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如夢方醒,納頭便拜:“師兄在上,請受師弟一拜!”

朱允熥扶起了李時珍:“此次北征,你就跟我一起吧,路上好好切磋切磋。”

此時的李時珍自然是滿口答應。

朱元璋本想讓戴思恭同去北平的。

但一想也沒有必要,畢竟戴思恭年齡大了。

等到三孫到了北平,一根繩子就把戴思恭從應天瞬移過去。

朱元璋和朱允熥進了書房,其他人都留在前廳說話。

“允熥,你去看看鄭和的寶船,造得如何了。你到之後,再把咱接過去。”

朱元璋趕到北擊韃靼,也不在乎多一兩天時間。

韃靼再厲害,能破攻咱的長城要塞?

三孫沒有趕過去,寧王、遼王、谷王等人就算是不敢攻出去,最少也能守得住。

前兩年在西域,在歪頭二孫登基之前,戶部每年都按時、足額撥給杭州船廠錢糧。

並且,杭州可以少繳五分之一的稅賦用於造寶船。

兩年多了,不知道造得如何了。

有了寶船,咱就可以把海上的窩寇徹底肅清。

鄭和當時拿到了陳友諒的寶船資料後,作出了承諾:一年之內造出寶船!

但是,自從咱從西域回來之後,鄭和就像是失蹤了一樣。

鄭和的任務主要是造寶船,管著船務和軍務,杭州知府基本也是掛個名。

其他事務都由杭州同知廖大江負責處理。

據廖大江傳來的訊息,鄭和一直在船廠裡待著。

具體什麼情況也看不清楚,因為外圍有紀老三的兵馬守著,任何人不讓進入。

有可能寶船到了關鍵時候,讓三孫去看看,說不定能幫上忙。

……

朱允熥帶著李時珍從水路出發去杭州。

朱允熥也不著急趕路,再說從金陵去杭州費時並不長。

至於北邊的韃靼,就讓他們先蹦躂幾天再說。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手雷、地雷、火銃存量不足。

六萬明軍在西域分兵把守,西域各族又有不少人加入明軍。

朱允熥利用系統空間往烏孫城運送了不少火銃和子彈。

因為西域暫時無戰事,因此,大明科技院也就減少了生產。

把大明實業集團賺來的錢,投放到了科技研發上。

朱允熥給他們時不時地劃出圖紙讓他們研究,陶成道越來越感到任務的艱鉅和人才的匱乏。

朱允熥弄過來的三十二名意太力人發揮了巨大作用。

他們不僅會教學,並且還會動手。

特別是那個叫露琪亞和羅伯特的,與王守正一起研究蒸汽機,已經攻克不少難題。

最大的難題在於合格的鋼材。

為解決這個難題,吳王提出了貝塞麥轉爐鍊鋼法,可以去除鐵中的炭含量,從而煉出精鋼。

按照吳王標定的範圍,果真找到了石墨礦!

有了石墨,就有了新的密封材料,就有了耐火材料,密封和耐火材料又是建造高溫熔爐的必備。

目前,已經收購了一家鐵冶廠,正在用石墨來試驗,建造高溫熔爐。

其中兩名意太力人已經被派往鐵冶廠朝廷現場指導。

朱允熥要北征韃靼了,要求大明科技院馬上生產一部分地雷、手雷,放到倉庫之中。

站在船上,朱允熥看到逆流而上的船隻,有的使勁劃漿速度極慢。

民船極少用縴夫。

只有那些大戶商賈的船隻和官船才使用兩岸守候的縴夫。

“師兄,我聽說您和曹國公一起到監利縣,是坐船去的,只用幾個時辰就到了?”李時珍湊過來問道。

“是的。”

“師兄,果真是老天爺幫忙?”

“你認為呢?”

“應該是老天爺幫忙。否則,逆流而上,怎麼可能跑那麼快?”

“那算快嗎?你看吧,用不了幾年,這河面上都是不用船槳的船,到時候,恐怕縴夫都要失業了。”

不用槳的船?吳王在胡吹大氣吧?

“大明科技院正在研究蒸汽機,這機器一出,船隻不用槳,車輛不用馬,你看吧。”

啊,李時珍眼睛瞪得像銅鈴。

結果,李時珍的問題越來越多,一些問題他非得刨根問底不可。

朱允熥又無法解釋,只得糊弄過去,最後還是搬出了老天爺。

沒有問題的時候,李時珍的嘴就沒有閒下來過。

李時珍說他鑽山溝好多年,幾乎都是一個人。

有好多次在大山裡轉著,迷了路,差一點出不來。

所以,李時珍在山裡就自己跟自己說話。

朱允熥沒想到李時珍的囉嗦和話嘮,居然是這樣煉成的。

朱允熥有些煩了,從系統空間兌換了一本《人體骨骼和肌肉》,這是解剖學的基礎。

將書扔給了李時珍:“好好看看。”

李時珍初看到時不以為意,這不就是人體嗎,骨骼和肌肉摸都可以摸得到。

還有學針灸的時候,都是有銅人的。

哪知道越看越震驚!

這裡不僅有胳膊等外面的,居然還有裡面!

如此地詳盡!

每一塊肌肉做什麼用的,都寫得一清二楚!

李時珍的正骨水平很高,對於肌肉之間的牽引作用比較清楚。

把書上寫的與自己平時的經驗相對照才發現,自己所瞭解的,只是九牛一毛!

看了一個時辰之後,李時珍道:“師兄,有了這書,以後接骨、正骨就更容易了。”

“這書,不僅僅是讓你來正骨、接骨的。這是所有現代醫學的基礎。”

朱允熥道:“其實現代醫學的基礎是細胞結構、上皮組織、節肌組織、神經組織,這些太深了,以後再說吧。”

李時珍又是一震,基礎的東西,還太深了?!

滿以為自己水平不錯,這又受打擊了!

“你接骨、正骨的治癒率有多高?”

李時珍眼睛立馬亮了:“我都能治好。”

“治好是個什麼概念?不疼了,還是不瘸了?”

李時珍道:“骨折了,透過正骨、接骨,也不可能完全嚴絲合縫,也有輕微瘸的,但不嚴重。”

“我告訴你,這些輕微瘸的,大機率是骨折後產生了碎骨。極小的碎骨留在裡面,卡住了,導致病者有後遺症。”

“師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再高明的正骨,也接不好碎骨。”

朱允熥道:“所以,我讓你看這本書。如果有人骨折了有碎骨,就可以根據斷骨處的骨骼和肌肉,直接切開,將小碎骨取出來!”

啊,把斷骨處的肌肉切開?

把肉切開了,豈不是徹底斷開了?

這,這,這不是害人性命嗎?

“知道你不信,”朱允熥道:“華佗當年不也是要把曹操的頭給切開嗎?”

李時珍又驚又喜,難道,自己今後居然可以當華佗?

……

到了杭州,朱允熥沒有去杭州城。

問了杭州船廠所在的方向,帶著李時珍直接去找鄭和。

到地方就被一群軍士給攔住了。

“吳王!是吳王!”一名軍士突然大叫。

原來這名軍士就是當年朱允熥到義烏招收的礦工之一。

曾經共同打過窩寇,軍士見到吳王之後自然倍感親切。

軍士馬上差人去彙報。

馬上,疤拉臉紀老三來了,撲通一聲跪下,嗚嗚地哭著,就像一個孩子。

“紀老三,到底出什麼事了?”

“鄭大人,鄭大人出事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諜戰生涯

電芯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