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都沒讀好,還想什麼印書?”朱元璋怒道:“二孫,回去把《大誥》每天抄一遍,抄夠一百遍為止!”

朱允炆被搞蒙了。

不知道皇爺爺為何突然變臉。

我對《大誥》的讚揚,有錯嗎?

皇爺爺明明已經表示“很欣慰”了,怎麼轉瞬之間就衝自己發火了?

說自己書都沒讀好!

這話,應該是送給朱允熥這個廢物的!

每天抄一遍《大誥》、抄夠一百遍為止,這應該是對朱允熥的責罰!

皇爺爺是不是搞錯了?

喊錯名字了?

但是,明明是對著自己吼的!

名字有可能唸錯,但臉總不會認錯。

“蔣瓛,給咱查一查,哪些官員家中還沒有《大誥》。”

朱允炆到此,胸悶終於有所緩解。

皇爺爺不是針對自己的,而是因為康楨!

因為康楨家中沒有存放《大誥》,內容也背不出來。

而自己剛剛為康楨求過情。

皇爺爺一定是餘怒未熄,所以才讓自己每天抄一遍《大誥》。

蔣瓛領命而去。

朱元璋對劉洪說道:“把今天那幾個摺子拿來,楊溥你念一念。”

本來就是把摺子拿過來,想聽一聽三孫的心聲呢。

哪知道被康楨的事給攪活了。

不過也好,如果不是康楨的事,咱還不知道《西遊記》的好處,還不知道標點符號。

唸了一個摺子。

果然,三孫開始在內心吐槽了。

與大臣們的意見相比,三孫的辦法明顯高出一籌。

好幾條在朝堂上眾說紛芸、莫衷一是的意見,三孫都給出了辦法。

果然,專門來一趟,收穫很大。

有什麼難以決斷的,就來三孫的院子裡。

這裡,有咱想要的答案。

第二天,奉天殿。

朱元璋宣佈了對昨天幾個奏疏的處理結果。

結果一出來,大臣們都是佩服萬分。

還是陛下有辦法!

當然,有不少訊息靈通的官員感到,這莫非是與陛下昨天到了吳王府有關係?

陛下居然連養心殿也不待了,直接讓人把奏摺拿到吳王府裡去辦公。

吳王府到底有什麼吸引陛下的?

對了,吳王很會享受!

他製作的“沙發”就很舒服,陛下把奉安殿中的龍椅換成了這種叫“沙發”的東西。

還有他的火鍋,辣椒調料,還有一種特殊珍貴的酒。

這酒也只有陛下、藍玉等少數人嘗過。

至於陛下為什麼想出這麼好的辦法,可能主要是坐得舒服、吃得爽快。

好環境激發了陛下的靈感。

處理昨天未了之政事,朱元璋當殿拿出一個名單。

這是錦衣衛查出的家中未存放《大誥》的官員名單,共有150名。

康楨已被陛下貶為庶民,這些官員也都照此辦理,統統貶為庶民。

被貶之人都感到十分慶幸,要在過去,他們不是殺頭,就是流放。

現在只是被貶為庶民,這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

很多人對朱允炆感激涕零,因為朱允炆為康楨說話,讓康楨免於一死。

為此,朱允炆還被陛下罰抄《大誥》一百遍。

這次150人被貶官,最高興的還是武官集團。

《大誥》的內容主要有《大誥一編》《大誥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四個部分。

其中,《大誥武臣》就是專門針對武將的。

相對而言,《大誥武臣》的語言更加直率通俗。

為了讓武將們聽得懂、好執行,朱元璋還專門派文人士子到武官家中講解。

這樣一來,反而是武官的家中都存有《大誥》。

文臣們這一次很受打擊。

武將們在朝堂當中更是出言譏笑。

你們不是天天喊著國法家規嗎,不是天天喊著守法遵法嗎?

居然是知法犯法!

把陛下定下的戶戶皆有一本的規矩拋在了腦後!

朱元璋等大家的議論平息後道:“朕曾讀茹太素上萬言書,讓人讀了六千多字仍無實質內容,後來讀到一萬六千字才能涉及正題。你們還記得嗎?”

官員們哪兒能不記得?

茹太素是刑部主事,洪武九年時曾向陛下上了萬言書。

本想賣弄一下文采的,哪知道惹惱了朱元璋。

當即把茹太素叫來,狠狠地打了一頓。

這個萬言書,只說了四件事是可取的,朱元璋命令主管部門施行。

同時指出,五百多字能講清楚的,囉囉嗦嗦說了一萬七千字,這就是繁文之過。

朱元璋針對此事專門寫成文章公佈,規定了建言格式。

“因如此,故立上書陳言之法,以示天下。若官民有言者,許陳實事,不許繁文,若過式者問之。”

經過這番整頓,奏章只說實事,不務虛辭,朱元璋讀檔案就省下不少時間和精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朱元璋說道:“朕昨日在吳王允熥那裡,看到他寫的一本書《西遊記》,頗為耐讀。”

常升心中一喜,臉上發光:看看,咱的親外甥,會寫書了,你們這些個文臣們,有幾個寫書了?

就算寫的有書,哪個又得到陛下表揚了?

看看康楨,如果不是拿著他那本破書找書商出版,陛下哪裡會想到去他家查《大誥》?

從根子上看,康楨貶官是因為他惹惱了允熥!

陛下這是為允熥鋪路了!

前一段時間,陛下不讓允熥上朝,常升鬱悶了一陣子。

康楨因為允熥而被貶,讓常升胸中悶氣一掃而空。

“其中,允熥在書中用了標點符號,相信你們也有所耳聞。朕以為,標點符號你們都要會用!”

“你們的奏疏都要用標點符號。”

“凡是不用標點符號,一麻哈堆在一起的,打回重寫。”

文臣們又是一片寂靜。

他們聽說過標點符號,但是這樣一來,豈不是壞了千百年來的傳統?

國子監祭酒白齊修出班道:“陛下,萬萬不可!用此標點符號,句讀之學,豈不是從此荒廢?”

朱元璋心想,這個白齊修,真是個榆木疙瘩!

“你們知道張士誠嗎?”朱元璋問道。

大臣們當然知道張士誠。

張士誠是朱元璋的老對手了,後來被俘到應天之後自縊身死。

“張士誠,就是被文人們給害的。張士誠原來的名字叫張九四,沒文化卻非常尊重文人,高官厚祿給他們,結果還是被文人們算計了。張九四讓文人們給他起名字。文人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士誠。”

“張士誠這個名字不錯,聽起來挺大氣吧?”

“但是,咱告訴你們,張士誠的名字出自《孟子》:士,誠小人也。”

“文人的本來意思是:士誠,小人也!”

“文人們得了張士誠的好處,卻諷刺他是小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沒有標點符號!”

陛下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看他已經是下定了決心。

陛下原來名叫朱重八,此時提出張士誠原名為張九四,這都說出來了!

如果再反對下去,恐怕不是貶官,就是廷杖了。

於是,百官紛紛表示贊成。

朱元璋趁勢提出採用標點符號,新印《大誥》以及經典書籍,得到一致透過。

散朝後,大家驚奇地發現。

今天所有的內容,都與朱允熥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所有的決定恐怕都來自朱允熥的院子。

武將們高興異常,朱允熥不上朝堂,但家裡卻成了小朝堂。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曹操別再腦補,朕真是昏君

吾名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