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老三,那天跟著鄭和的兩個兵丁,什麼情況?”

紀老三道:“是新招來的,兩個都是本地人,父母都被窩寇殺了。”

“紀老三,兩人的父母都被窩寇殺了,是有人見到了,還是他們自己說的?”

紀老三怒道:“好啊,這兩人居然敢騙我!來人,把他們給我押過來!”

“紀老三,你就長點心吧!新招來的兩個人什麼背景,你都知道了!?”

“你手下有一千多號人吧?新招的兩個人,你就那麼關注嗎?有人介紹還是咋的?”

紀老三感到了不對勁,是啊,我怎麼就知道兩個新兵蛋子的情況呢?

“吳王,兩人的情況,我還是聽人說的!之前,根本沒見過他們。”

“啊,吳王,你是說他們有問題?是他們害了鄭大人?”

紀老三猛地跳起來:“來人,把他們給老子綁過來!”

朱允熥感到,這兩個人一定有問題!

俗話講,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一般來講,男人都會隱藏自己,特別是對於自己悲慘的身世。

那種叫著我好慘的,大多數是女人,比如說魯迅筆下的祥林嫂。

當兵就算是最底層了,甚至比匠籍、商籍還要低。

家世好的人,誰上趕著來當兵?

當兵就是為了混口飯吃,誰沒事四處宣揚。

這年頭的軍隊也不是錦衣衛,還要搞什麼政治審查,更不會搞什麼痛說革命家史。

那麼,他們向身邊人透露他們的悲慘身世,目的就很明顯了。

鄭和手下的“狼兵”正是窩寇的剋星,他們這麼宣傳,顯然就是博得大家的同情,引起上司的注意。

這是一種包裝,是對他們真實身份的一種掩護。

好大一會兒,被紀老三派出的百戶回來了:“紀千戶,他們逃跑了!”

“逃了?啥時候的事?”

“今早才發現人不見了,昨日是他們值夜。”

“追,把人給老子追回來!”

百戶正要轉身,朱允熥道:“別追了,省省吧。你們往哪兒追?他們往哪裡逃了?都逃一夜了,還追得上嗎?”

紀老三一拳砸到桌子上,茶碗都彈了起來。

“紀老三,鄭和被綁架,有沒有報給官府?”

紀老三道:“還沒有,我以為能把鄭大人救回來。再說了,給杭州府說了也白說,最後還得我們狼兵來找人。”

兩個人跑了,線索就斷了!

窩寇也不見了!

重新組織思路!

不圖官、不圖財、不圖命,圖什麼?

綁架者總不會是突發奇想,發神經吧?

總有他們看中的能從鄭和身上得到的價值!

價值!

鄭和價值在哪裡?

是啊,鄭和本身就有價值!

他們圖的是鄭和這個人!

鄭和的價值在什麼地方?

鄭和管著鹽廠、船廠!

綁架者看中的是鹽廠、船廠,比如製鹽、造船的技術!

如果是這樣,這就不是普通人做的事!

背後一定有一個比較嚴密的組織!

誰會看中製鹽、造船技術?

“紀老三,查一查,在這一片,有什麼家族有販私鹽的歷史,什麼家族有運貨的大型船隻,什麼家族搞過海上貿易!”

江浙一帶自古以來就盛產私鹽販子,元末明初之時,從事海上貿易的人都發了大財。

為了打擊這些不法商賈,朱元璋將他們遷到了鳳陽老家去墾荒種地。

老朱讓這些人到他老家去搞鄉村振興。

同時,老朱下令“片板不許下海”。

但是販私鹽和海上貿易的利潤巨大!

不少家族不僅販鹽,還“通番”做國際貿易。

《資本論》裡有個著名的論斷: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

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

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

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儘管不少地主豪族被擄到鳳陽了,但他們的根還在沿海一帶。

就像是明初鉅富沈萬三,財富的積累也與“通番”有關。

為了洗白,沈萬三開始拍老朱的馬屁。

老朱要營建金陵城,沈萬三就“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後來索性想趁熱打鐵,請求出資犒賞三軍。

老朱大怒:“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

馬皇后覺得有點過分,勸道:“不祥之民,天將滅之。陛下何誅焉!”

沈萬三這才保住小命,老朱沒讓他去鳳陽種地,而是將其發配到遙遠的雲南,最後客死他鄉。

沈萬三家族財產損失大半,家人又發配雲南,但其家族仍然人丁興旺,生活照樣過得瀟灑。

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就當推磨鬼。

即使是在這個年代,資本的力量也不可小覷。

時間不長,紀老三就讓人打聽到了。

共有大小十幾個家族從過事販鹽和“通番”的生意。

朱允熥拿出一張紙劃來劃去:販鹽的與“通番”的各有多少,兩種生意都做過的有多少。

標出他們離杭州鹽廠、船廠的距離。

與鹽廠、船廠有過交往、洽談的有哪些。

“王家!”朱允熥用圓珠筆劃了一個圈。

……

東宮,窗外風起,燭光搖曳。

朱棣坐在朱標曾經坐過的椅子上看向窗外。

“殿下,看樣子要下雨了,要不要把門窗關上?”

一人像貓一樣走過來,腳步悄然無聲。

“關上吧。哦,這扇窗,開著。”

東宮被朱允炆一把火燒了,由於救火及時,裡面的陳設損壞不多。

特別是在最大的這間房裡,桌椅、屏風、掛畫、擺件都基本還是原件,位置都沒有變。

自己的大哥、曾經的太子,就是在把椅子上坐著,向窗外遠眺。

東宮位於皇城的正東,這個地方很是吉利。

從窗子向東望,正對的是紫金山的主峰。

因此,這裡是名副其實的紫氣東來。

“看,紫金山似乎有燈火,那裡有人家居住,還是有寺院道觀?”

一名太監躬身回答:“回殿下,那是紫金山居,是吳王和安寧郡主的居所,是他們閒來遊樂之地。陛下也去看過。”

朱棣拿出一個望遠鏡,這是手下人從大明科技院花五十兩金子買來的稀罕貨。

調整好角度,對好焦,朝紫金山望去。

這個望遠鏡朱棣用得比較熟練了,但紫金山有燈火之處很遠,啥也看不到。

“嚴驥,你是說這個望遠鏡,不是出自陶成道之手?”

朱棣接到嚴驥搞來的望遠鏡之後,發現這東西太好用了!

如果是在戰場上,能夠超遠距離提前發現敵人的蹤跡。

草原之上,大隊騎兵的動向可以用耳朵貼在地面上聽。

但對於敵人的小股斥候,往往判斷不準。

有了望遠鏡,就可以提前發現他們。

“回殿下,據說此物是吳王提供圖紙,陶成道召集能工巧匠五十餘人,歷時兩月製作而成。”

嚴驥答完之後道:“殿下,王家傳來訊息,鄭和已被控制,不日將解往北平。”

“不,先不要去北平,拿到製鹽、造船技術之後,就地!”

朱棣做出了一個憑空虛看的動作。

“遵命。”

嚴驥正要去傳遞訊息,朱棣喊住了他:“嚴驥,你和吳伯宗都是姚師最得意的門生,如今你師父和師兄都不在了,你怕嗎?”

嚴驥身子站定,轉身:“殿下,臣不怕。理由有三。”

“其一,姚師曾對臣講過,天命不可違,燕王乃天命所在!”

“其二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傻柱的妖孽人生

愛做夢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