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不是說想出家、剃光頭就可以當和尚。

當和尚也得有證。

洪武元年,朱元璋著力整頓佛教,在天界寺設立最高僧司衙門——“善世院”,管理全國佛教。

後來把“善世院”改成了僧錄司,為正六品的朝廷機構。

同時,還有一個正六品的道錄司,負責管理道教。

沒有在僧錄司登過記,沒有領過僧度牒,各個寺院都不收留。

甚至會被當作假和尚而抓起來。

朱元璋惱火的是,陳理從出獄到當和尚,中間這麼多環節!

一個環節把控住了,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毛易,你就是錦衣衛指揮使。”

朱元璋道:“撤回城內城外的搜捕隊伍。你的任務有二:一是整肅錦衣衛;二是查清陳理、張定邊如何出獄、如何入寺!”

“凡有作奸犯科者,不論官大官小,一律不得放過!”

毛易頓時心花怒放。

終於從副指揮使變成了指揮使!

一百個副的,不如一個正的!

“允熥,歪頭一事,你以為該如何處置?”朱元璋問道。

“爺爺,您的意思是,公之於眾,還是嚴格封口?”

“孫兒,咱告訴你,你得聽著!建文已死,有屍為證。這叫公之於眾。”

“凡是懷疑、編造、妄加議論的,一律封口!”

“引起朝野動盪的,滅口!”

「老朱這麼幹,格局太小了。」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總以為家醜不可外揚,於是一味地遮蓋。」

「結果是欲蓋彌彰。」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

「你在正史上粉飾和掩蓋的東西,總會透過文人筆記、市坊小說、民間野史等方式記錄下來。」

「老朱的本意是不想引起動盪,其結果是更加動盪。」

「明明白白地把真實情況說出來,公之於眾!」

「這才體現了帝王的大氣。」

「這樣的皇帝,襟懷坦白,反而能取得大部分官員和絕大多數老百姓的信任。」

「這樣的事都可以公之於眾,還有什麼不可以公佈的呢?」

朱元璋心道,三孫,你居然說咱格局小?

既然是家醜,就是不可外揚!

咱老朱家不能有一點汙點!

有汙點,也得給他強行抹掉。

抹不掉的話,就把知道老朱家汙點的人全給抹掉!

婆婆媽媽的,還怎麼做大事?

“允熥,這事,你親自辦吧。”朱元璋道。

朱允熥急了:“爺爺,恕我直言,您這樣做,大為不妥。”

朱元璋知道三孫會這樣講,既然把心裡話講出來了,那就辯一辯吧。

就讓三孫知道一下什麼叫做現實,什麼叫做皇權。

“你說說,有什麼不妥?”

“爺爺,宮中起火,全城關注。自然不免有人議論,難道把他們都殺了?”

“您如果派出錦衣衛和軍隊,防止人們妄議此事,豈不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還有一種情況,官員之間、百姓之間、官員和百姓之間互相告密,聽到誰誰在妄議宮中起火,藉著遵旨等高大上的理由來報私仇、洩私憤!”

“國人向來有告密、告發的基因。”

“到了這個時候,您得殺多少人?”

“先不說血流成河,人們之間甚至親友之間、師生之間都在互相告發,這還叫人嗎?”

“多少年、多少代堅持下來的傳統倫理和美德,在相互告發中被打破、被撕碎!”

“多少人會因此而死!”

“也許在您看來是小事一樁!”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每個家庭上,就是一座山!”

朱元璋道:“你說,有人會利用咱,達到個人目的?會嗎?”

“當然會!人性本惡!因為有規矩、法律和道德約束,他們在公眾面前表現得很理智。”

“但一旦有機會,他們內心深處的惡就會釋放出來。”

“他們特別是那些生活不如意者,比如落第舉子、低階官員、街頭無賴就會以落實皇帝旨意的名義花式作妖、各種作惡!”

“記得漢武帝時的蠱惑之亂嗎?”

朱允熥看朱元璋的臉色就明白,朱元璋並不知道。

漢武帝晚年時,京城巫蠱術十分盛行。

所謂巫蠱,就是人們製作木頭人,在上面刻上冤家的姓名,然後再放到地下或者放在房子裡,日夜詛咒。

據他們說,這樣詛咒下去,就可以讓對方遭殃,自己得福。

這種巫蠱術,也傳進了皇宮。

那些怨恨皇帝、皇后和其他人的美人、宮女,也紛紛埋藏木頭人,偷偷地詛咒起來。

漢武帝對這一套很相信。有一天忽然夢見幾千個手持棍棒的木頭人朝他打來,把他給嚇醒了。

漢武帝以為有人在詛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傢伙,他找了不少心腹,到處發掘木頭人,並且還用燒紅了的鐵器鉗人、烙人,強迫人們招供。

不管是誰,只要被江充扣上“詛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

這個時候很多人或為了自保、或為了報私仇,就互相告發。

沒過多少日子,好幾萬人被誅殺。

在這場慘案中,丞相公孫賀一家,還有衛皇后的女兒陽石公主、諸邑公主,都被漢武帝斬殺了。

江充見漢武帝居然可以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膽地幹起來。

江充帶著一大批人到皇宮裡來發掘木頭人。

他們先從跟漢武帝疏遠的後宮開始,一直搜查到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住室,屋裡屋外都給掘遍了,都沒找到一塊木頭。

為了陷害太子劉據,江充趁別人不注意,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大肆宣揚說:“在太子宮裡挖掘出來的木頭人最多,還發現了太子書寫的帛書,上面寫著詛咒皇上的話。我們應該馬上奏明皇上,辦他的死罪。”

太子劉據見江充故意陷害自己,立即親自到甘泉宮去奏明皇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赦免。

江充害怕劉據向漢武帝揭穿了自己的陰謀,趕緊派人攔住劉據的車馬,說什麼也不放他走。

太監蘇文此時又向漢武帝報告太子劉據要造反。

漢武帝信以為真,馬上下了一道詔書,下令捉拿太子。

事到臨頭,劉據只好開啟武庫,把京城裡的囚犯武裝起來,抵抗前來鎮壓“造反”的軍隊。

城裡的官民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在造反,就更加混亂起來。

雙方混戰了四五天,死傷了好幾萬人,大街上到處都是屍體和血汙。

結果,劉據被打敗,只好趕緊帶著他的兩個兒子逃出長安。

最後,劉據無處逃跑,只好上吊死了。

漢武帝派人調查,才知道衛皇后和太子劉據從來沒有埋過木頭人,這一切都是江充搞的鬼。

在這場禍亂中,他死了一個太子和兩個孫子,又悲傷又後悔。

最後,漢武帝越想越難過,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藉以寄託他對太子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

朱元璋並不知道這段歷史,瞪眼道:“危言聳聽!”

“凡是妄加議論者,一律殺無赦!”

朱允熥來氣了:“一律殺無赦?你如何辨別妄加議論?全國的人都在議論,負責辨別的官員夠用嗎?當然,官員已經被殺了一大半了。”

朱元璋從來沒有被三孫如此頂撞,頓時來氣了:“官員殺一半,該殺!官員不夠,就不辨別,凡是被告發的,都是抗旨不尊的逆賊刁民,統統殺光!”

“死人,不會議論!”

“陛下好大的威風!”朱允熥不無譏諷道:“都殺光了,您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了!”

毛易聽到這裡,差一點嚇暈過去。

天啊,這是什麼情況?!

吳王朱允熥居然和陛下當面吵起來了!

“你竟敢頂嘴!歪頭對咱,從不如此,那才叫孝順,”朱元璋嘴唇哆嗦著:“你,連歪頭都不如!”

“陛下,你知道什麼叫孝順嗎?”朱允熥絲毫不懼:“先是孝,而後是順。順著你說就是孝了?要是你說錯了呢?”

“要是你說錯了,我順著你,誤了國,這才是最大的不孝!”

“真正的孝順是,孝親順天!懂不懂啊你!”

朱元璋真是氣暈了,三孫簡直是在胡連八扯、強詞奪理!

看看這孫子的態度,哪兒有一點孝的樣子?

歪頭從來都是低眉順眼,看看三孫現在的模樣,梗著脖子,像頭犟牛。

“你好大的膽子。咱的兒孫,沒有一個像你這樣頂撞長輩!”朱元璋怒道。

朱允熥哼了一聲:“又想騙我?我爹難道沒有頂撞過你?”

“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這話難道不是我爹說你?說你不是開明君主!”

毛易想起來了,以前陛下對開國功臣起了殺心,以各種罪名削權、奪位、屠戮。

從來沒人敢在明面上勸說陛下。

可是太子朱標卻是忍不住和陛下爭吵起來,他認為陛下殺心太重,太過趕盡殺絕!

陛下當時還有耐心解釋:驕兵悍將不是你多能鎮服的,將來國家最大的隱患就是他們,殺他們是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你將來的帝位安穩。

朱標聽了之後怒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朱元璋當時氣得讓朱標自己反省。

過了沒多久,朱元璋就不再生氣了,因為朱標也是為了大明的將來著想。

朱元璋被朱允熥的話給噎著了,好半天才指著他道:“滾,咱再也不想見到你!”

朱允熥上前一步道:“陛下,這可是你說的!”

“再見!”

走到殿門口的朱允熥又轉頭道:“不,再也不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阿蘇戰國記

空門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