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大營內,曹操無奈搖了搖頭。

本以為袁紹睡醒了,誰知還是這麼糊塗。

韓馥和公孫瓚,兩人之間本就關係不好。

還讓兩人共同走一路,就不怕半路打起來?

很快,曹操就察覺出不對。

袁紹這小子,雖出身四世三公。

但出身好,不代表心眼好啊。

就像先前董曜說的逼殺袁隗,這事不能說是真的,可也不是假的啊。

他總是因為袁紹身份問題,把這小子想的高大上。

現在經歷了這麼多事,他才發現這小子一肚子壞水。

韓馥和公孫瓚不合,又將兩人安排在一起,這不就是想讓兩人打起來嗎?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

韓馥又是冀州刺史,袁紹渤海也在冀州境內。

看來這小子所圖的就是冀州,他先前真是小瞧袁紹了。

袁隗之事,只真不假,恐怕也是袁紹的陰謀。

以後得多多留意,否則遲早被坑。

···

虎牢關內,董曜來到議事處,準備分兵事宜。

同時正式介紹一下張遼。

“給各位引薦一下,張遼,張文遠。”

以胡軫為首的涼州人皆對張遼點點頭,算是一種回應。

畢竟都是在洛陽待過的,他們對張遼也算是認識。

只是因為派系問題,之間沒有過多的交流。

呂布則是視而不見,他與張遼在董卓之前,便是同僚關係。

丁原此人,對張遼算是有知遇之恩。

結果他把丁原殺了,兩人見面也沒什麼好聊的。

“在我這裡,不分派系,不管你們之間有什麼過節,我不想看到各位同僚不和睦。 ”

董卓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派系之間利益平衡也是一個原因。

有此前車之鑑,董曜不會再犯這種錯誤。

明知手下派系眾多,如不加管理,日後必走董卓老路。

眾人見董曜面色嚴肅,皆點頭稱是。

胡軫能從汜水關那場偷襲戰活到現在,全靠董曜派趙雲去救他。

此時董曜的話,比董卓的還要重要。

救命之恩,自當生死相隨,言聽計從,這是身為西北漢子的直率。

“關外賊軍對虎牢關無可奈何,現分兵準備攻打其他關,可有人自願請命去破敵?”

“公子,軫願領兵前往孟津破賊。”

“主公,遼願前往軒轅關!”

張遼初次加入董曜,自然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當前關外諸侯分兵攻打各處,正是他最好的機會。

“末將也願往。”

又一涼州將領走出。

“各處關卡尤為重要,一旦出現差錯,洛陽,虎牢關危矣,諸位,拜託了。”

董曜再一次囑咐道。

“請公子(主公)放心。”

眾將領各自領兵,前往所選擇的關卡。

這一下,董曜少了將近三萬人。

與關外陳列的數十萬大軍相比,人數差距巨大。

“兩位,分兵三萬有餘,面對關外袁紹,可敢與我正面對敵?”

董曜望向唯一沒有分配任務的徐榮,呂布。

呂布雖說名聲不好,但實力還是有的。

徐榮自然也不用說。

此時留下二人,就是為了與袁紹開戰。

“兵在精而不在多,我幷州狼騎早就想出關了。”

呂布語氣夾雜著興奮。

華雄傷勢未痊癒,不能陪他過兩招。

董曜下手沒輕沒重,他又不敢去與之比試。

若能出關殺個痛快,那是最好不過了。

徐榮這個人就比較沉默寡言了,不過董曜說打,那就打。

兩人隨後離開,各自佈置士卒。

董曜則是在等。

畢竟要打,也不是說打就打的。

人怎麼說也屯兵十餘萬,你怎麼打?

個人再勇猛,也不能一打十萬吧。

董曜之前就分析過,各路諸侯雖說都打著同一個旗號,反董。

但各自居心叵測,自私自利。

真打起仗來,誰會真心出力。

何況這些人都是從各州郡過來的,有的人甚至出了自己地盤就是鄰居,私下難免有點小摩擦。

之前大家都在一起,有袁紹在中間協調。

現在三三兩兩領兵出去,以前的矛盾也會爆發。

數日後,張遼遣一快馬來報,進攻軒轅關的反賊中,有公孫瓚和韓馥兩人。

他知此二人不合,便有了主動出擊的想法,特意讓快馬報信請示一番。

董曜深知機會來了,胡軫那邊也來信,言明不好對付。

張遼這邊有著反賊中的最大破綻,擊破兩人的同時,他也可以抓住機會,直擊袁紹。

當即他便回信,讓張遼無需顧忌,儘可能打擊敵人。

但用兵之道,虛虛實實,臨行前切記要三思。

另外公孫瓚性格暴躁,喜怒無常。

韓馥雖說是一洲刺史,性格卻懦弱,沒有任何主見。

若是要對二人進行打擊,可選擇韓馥。

以防日後袁紹崛起,韓馥必須得死。

只有這樣,才能讓袁紹和公孫瓚二虎相爭,爭奪冀州。

軒轅關。

張遼看過董曜來信,內心興奮無比,董曜就是他的明主。

這就是來自於上級的信任,是他從董卓那裡得不到的東西。

不僅讓他放手去做,甚至還給他分析了兩人性格,這正是他需要的東西。

不得不說董曜十分有遠見,韓馥懦弱,倘若他此戰殺了公孫瓚。

憑藉袁紹的能力,韓馥在冀州又豈是他的對手。

但公孫瓚就不一樣,這個人能力很強,算是留給袁紹一個勁敵。

“誰願意悄悄去敵營走一趟?”

張遼拿起筆寫書信兩封,讓人分別送給公孫瓚和韓馥。

韓馥看到張遼來信,不激動那是假的。

他與公孫瓚有仇,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

有公孫瓚在的日子,他寢食難安。

袁紹將他和公孫瓚綁在一起,不就是想讓二人內訌嗎?

此時機會來了,那就真的內訌給袁紹看。

張遼信中言明要除掉公孫瓚,到時候他作壁上觀即可。

如張遼真能成,公孫瓚一死,他也能安心許多。

他迅速回信,表明自己絕不會對公孫瓚支援。

恰巧此時,公孫瓚也收到張遼來信。

他的想法與韓馥如出一轍,但卻做了其他準備。

所有士卒枕戈待旦,雖說張遼是要襲擊韓馥。

但他也不能不防,萬一張遼目標不是韓馥,而是他呢?

·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落落和小姨的小甜包狐狸!

寂寞冷

天道隕萬道興

無名之柳

穿書後,攻略反派黑化老公

一隻羊駝

神啟之爭

專心碼字的慕宇柔

抗戰:反掃蕩後,我帶回個獨立師

零度之冰

逢悠

影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