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被朱允熥否定了,絲毫不以為意。

被三孫否定,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爺爺,不用取名字,住就是了。”

“咱這院子也不對外開放,更不用於商業,就不必有名字。”

“這地方,爺爺您隨時來住,我和沐瑤在這裡,到時把我岳父,我舅祖爺,舅舅都叫來!”

“男的在這裡品茶、喝酒、談事,女的就泡茶、添酒、做飯,小孩子在這裡跑來跑去,這才叫人間至樂!”

“每七天可以有兩天到這裡休閒放鬆一下。”

“這兩天啥也不想、只管放鬆。”

“爺爺,人啊,就像是彈簧,不能一直繃著,一直繃著就沒彈勁了。”

“人一直緊張,不懂得放鬆,死得早!”

朱元璋聽到這裡,雖然有些嚮往,但仍然感到一絲不妥。

“允熥,作為帝王,心繫天下,豈敢有一刻放鬆?”

“自古以來,改朝換代大多是因為皇帝懶惰、朝政荒廢。”

朱元璋害怕三孫鹹魚到底、一直平躺。

「老朱的思想觀念得好好扭轉一下。」

「不能把休閒放鬆與懶惰懶政劃等號。」

「看看清朝的乾隆皇帝吧。」

「休閒放鬆與處理朝政兩不耽誤。」

「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活到了89歲。」

「乾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多,是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

「因為他在位時間長,很多政策就可以一以貫之,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乾隆皇帝完成了很多不可思議的壯舉。」

「比如,平定三藩!」

「比如說,佔領和經營西域!」

「如果老早就掛了,不可能有這樣的功績!」

朱元璋聽三孫心聲多次提到乾隆,已經下意識地將自己與乾隆相比較。

一聽到三孫說乾隆就格外上心。

「乾隆之所以長壽,一方面是身體底子好。」

「清朝是外族,馬上得天下,所以對於皇子的要求十分嚴格。」

「皇子需要會武藝,至少騎射方面是絕對不能落下的。」

「乾隆自小就開始鍛鍊,並且他本身就會帶兵打仗,武藝自然是不敢荒廢。」

朱元璋馬上進行了對比,咱的身體底子也不錯,咱帶兵打仗恐怕比乾隆強多了吧。

「乾隆十分注重科學養生,不迷信什麼長生不老藥。平時生活很有規律,每天堅持早起鍛鍊。」

「其實,老朱今年已經突破了他的壽限,現在看來,身體還是很不錯。」

「應該是老朱經常鍛鍊的結果,最少在西域的兩年,老朱一有空就習練太極拳和養生八段錦。」

朱元璋不由得心中一震,三孫居然說我突破了壽限!!

難道說,按照歷史,咱已經歸天了?!!

什麼原因讓咱突破壽限?

三孫說得對!

那就是太極拳和養生八段錦!

兩年之前,三孫就開始教咱練養生功夫!

三孫雖然很懶,但是在監督咱習練養生功夫上卻很積極!

時不時地要看看咱練得怎麼樣。

的確,咱練的時間一長,居然有了不少心得,能夠將身體動作與呼吸吐納結合起來。

過去那種疲憊感沒有了,精神好得很。

再想了想兩年來的經歷,能夠突破壽限可能與心情愉快有關。

能夠偷聽三孫的心聲,是多麼愉悅的一件事情!

再加上咱從三孫心聲中聽出了很多棘手問題的解決辦法!

只要有三孫在,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咱的煩心事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與三孫待在一起,吃得好,住得好,心情好!

這就是咱突破壽限的根本原因。

「乾隆高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他喜歡四處巡遊。」

「四次南巡,還三遊五臺山,三登泰山,七次下江南,走遍了華夏的名勝古蹟、名山大川。」

「遊覽大好河山,也是鍛鍊身體、放鬆身心、開闊眼界的一種方式。」

「多次巡遊,既瞭解了民情國情,讓制定的政策不至於脫離實情,還愉悅了身心。」

朱元璋聽到這裡,聯想到跟著三孫到杭州、到海上,又去了西域,這不就是巡遊的一種?

如果不是跟著三孫去巡遊,咱哪裡知道天下有那麼大?

如果不是去了西域,咱哪裡會知道還有那麼多的民族和國家?哪裡知道還有什麼即將開啟的大航海時代?哪裡知道還有什麼西方列強?

一個皇帝能打多大的地盤、能坐多久的江山,主要還要看見識!

見識,首先是見!

見多才能識廣!

「自古以來,大臣和皇帝的近臣都不希望皇帝外出!」

「特別是文臣們,最不希望皇帝頻繁外出、微服私訪!」

朱元璋聽到此,眼前一亮,是啊,三孫說得沒錯!

咱每次想出去轉轉,特別是想到鄉下看一看,看看莊稼長勢怎麼樣,看看農民生活怎麼樣。

但是不管是丞相還是內官都以各種理由勸阻。

再加上案上堆的摺子實在是太多!

等批閱完畢就到大半夜了,出不去呀。

對了,那些個文臣的奏摺實在是又臭又長,整了半天還沒說到點子上。

他們的目的是不是想耗掉咱的時間?

用奏摺來拖住咱,不讓咱出去?

但是,他們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大凡不希望皇帝外出的,大機率是因為他們在外面幹了壞事。」

「皇帝微服私訪多了,知道了他們幹下的事,就沒有他們好果子吃。」

「一些大臣制定的政策出現了偏差,也不想讓皇帝知道!」

「就算是民間有不同的生意,到了大臣手裡也遞不上去。」

「皇帝的近臣會將這些摺子進行預處理,凡是對他們不利的訊息就扣住。」

「對於告狀的人進行打壓!」

「皇帝越是不出去,越是不知道實情,就越是無知!越是愚蠢。」

「這是文官和近臣們願意看到的。」

「很多人在一開始是忠於朝廷的,但是權力一大、利益一多,就忘記了初心,甚至與皇帝爭權奪利。」

「從這個角度上講,老朱幹掉胡惟庸是完全正確的。」

「華夏封建社會的歷史,就是皇權和官僚貴族精英集團的鬥爭史,也可以理解為公權和私權的鬥爭史。」

「當皇權能夠控制官僚貴族精英集團的時候,社會經濟發展就比較健康。」

「一旦官僚貴族精英集團架空皇權,把稅收轉嫁到底層百姓頭上時,社會危機就開始了。」

「因此,官僚精英往往用各種方式矇蔽皇帝。」

「他們希望把皇帝放在一個“資訊繭房”之中,遮蔽掉一切對他們不利的資訊。」

「讓皇帝變成官僚精英階層的傀儡,成為他們的謀利工具。」

原來如此,朱元璋恍然大悟!

過去,咱根本想不到這一點!

三孫心聲的點撥讓咱茅塞頓開!

難怪,難怪,那麼皇帝自稱是孤家寡人!

不僅僅是皇帝站在最頂端!

還因為是咱的資訊被官僚集團給遮蔽了,咱被他們裝進了“資訊繭房”。

想一想胡惟庸吧,瞞了咱多少事!

他就是想把咱像蠶一樣封到繭房裡!

以後,咱要想出宮,誰要再勸阻,看咱怎麼收拾他!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攜手江湖,桃之夭夭

小樓別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