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裡所有人全愣了。

吳王怎麼突然間就走了?

吳王就因為教坊司的事,就因為教坊司的女人去伺候窩寇吉田雄而生氣?

這些犯了罪的女人,與吳王有什麼關係?

吳王居然咒罵齊泰,把齊泰的妻子罰入教坊司,讓窩寇玩玩!

就連被打的齊泰和姚廣孝也不明所以。

明明吳王朱允熥已經洗清了“通窩”之罪!

不管在氣勢上,還是在道理上,吳王都明顯佔了上風。

而還沒有等陛下作出裁判呢,吳王居然拂袖而去!

在大殿之上,朝會還未結束,陛下未走你先走?!

最少你也得給陛下打個招呼!

雖然你很生氣,但你這麼做,就是無視朝廷、藐視陛下!

往輕了說,是沒涵養。

往重了說,是大不敬。

當然武將們知道,朱允熥這是完全有把握。

事實擺在這裡,連窩寇吉田雄都承認了,徐增壽、姚廣孝根本沒有反撲之力。

齊泰質疑朱允熥在耍妖法,用妖物惑眾,也被朱允熥搶白得無話可說。

現在,就看陛下如何決斷了。

所有人都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此時也沒料到,三孫最後居然一走了之!

就連咱如何宣佈儲君的事情都不管了!

可見,三孫對齊泰和姚廣孝是多麼的憤怒!

從三孫的心聲中,咱也完全聽得出來,三孫對咱很失望,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這麼失望過。

三孫還提到了朱棣,說他把建文帝的舊臣妻女都罰入教坊司,死後屍體當街餵狗,這個未免有些過於殘酷。

三孫對於教坊司很有意見,其實這個也不是咱大明首創的。

教坊司從唐代就有了,到宋代更是有不少文人到教坊司尋歡作樂。

三孫說讓齊泰的妻子罰入教坊司試一試。

這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反過來想一想,那些罪臣的妻女何罪之有?

將他們罰入教坊司,著實不近人情。

朱元璋正在思考,卻聽到藍玉的聲音:“陛下,您可得為吳王作主啊。”

西平侯沐英跨出一步道:“說吳王通窩,純粹是某些人無中生有、造謠中傷、蓄謀已久!臣乞求陛下,嚴懲不法者、以警天下人!”

有藍玉、沐英的帶頭,其他的武將們紛紛站出,慷慨激昂:“陛下,徐增壽、姚廣孝才是罪魁禍首,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陛下,徐增壽、姚廣孝就是要搞亂朝廷,擾亂立儲之大事!”

“陛下,齊泰才是真正的妖孽之人!”

“齊泰才是賊喊捉賊!”

“齊泰誣衊吳王為妖,否認吳王制造的武器,就是否認西域之功績,就是否定陛下之英明!”

“齊泰用心險惡!其心可誅!”

“齊泰,必殺!”

一時間,武將們的聲音越來越大,對徐增壽、姚廣孝和齊泰形成了圍剿之勢。

文臣們一個個地都噤若寒蟬,腳步不自覺得向遠離三人的地方挪。

這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情形。

過去,從來都是文臣們在這裡指點江山、唾沫橫飛。

從來都是武將們少說為妙甚至是裝聾作啞。

一邊倒的局面,如今倒過來了。

武將們對著幾個文官痛罵,而文官們沒有一個人敢接話!

多少年來,武將們在朝堂上站著形同虛設!

多少年來,武將們憋在心裡的氣,終於找到了宣洩的出口。

此時,齊泰心裡算是後悔死了。

今天真的是看錯了形勢!

最主要的是過於相信徐增壽和姚廣孝!

特別是看到窩寇吉田雄的身份一揭曉,齊泰感到吳王必倒無疑!

於是就跟著拱火!

哪知道越拱火,越窩火,最後是引火燒身!

齊泰此時,欲辯無言、欲哭無淚、欲走無力!

徐增壽和姚廣孝相顧駭然。

沒想到,籌劃和準備了兩年的事情,突然間黃了!

在得知陛下、吳王和六萬明軍死在大漠的訊息之後,徐增壽曾想把窩寇給殺了,因為吳王不在了,窩寇這枚棋子就失去了作用。

但最後被姚廣孝給制止了。

姚廣孝說,這是一枚閒棋冷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後來,陛下和吳王居然同時出現在了京師的城頭上!

徐增壽對姚廣孝佩服不已,這個和尚果然有幾分本事,幸虧沒有殺掉窩寇。

這個倭寇吉田雄正是扳倒吳王、扶上燕王的最大底牌。

誰知道,朱允熥用了一支筆就讓自己的底牌成了廢牌。

姚廣孝心中悲呼,時也,命也!

朱元璋這才站起道:“姚廣孝身為僧人,不為親王誦經祈福,一心只想尋機造反,作為出家之人,本應四大皆空,卻熱衷於陰謀權術,實為奸賊!”

“令,姚廣孝,凌遲!”

姚廣孝面無表情。

但是,徐增壽和齊泰都嚇得面如土色。

徐增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陛下,陛下饒命!”

齊泰見狀,立馬有樣學樣。

“徐增壽、齊泰收入典詔獄!抄家!府邸及所有財物,一律充公。”

“除了誣陷、中傷吳王之外,是否有謀反、貪腐之舉,要全面查清。”

朱元璋把徐增壽和齊泰全都交給了錦衣衛指揮使毛易來處理。

毛易一使眼色,從大殿一角閃出幾個如狼似虎的錦衣衛,把徐增壽、齊泰和姚廣孝給架了出去。

徐增壽和齊泰的求饒之聲漸漸遠去、消失。

朱元璋這才說道:“姚廣孝、齊泰、徐增壽,純粹是沒事找事,沒事找死!”

“咱今日原本是宣佈立儲大事,卻被這幾人給掃了興!”

“你們都給咱聽著,自古以來,圍繞立儲,發生了太多血肉相殘、兄弟反目。朕想了一個辦法。”

朱元璋拿出了一個木盒道:“此盒內,裝有朕的旨意,咱把儲君之名寫好了。”

“這個盒子,就放在大殿的橫樑之上!”

此時,所有的大臣們都反應過來了。

此法,極為絕妙!

這個盒子放橫樑上一放,誰也別想改內容了!

儲君得立,國本已定,人心也就有所歸依。

而不知道儲君是誰,沒有明確攻擊目標,也就避免了皇帝與皇子以及皇子之間的衝突。

這就完美解決了皇子皇孫爭儲君、爭皇位而互相殘殺的千古難題。

沐英聽到這個立儲之法,眼前一亮。

木盒內的旨意,肯定是選定了吳王當儲君!毫無疑問。

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為了保護吳王!

這樣一來,其他有野心的親王們都會老老實實的,不作過分之想。

現在的吳王還沒有得到文臣們的支援,他需要成長!需要擴大影響力!

陛下這麼做,這是為吳王的上位爭取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吳王將不會有任何競爭的壓力。

此時,文武大臣們都跪下來,稱頌陛下聖明。

朱元璋很是高興,當然也有一絲不好意思,這主意是三孫從心聲中得到的。

宣佈散朝之後,朱元璋回到養心殿,隱隱感到不安。

三孫今天從大殿中走出去,背景顯得落寞、孤獨,還有一些頹廢。

朱元璋換了一身衣服,帶了兩個錦衣衛直奔吳王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我鐵血少帥,震驚晉西北

我本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