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孫權猶豫,是否因為吳王之事,是否和董曜開戰的時候。

董曜便帶著長子,再次來到了襄陽之地。

此行不為征戰,也不是為了來與趙雲敘舊。

目標只有一個,鳳雛已經在手,還差一個臥龍。

根據巡察使的回報,諸葛亮一直待在隆中,近期不曾外出。

董曜倒是想看看,臥龍始終不出山,難道就真的老死在這裡邊不成?

“主公。”

巡察使現身,引著董曜來到臥龍崗。

穿過竹林,來到了草堂處,巡察使便待在遠處等候。

“父王,這便是那位大賢的隱居之地?”

“嗯,去敲門。”

“是。”

董恆來到草堂的小門,抬起手輕輕叩了兩下。

片刻後,一名小童將房門半開,伸出頭觀望著。

只見來者三五人,為首一人身姿筆直如松,渾身散發著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較近的少年舉手投足,天生貴氣。

“敢問諸位為何叩門?”

小童見來者氣勢不凡,緩緩問道。

“夏王屈尊到此……”

親隨話還未說完,便被打斷。

“在下董曜,特來拜見諸葛先生。”

董曜沒有拿出自己王侯架勢,也沒有瞧不起對方的意思,只是拱拱手,淡淡說道。

在他看來,諸葛亮即使名聲在那裡擺著。

但襄陽是他的地盤,雙方誰比誰高貴還說不定呢。

“董……”

小童唸叨著,不敢直呼董曜名字。

“還請稍待。”

來人不一般,即使先生不願意見客,他也不能就這麼將對方趕走。

何況人家極為禮貌,也沒有冒犯的意思。

“夏王,方才在下唐突了。”

親隨背後驚出一身冷汗,他方才有些僭越了。

既然董曜親自來到此地,一點不拿架子,顯然對這個諸葛亮很是器重。

他還想以勢壓人,讓諸葛亮識趣點自己出來,不是多此一舉。

“下次說話之前動動腦。”

董曜頭也不回,對身旁的人訓斥道。

“是。”

親隨點點頭,不敢再有任何言語。

片刻後,隔著一道門,便聽到小童急匆匆的腳步。

“諸位貴客,裡邊請。”

小童開啟門,引著眾人入內。

董曜來到草堂內,親隨被安置在院裡。

房內,董曜打量著面前的年輕人。

雀食帥啊,容貌甚偉,沒毛病。

“請。”

諸葛亮命小童鋪好席子,隨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董曜毫不猶豫,立刻坐下。

“不知夏……董公為何來此?”

諸葛亮本想稱夏王,話到嘴邊還是嚥了回去。

在他心裡,董曜即使位極人臣,但其祖父給大漢帶來的災禍卻是毀滅性的。

夏王,得位不正。

“如今天下三分,曜不才,想讓先生出山。”

董曜坐在席上,直接開門見山道。

“天下三分?”

諸葛亮愣了一下,很快便想起來,確實是三分。

劉備雖然還活著,但被陸遜打的大敗,已經是名存實亡。

一年內,益州必定易主。

“先生大才,為何不像士元一般出山襄助於曜,匡合天下?”

董曜雖然從來沒有親自邀請諸葛亮,但也讓一些身處襄陽的官員,試探性的去請諸葛亮出山。

結果都是被諸葛亮回絕,這令他很是不解啊,到底為什麼諸葛亮看不上他。

對內,他所掌控之州郡百姓,減免賦稅,餓了有飯吃,冷了有房住。

對外,羌胡,鮮卑臣服,南匈奴西遁而走,烏桓付之一炬,東征高句麗,使得異族人俯首。

是他身上流淌董卓血脈,並非名門望族,漢室血脈出身?

於百姓,他做了這麼多,難道就不能抹平董卓入京的罪孽?

“董公勢如猛虎,戰將如雲,謀士如雨,十年內必定鯨吞天下,何須亮出山襄助?”

諸葛亮搖著羽扇,笑著回答道。

“打天下易,守天下難,先生身兼治國之才,理應出山施展心中抱負。”

董曜更進一步勸說。

這般低聲下氣不為自己,只為了之後的百姓,董氏。

賈詡,蔡邕等文士的才能都夠用。

但是他們年齡擺在那裡,像諸葛亮,陸遜這種新生代的人才,才能輔佐著董恆繼續走下去。

諸葛亮猶豫了,董曜的話並非沒有道理。

他身懷各種才能,如今恰逢亂世,正是等待明主,出山之時。

但他尚未來得及尋找明主,孫策,劉表,劉備等人便紛紛隕落。

曹操,孫權猶如困獸之鬥一般。

如今局勢,想要逆天而行推翻董曜,太難了。

“先生若無法輔佐一人終結亂世,又如何不能輔佐一人開闢盛世?”

董曜循序漸進,一點點勸說。

正如他所說,終結亂世已經不需要諸葛亮了。

但盛世,仍然需要諸葛亮的輔佐。

“終結亂世,開闢盛世……”

“這盛世,還屬於大漢嗎,又或者說,是董公的盛世?”

諸葛亮抬起頭,極為認真的問道。

“不是大漢的盛世,也不是我的盛世,而是天下人的盛世!”

董曜起身,腐朽漢朝,早就該崩塌了。

秦漢兩晉隋,唐宋元明清。

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明君聖祖,所締造的王朝都會有改朝換代的一日。

但只要在活著的時候,把該做的都做了,這就已經足夠了。

對內,百姓豐衣足食,對外,敵國不敢窺視。

之後的事,誰又能去掌控?

諸葛亮對董曜的話無法反駁,董卓初期的確是獨霸朝綱,致使大漢加速滅亡。

但董曜的出現,強行將董卓這匹脫韁的野馬給拽住。

無論怎麼看,董曜所治理的州郡,百姓無不念其恩德。

比起以往大漢時期,不知好了多少倍。

“不知董公想讓亮如何效勞?”

對於即將而來的盛世,還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諸葛亮很是憧憬。

“成為他的先生。”

董曜指了指一直站在旁邊,極為規矩的董恆。

“小子董恆,字子常,拜見孔明先生。”

董恆上前一步,作了個天揖。

諸葛亮他早就有所耳聞,又與龐統是師兄弟。

加之來的路上,父王多次提及諸葛亮名字,此人定然是真正的大才。

“在下乃布衣,豈敢受世子大禮。”

見董恆如此尊崇於他,諸葛亮趕忙上前攙扶。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量子塵埃

終焉之龍

魔道小狐妖

南宮司宇

書生酒劍仙

我真的不是李老師

夕映江中影

素蕊

重生歸來我與綠茶姐姐鬥智鬥勇

北山的風雪

繁星的若塵

秋雨一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