥候探得的訊息是:胡人兵分兩路,一南一北上了山。

以為胡人在做水源與河流的文章,哪知道這一路走來,河流並未發生任何異常。

他們到底去哪裡了?

胡人雖說被殺死、俘虜了不少,但他們的主力仍在。

並且他們的兵員還在一路不斷補充。

怎麼可能連一點蹤跡都看不到?

難不成,他們真的上山了?

難道他們從山上能找到一條路,繞過前面的玉門關以西的沙漠,進入他們的老巢哈密?

朱元璋又拿起望遠鏡,看了看城門。

這個城門其實就是一個缺口。

可以想象在秦、漢、唐時期,這裡曾有一扇高大寬厚的木門擋在這裡。

幾百年過去,木門早已朽爛,已經蹤影全無。

這裡早已成為遊牧民族暢通無阻的通道。

這裡本應是駝鈴聲聲、商貿興盛,但現在卻是荒涼無比。

城門缺口前後,都是戈壁、灘地和沙漠的過渡地帶,留下的印跡不易消除。

地面有印跡,但絕對不是近十天以內的。

從地面情況來看,兀納失裡的大軍,沒有從這裡經過。

朱允熥叫來了陳誠,這是從應天府隨同西域使者、商人一起的官員。

陳誠前年參加禮部會試中了舉人,授吏部行人司行人,掌傳旨、冊封、撫諭等事務。

陳誠的父親早年從商,壯遊數千裡,覽山川之奇勝、都邑之雄壯、人物之富盛,因此陳誠說起各地風物都頭頭是道。

朱元璋感到此人是個當使臣的料,從應天出發時,讓他專門管理和協調五十個西域使者和商人。

陳誠和幾個西域商人說,玉門關往西南可達敦煌,敦煌以北就是廣袤的沙漠。

走過沙漠六百里後,東北有一處缺口,此缺口叫黑風川,從黑風川可達哈密。

這一路是西域通商、朝貢中最難走的一段。

在沙漠的兩端,經常有人原地等候。

有的人是等天氣,真沒有沙暴之時再走。

大多數人是在等其他人,在沙漠中行走,人越少越危險,人越多越安全。

行商之人大多要等到50人左右,備好水和糧食以及結實的繩索。

將馬、駱駝和人都綁到一起,以防被沙暴掩埋或捲走。

也就是說,兀納失裡和木扎兒帶的幾萬胡人,過沙漠倒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

朱允熥看著遠處的群山入了神。

朱元璋見此,又向著朱允熥靠近了一些。

「從馬鬃山進入哈密,這是七百年以後的事情。」

「七百年以後,才從這裡修建了高速公路。」

朱元璋興奮了,三孫果然是通曆史、知未來!

七百年後的事情,三孫都知道!

「進入馬鬃山,行走極為艱難,比過沙漠還要艱難。因為這是一條沒人走過的路。」

「行路難,開路更難,開新路是難上加難。」

「馬鬃山還不算什麼,關鍵是祁連山更為可怕。」

「想不明白兀納失裡和木扎兒為什麼要走這裡。」

「很明顯,他們是在虛晃一槍!就是讓我們的斥候看到!」

「他們回哈密,選擇的道路,必然還是走大漠、過黑風川。」

「如果我是兀納失裡和木扎兒,我也絕不會在那麼明顯的地方留下印跡!」

「那麼大個缺口,選這個地方走,明顯就是缺心眼嘛。」

「他們一定會留下印跡,但印跡不在這裡!」

「消除印跡,隱藏印跡,用什麼消除,用什麼隱藏?」

「哈哈,我知道了,是水!」

「上善若水!水能漫過一切,水能消除一切!」

朱元璋愣了,水能消除印跡是不假,但是,兀納失裡和木扎兒五萬餘人,消除他們的印跡,得用水來衝!

這得用多少水?!這得用多少人?!

這些用水來消除印跡的,他們的印跡誰來消除?

這,根本是不現實!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攜手江湖,桃之夭夭

小樓別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