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洪嘉北奔舊事,目標北莽南朝

北涼王府正堂當中,徐驍久久沉默後嘆息一聲,選擇了放手,而徐信也是不客氣,當下便是看向了陳芝豹。

“陳芝豹,北涼三十萬鐵騎聽你指揮,出涼地直入北莽腹地,可有把握蕩北,打出大勝。”

徐信先是看向陳芝豹,眾人的目光也俱是看向這位有“戰仙”之稱的“小人屠”,北涼王徐驍之下的軍方第二人。

白衣儒將陳芝豹,公認最擅國戰,十萬以上兵力的調兵遣將,出神入化,據說他記得住每一名校尉的名字,以及他們各自領兵作戰的優缺點。

混亂的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陳芝豹卻總能做出點睛之筆的排兵佈陣。

決定中原大局的西壘壁一戰,北涼和西楚酣戰了三個日夜,陳芝豹不眠不休,身後舉旗的號令卒整整輪換了六批十八人,負責記錄過程的軍史官寫斷了硬毫不下十枝。

在陳芝豹精確到極致的無數次發號施令下,北涼硬是耗光啃死了西楚最後的數十萬青壯。

當今離陽皇帝趙惇讀至記錄,一讀再讀,精彩處圈畫無數,卷尾重重寫下八字:真堪神往,不愧戰仙!

離陽朝廷不敢過度彈壓徐驍,裡頭未嘗沒有生怕陳芝豹藉著理由舉旗造反的原因。

陳芝豹很認真的回道:“若只在草原野地之中大勝北莽,二十萬足以,但若欲犁庭掃穴,便是三十萬也難。”

眾人聽著他這話,雖然很是震驚,但想想他是陳芝豹,堪稱當世“兵仙”的人物,便也覺得能夠接受,甚至是理所當然。

徐信說著看向李義山,“要是讓那些人紮根在草原繁衍多代,到時候說不得會棄祖忘宗,那就真成臭棋了。”

徐信搖了搖頭,接著又看向褚祿山,說道:“陳芝豹要二十萬,那剩下的十萬鐵騎,我全給你褚祿山,可有信心吃掉那北莽南朝的董卓。”

但最近這兩百年來,先是春秋亂世中原分裂,諸國實力不足,草原無數次南下游掠都大擄而歸,讓北莽擁有了相當規模的匠人和鐵器。

徐信提及洪嘉北奔,李義山的表情有那麼一些尷尬,這件事裡面,算是有他的一份佈局,當初想的是很好,但現在看來,弊大於利。

褚祿山這時沒有去看徐鳳年,而是站起來與徐信對視了許久後,說道:“大不了,拼一次。弄死那董胖子,我還是很感興趣,也有把握的。”

“北莽雖為大患,但我們的主要對手還是離陽,解決離陽趙家,整合中原,逐北便非是難事。”

“你的對手只是董卓,至於北莽南朝,洪嘉北奔的事佈局了這麼多年,總是要去收網咖!”

自古以來,因為中原王朝因為有上佳的甲冑兵器,基本都能對草原形成優勢,數百年前的大奉朝便是如此。

又在數十年前,春秋諸國遺民洪嘉北奔,更給北莽帶去更多人口和關鍵文化知識,更先進的戰爭觀念,造就了一個堪比中原強國的北莽南朝。

洪嘉北奔這事,算起來是一筆爛賬,乃是元本溪、李義山、納蘭右慈等幾個謀士策劃來籌劃去,各自攪局做局下棋,弄出的一個爛攤子。

最後李義山等人看似勝了元本溪,讓一群春秋遺民成功進入北莽紮根,分裂出一個北莽南朝。

這當中有部分他們埋下的釘子,若是北伐南朝,這些人或許能成為關鍵的棋子。

這樣的佈局當時是想的很好,但後來的事態發展卻根本不按他們設想的那樣來。

離陽、北涼等地持續多年不能望北,昔年的約定遲遲不能兌現,那麼如何指望那些人能一直不忘初衷?

就算最開始的一批春秋老士子不忘初衷,那他們的弟子、子孫後代,尤其是那些出生在北莽南朝的人,他們長大成人之後,還會想著效力中原?

李義山是當年這一場事件的策劃者,瞭解內中詳情,更是一個謀士,懂得人心人性,所以他很清楚徐信講的是對的,落子佈局若不收官,真的就容易變臭棋。

北莽南朝若不能拿下來,等那批春秋士子徹底融入北莽,那麼中原要面對的,就是一個無比強盛的草原帝國,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北涼。

而徐信這一次徵北,戰略目標就是北莽南朝,只要拿下這一片築城經營的草原重地,與北涼之地互為犄角,那麼只需留部分兵馬,就能擋住北莽北朝的南下報復,自可抽調十萬北涼軍南下。

十萬北涼軍報捷南下,配合西楚那邊的兵馬,區區太安城,想來也費不了多少功夫。

“黃蠻兒,你讓陳芝豹和祿球兒將三十萬北涼鐵騎都帶出去,屆時涼地無兵,內部空虛,這太冒險了。”

徐信的兩路布兵,便是將三十萬北涼鐵騎全部都派了出去,其他人都還在思索,徐鳳年就先跳出來提出問題了。

他並不願北涼大動干戈的起兵,主動掀起戰爭,更想著靠個人武力報報私仇就好了,他認為那樣的做法才正確。

“誰說涼地無兵?”

徐信聞言,只是平靜的說道:“北涼昔年老將燕文鴛等諸部,因為某些誤會而有少有來往。此時正是我等合力萬眾一心之際,該是時候把他們召回來了。”

徐信這話一出,徐驍的目光變得格外複雜,燕文鴛等諸部將領離心的事情,算是他的一個心病。

昔年天下未定,離陽就想著卸磨殺驢,白衣案前後針對北涼做了無數次試探,惹得北涼上下人心沸怨。

北涼軍要劃江而治雖然是個謠言,但當時軍中真的有響應這個想法的中高層,並且數目不少。

徐驍身邊原本還有一個軍師,名叫趙長陵,他和燕文鸞等部將,當年就試圖說服徐驍劃江共治天下,被義山笑稱為稱帝派的頭目,拉攏了很多心裡頭有怨言的老傢伙。

後來趙長陵病逝於徵西蜀的途中,中原定鼎之後徐驍封藩北涼,燕文鴛以及那一批附龍無望的北涼部將自然被冷落,心灰意冷,算是半自立門庭。

徐驍昔年表露不願稱帝的想法,北涼就開始軍心渙散了,流失了大量校尉,許多原本靠繃著一口氣想要建立不世功勳的老人,也淡出視野。

如今徐信欲要起勢,三十萬北涼軍不夠用,那這些人便是可以拉攏的後備役。至少老將燕文鴛的那一部,是可以爭取的。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坑爹系統要我刺殺男主

尋謐

深宮似海:太妃她千嬌百媚

和小禾

風晚愛未眠

爆肝小郭

你個二貨道士

唐三佰

假如甄嬛就是純元

袁有理

落入人間:深藏不露

祈禕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