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曾對朱棣說過,要送燕王一頂白帽子。

王上加白,就是皇。

此事,只有朱棣和姚廣孝兩個人知道。

朱允熥如何得知?

有人傳說朱允熥是天神,太扯了!

但是此時,朱棣不禁有些信念動搖,難不成朱允熥真的有些神通?

不對!

我高看了朱允熥!

一定是朱允熥參與了對姚廣孝的審訊!

或者是朱允熥看到了姚廣孝的卷宗!

不管如何,朱棣感到了一絲挫敗。

朱允熥用“白帽子”來諷刺和挖苦,但朱棣偏偏無法發作!

朱元璋聽得好笑,老四居然還想在氣勢上壓住咱三孫!

沒料到三孫軟中帶硬,反倒把當叔叔的老四搞得有些心亂。

朱棣道:“三侄兒,我聽說陶成道、鐵鉉他們都是你提拔的?”

朱允熥道:“四叔,這話可不敢亂講,我何德何能提拔他們?我既不是吏部尚書,又不是儲君,這都是皇爺爺慧眼識英才啊。”

朱棣眼皮子一翻,沒想到這小子還挺圓滑,說話滴水不漏!

“是啊,陛下用他們,自然有道理。”朱棣眼中閃過一絲陰狠。

朱允熥道:“四叔,我這次北征,就以北平為大本營和根據地了,還請您打聲招呼,讓您的家人還有手下將士多多支援小侄的工作啊。”

朱棣的眼皮子又是一跳,這小子居然威脅起我來了!

他害怕我動陶成道、鐵鉉還有他的親戚,所以就以我在北平的家人和將士們相威脅!

你小子還嫩!

我可以隨便找個理由整藍玉!

畢竟藍玉一向為陛下所不喜!

我在北平的家人,你動一下試試?

我就不相信,我手下的將士能聽你朱允熥的?

“四叔,我大哥的腿還沒好吧,我這次去北平專門給他治治腿去,老這麼瘸著也不是個事。”

朱允熥想起來一件事,因為他和太醫院的李言聞共同治好了王守正的瘸腿,朱元璋就交給他一項任務:去北平,把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的瘸腿治好。

朱允熥十分爽快地答應了。

一來,這是朱元璋交待的任務。

二來,朱允熥對於朱高熾的印象非常好。

歷史上,朱高熾是一個難得的好皇帝。

朱高熾的簡樸、仁愛和誠摯,贏得了臣子和百姓的好評。

朱高熾大力鞏固帝國和糾正永樂時期的嚴酷,打造了著名的“仁宣之治”。

他會偶爾申斥和懲處那些表現得優柔寡斷或講話太惹人惱火的官員,但他能夠反思自己的缺點和大膽向人道歉。

朱高熾是個胖子,他的肚量非常大,和他的肚子一樣。

可惜的是,朱高熾死得太早了,要不然,真不知道會把大明帶向何方。

聽到這裡,朱棣已經是滿臉黑線。

大兒子是個瘸子,朱棣已經不爽了多年!

多少年了,也沒人敢在自己面前提任何與腿、瘸、歪等字眼!

這小子居然敢諷刺我朱棣的兒子是個瘸子!

分明是在揭自己的傷疤!

太可恥了!

不對,這小子莫非是想對我兒子下黑手?

反了他了!

當我燕王是吃白飯的?

你把我在北平的人當成了空氣?

朱棣冷冷一笑:“到底誰治誰,走著瞧吧。”

「不是吧,朱棣居然認為我要害他兒子!」

「真是好心當成了驢肝肺。」

「這天,別聊死了。」

「沒有聊下去的必要了。」

“四叔,出征之前,還有很多事情要安排一下。我先走了,您多保重。”

朱允熥說完,抬腿走出養心殿。

剛剛出殿,就見一個太監迎面而來。

太監長得高高大大,太監服顯得有些短,很不合身。

宮中現在如此不講禮儀嗎?

朱允熥想起來,朱元璋前幾天辭退了一些太監,又招進了一批太監。

看來這個太監是新來的,還沒有來得及給他做合身的衣服。

特別是袖子太短,露出來一大截小臂。

小臂的前端,有一個刺青,赫然是一朵藍色的蓮花。

藍蓮花!

「蓮花就是“佛”的象徵。」

「佛寺裡的釋迦牟尼,就是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

「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

「因此,佛國也稱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

「每個女人轉世投胎前,佛祖都會給她三朵蓮花作為選擇。」

「紅蓮花預示富貴,白蓮花表示美麗,藍蓮花則代表智慧。」

「一心向佛之人,居然來當太監?」

「難道是因為拿不到僧度牒?」

「僧錄寺不是剛剛整頓過嗎?」

「難道還存在門難進、話難聽、臉難看、證難辦的問題?」

朱元璋聽到此,也是一愣,太監有刺青,還是藍蓮花?

……

沐瑤很想跟著吳王一同出征,但一想這裡還有大明科技院。

她留在京城,能夠隨時向夫君傳遞訊息。

還有,以夫君的本事和身手,恐怕還沒有誰能傷得了他。

自己大可不必擔心。

正在此時,李言聞帶著兒子來吳王府了。

夫君只要看中哪個人,這個人必定有著過人之處。

陶成道的火器製造,孫仲連的商業經營,楊溥的政務處理,鐵鉉的忠誠擔當,宋禮的河務治理,木扎兒的軍事指揮等等。

凡是夫君推薦的人,陛下都得到了重用。

這裡面有陛下偏愛吳王的因素,更是因為這些人有很強的本事。

果然,吳王見了李言聞的兒子,居然有些激動。

“你就是李時珍?”朱允熥問道。

李時珍說道:“你就是吳王?”

啪地一下,李言聞照李時珍腦袋上就是一記爆慄:“怎麼說話呢你?”

“吳王,犬子無狀,還請原諒。”

朱允熥哈哈一笑道:“但凡有本事的人,脾氣都大。一心搞專業的人,情商都低。理解,理解。”

李言聞、李時珍都聽不懂啥叫情商。

但前一句話聽懂了,有本事的人,脾氣都大。

這麼說來,吳王這是在誇李時珍有本事!

李言聞沒想到吳王如此高看兒子李時珍。

在他看來,兒子李時珍也只是對醫藥感興趣,立志走遍名山大川,找草藥,搜偏方,最後要寫一本醫書。

就算是兒子成了名醫,成了太醫院判,怎麼能叫有本事?

有本事的,是那些三公九卿的頭頭們!

再不濟,也得算四品以上的官員才算有本事。

李時珍本來是在山上採藥的,哪知道有一天被人給抓到了官府,直接送到了金陵。

後來才知道,是錦衣衛命府縣查詢的。

沒想到父親以這種方式把他揪了回來。

結果父親告訴他,他被吳王看上了。

真不知道吳王看中他哪一點了。

但後來父親李言聞說,吳王的醫術不僅是高超,而且是十分神奇。

吳王和父親李言聞居然把王守正的瘸腿治好了!

接骨並不難,難的是吳王把王守正麻醉了!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華佗的麻沸散嗎?

吳王說要收他為徒!

李時珍很不服氣,難道吳王有個配方咱就要拜他為師?

我在民間蒐集那麼多的偏方,得拜多少人為師,得磕多少個響頭?

“吳王,你想收我為徒弟?”李時珍道:“不知道你夠不夠格?”

李言聞嚇壞了,兒子進山時間太長,一個人獨處慣了,說話比以前還難聽!

“李時珍,我啥時候說過收你為徒了?”朱允熥道:“那是你們的一廂情願!”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分身吸血蟲之明末種田王

看快前面

跨越時空,恭請皇太孫登基

雪代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