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殘月掛天際,血雨腥風踏夜來!

風騰山下的戰鬥隨著一營的暴露,敵我雙方很快開始尋找掩體展開激烈廝殺,雖說巷戰的戰場空間並不寬廣,但狹窄的街道隨處可見的殘破建築和瓦礫堆疊成了雙方的掩體。

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槍炮聲和慘叫聲交織在一起,每一次前進都可能成為人生最後一次存在於這個世間,雙方儘可能悄無聲息地穿梭於破碎的建築物之間,一眨眼的工夫就可能暴露於敵人的槍口之下!

殘垣斷壁間,陷阱和伏擊埋設得密密麻麻,一不留神就可能身陷其中。

在這戰場上,時間彷彿停滯了,一營戰士小心翼翼地穿越著廢墟,探尋著每一個隱藏的威脅。

一營長和幾名營幹部躲在一棟半毀的民居中,仔細地檢視手中的城區地圖。

這張地圖是白天時在風騰山上居高臨下進行繪製的,上面標記了詳細的街道與建築物。

現在偌大的營地被摧毀了一大半,絕大多數的建築都已經從地圖上消失,只能夠透過月光的照耀進行大致判斷他們所在地點,以及周邊存在的完整建築。

他迅速畫了一個簡陋的戰術圖,劃定了各組的任務和陣地。

“想要在錯綜複雜的夜晚戰場中作戰,戰士們的靈活性和迅速應變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接下來依舊是以三人為單位成為一個小隊,每個小隊都有自己的任務和責任範圍,以確保全面覆蓋整個戰場。”

“按照職能,小隊被分為三種。”

“第一種小隊在主要街道上潛伏和監視,他們的任務是觀察並彙報任何敵軍活動,他們需要保持好隱蔽性,隨時準備支援其他小隊或者提供火力掩護,他們的作用既是眼睛也是刀子!”

“第二種小隊要根據第一小隊所提供的資訊,迅速佔領周圍的建築群外圍,並利用好這些建築提供的防禦性掩體,同時保持警惕,防止敵人的潛在伏擊。”

“第三種小隊要根據第一和第二小隊所提供的資訊進行行動,他們與第二小隊進行匯合,然後對每一棟建築物內部進行進攻,並且對建築完成佔領,從而解放區域內的第一及第二小隊,讓他們沿著已經設定的戰術路線繼續移動!”

“我們透過這種步步蠶食的方法,將會逐漸佔據戰場優勢,將小鬼子從躲藏的建築物和廢墟中拔除出來!”

“如果遇到一棟建築物內潛藏了大量的敵軍,那麼我們的小隊需要撤離這棟建築,透過無線電聯絡我們的炮兵,利用火炮來摧毀它!”

“為了確保通訊暢通,每個小隊必須保持無線電暢通!”

一營長深知巷戰的殘酷性,特別慎重地再次強調。

“戰場狀況瞬息萬變,需要各個小隊具備快速做出決斷並迅速行動的能力,以避免陷入敵人的埋伏。”

“小隊之間需要相互支援和協作,如果有任何一支小隊遇到困難,其他小隊需要迅速前來支援,以保障整體戰局和戰士們的生命安全。”

“尤其在夜晚的環境中,隱蔽行動至關重要,戰士們必須善於利用環境,採取偽裝措施,尤其在開火之後,不要保持在原地,要做到打一槍換一個位置,儘量減少被敵人發現的機率。”

“我們還需要利用好遠紅外望遠鏡這個輔助工具,以增加發現敵人的能力。”

“我們要知道,巷戰的勝利不僅依賴於武器裝備和戰術規劃,更取決於每個戰士的機智和果斷,誰擁有最強大的心臟與勇氣,誰就能夠在戰鬥中笑到最後!”

“好!作戰方案就是這樣,大家做好準備開始行動!”

隨著一營長命令完成下達,一營迅速在各連排長的命令傳達下分成了若干小組,按照戰鬥指示向前推進,利用無線電通訊機隨時準備著傳遞訊息!

三三制戰術!

將班級劃分為三個戰鬥小組,每個小組包含三名成員。這樣的設定有利於彼此協作,通常排列成三個梯隊。

一營長所講的三人戰鬥小組,赫然就是鼎鼎大名的三三制戰術!

這種以三人組成的戰鬥小組,採用三角形的進攻隊形,每位士兵有著明確的任務分工:進攻、掩護和支援。

班長、副班長和組長各自領導一個戰鬥小組進行行動。

在戰鬥小組進行進攻時,兩名士兵位於前方,組長位於後方,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陣型。

三個戰鬥小組可以匯聚成一個戰鬥班,三個戰鬥班組成一個戰鬥群,展開進攻時呈現“散兵線”隊形!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戰術,是因為這種戰術是歷史中無數華夏戰士用血肉性命總結經驗,為了突破熱武器應運而生的!

正如恩格斯曾指出,武器的演變會對戰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隨著武器技術的進步,從滑膛槍到線膛槍再到自動武器的演進,相應的戰術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方陣戰術到線式戰術,再到散兵與縱隊戰術的結合,最後發展為散兵線戰術。

近代步兵的進攻戰術也是隨著線膛槍的問世而演進,特別是隨著像馬克沁重機槍這樣的自動武器的廣泛運用,在戰場上有多少人命都不夠填的!

最終。

散兵戰術成為了最為有效的戰場應對方式!

三三制戰術則是散兵戰術中的一種,也可以稱為“班組突擊”,是一種在衝鋒作戰中常用的戰術編隊和隊形。

具體來說,這種戰術結合了幾個重要的概念:交替掩護、分組躍進以及主攻分隊、助攻分隊、預備隊。

在衝鋒過程中,部隊需要在接敵展開的過程中,逐漸拉近隊形,但一旦進入敵人密集火力區域,就要迅速展開為疏散隊形。

這涉及到在戰鬥中進行躍進和匍匐前進,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地形,隱蔽行進。

具體表現為躍進是透過從側後方壓制敵方火力,前方戰鬥小組從隱蔽處快速移動到下一處,架設武器進行射擊,同時掩護下一小組的躍進,形成一種有效的火力控制和推進。

一般而言,一個單位的正面防禦寬度為500米左右,縱深為300米上下。

進攻方需要根據這個範圍進行兵力的分配,以確保在正面兵力過度損失的情況下,後續兵力仍然能夠有效插入敵方防線。

這通常涉及到連、排、班級別的單位,每個單位承擔不同的任務。

在三三制戰術中,步兵常用的衝擊隊形包括一字隊形、三角隊形和梯字隊形。

例如,在一個9-10人的戰鬥班中,分成三組,班長位於全班中心,保持視野開闊,可以在不同環境下切換為一字或者梯次隊形。

隊形的選擇取決於戰鬥環境,例如三角隊形在敵人火力運動下最為經典,可以在行進中快速變隊,以適應不同的戰場條件。

總體而言,三三制戰術最適用於連級別以上的衝鋒作戰,透過靈活的隊形和分組安排,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部隊的機動性、火力控制和防護能力。

一營長則是將這一戰術在實際戰場上的運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靈活調整,以滿足了巷戰的需求!

日軍雖然戰鬥力很強,但在遭遇之下沒有指揮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又沒有對等的戰術進行應對,結果雙方一照面,頓時高下立判!

一隊戰士匍匐隱蔽,正準備透過無線電通知二隊,恰好有數名日本兵出現在巷口,他們警覺地掃視著四周,小心地前進。

結果正暴露在一隊的三名戰士面前!

“開火!”

隨著一聲令下,三名戰士們頓時火力齊開,子彈交織成密集的火線,霎時間將面前的幾名鬼子掃射擊倒。

“掩護我!”

副班長低喝一聲過後,口中叼著匕首,手持衝鋒槍快速向幾名鬼子屍體奔去,另外兩名戰士弓起身子緊隨其後,並對兩側進行警惕觀察。

副班長在確認被掃倒的鬼子已經死亡,或是透過匕首對喪失戰鬥能力的鬼子完成後確認周遭安全,緊跟著利用對講機將一隊情況進行彙報。

“安全!”

“收到!”

收到一隊安全指令,二隊迅速推進靠攏,在一隊構建起來的安全區對一棟建築完成包圍,並屏住呼吸分辨建築內是否有聲音傳出。

“二隊已完成包圍!”

“三隊收到!”

三個小隊全部聚齊,迅速形成了一個強大的作戰班,一隊完成對周邊形勢的警戒,二隊守住建築外圍火力對準門窗通道,三隊則是迅速破門而入!

“小心!”

“樓上!”

在三隊破門而入的一剎那,二層閣樓上猛的有一名鬼子抄著三八大蓋,想要從閣樓上翻越而下。

還沒等他為自己的脫身機智進行點贊,卻正見到有黑洞洞的槍口迅速指向了他的身體!

“突突!”

衝鋒槍的迅速點射瞬間打中了試圖從閣樓翻越逃跑的鬼子,那鬼子隨之從閣樓上栽倒下來!

“有敵人在十字路口湊過來了!”

“手榴彈!準備投擲!”

“……”

帶領一隊的副班長眼睛緊盯著監控區域,在他的紅外望遠鏡中,恰見到了有兩名鬼子追蹤著聲音鬼鬼祟祟地湊過來。

三人小隊的戰士迅速遞過來一顆手榴彈,副班長瞄準目標擰開手榴彈,在鬼子還在摸著牆角前行之際狠狠投擲而出!

“轟!”

手榴彈在空中劃過一條弧線,緊隨其後的便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直將兩個鬼子炸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

在一營化整為零的推進中,一條條巷子中很快瀰漫起硝煙和焦土的味道,瀰漫著混亂的呼號聲和武器碰撞的聲音,戰鬥進入白熱化!

一營的戰士們與日軍或是穿梭在狹窄的巷道中,或是憑藉障礙建築掩體互相射擊,戰火燒得熊熊,讓整個區域籠罩在一片塵煙瀰漫之中!

敵方機槍手試圖在遠處設立掩護點,企圖遏制一營的推進,歪把子機槍掃射聲響起,刺耳的槍聲與戰士們的吶喊聲混成一片。

“對準敵方機槍手,給我反壓制!”

“二隊!跟我上!”

“……”

巷戰的狹窄環境使得每一次火力的使用都要經過精確的計算,以避免誤傷友軍,匍匐前進的戰士們在硝煙瀰漫中穿梭,尋找最佳的射擊位置。

隨著副班長的命令,一隊戰士們迅速佔領有利位置,對日軍機槍手的火力進行打擊遏制,同時另一隊戰士衝向敵方設立的機槍掩護點,利用掩體透過手雷或火箭筒對敵方陣地發起轟擊!

在另一側巷口,一隊戰士正在與敵軍展開激烈肉搏戰,刺刀與匕首,手腳與關節,指甲與牙齒,撲倒在地的雙方用盡一切手段對對方進行殺傷,直至對方徹底失去生命體徵後大口大口喘著粗氣,感受著劫後餘生。

一營的戰士們雖然是第一次打巷戰,但無論是在生死搏殺時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還是在在巷戰的環境中充分展現了默契合作和戰鬥經驗,都表現出了超演習以及超水準的表現!

隨著一棟棟建築被接連拔除,躲藏隱匿其中的鬼子相繼勇赴黃泉,眼見著形勢愈加危急的日軍在這一刻終於戰鬥意志開始渙散,越來越多的日軍開始撤出營地,朝向三營方向撤去!

按照當下櫻井聯隊殘餘日軍所瞭解,通往交通站的路線已經被華夏遠征軍阻隔,此前一整個中隊的兵力都在伏擊之下徹底沒了訊息,多半凶多吉少。

現在軍營背靠的風騰山垮塌,造成了部隊傷亡不計其數,又有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大量華夏遠征軍發起了兇猛的清剿攻勢,那麼最好的撤退路線,無疑是透過風騰山下橋樑撤到最近的村落中!

有機會撤出戰鬥的殘存日軍由三三兩兩很快匯聚成一個個小群體,最後形成了接近半個大隊的兵力,由一個倖存的中隊長帶領指揮著,狼狽地朝著風騰山下橋樑方向撤去。

殊不知。

這一撤,恰好比剛出狼窩又入虎穴!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都成首富了,十年前寫的歌才火

一己之見

九鬼十相

每天堅持一點點

誤入豪門:總裁秒變炫妻狂魔

欣夏

以武之名

奮起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