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龍氣,又還能隱藏多久?

“殺!!!”

“擋住!擋住這些南蠻子!”

“我們可是草原的狼,怎麼能被在馬背上打敗。”

“回去,回去!”

“逃!快逃啊!”

……

混亂的北莽草原,這是一處紛亂的戰場,將近十萬的兩部騎兵正在血戰,兩支騎軍開始毫無花哨的對撞,但其中一方已經出現頹勢。

草原地勢平擔寬闊,利於騎軍展開陣線衝鋒,既然是個騎戰絕佳地點,那麼同時意味著這兒會是個很容易死人的地方,而且死人的速度應該會很快。

自那日徐信決定先徵北莽,整個涼地便是快速準備開戰,調兵遣將。

就比如徐信他們現在遭遇的這一支羌騎,行軍途中還在劫掠小部族,正好被徐信率領的鐵騎撞上,自然就是一場大戰。

徐信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乾的,他親自率領數萬鐵騎先行,陳芝豹調集大軍則是走在他後面,一支二十多萬的大軍直入北莽,攪動風雲。

青州、雍州等臨近北涼的諸州被徐信搞定了糧食,他又走了一趟兩禪寺後迴歸北涼,議定徵北的第三天,便有數萬鐵騎出涼地直入草原。

“回頭,回頭,隨我衝殺!”

羌騎是輕騎中的輕騎,一方面是羌騎部族總得來說,屬於窮的叮噹響那類,沒錢裝備甲冑,自然“重”不起來。

至於糧草方面,北涼原本的儲存足夠數萬騎兵的前期使用,進了北莽草原的話,完全可以學霍去病,就糧於地。

北莽名義上是國家,實際上除卻北莽南朝之外,其餘的都是一個個大小部落聚居,大部落大部族的生活好,對於北莽自然是有著歸屬和感情,那些一直處於被剝削底層的弱小部落,對北莽的歸屬感就一般。

正常來說這麼快調兵遣將,時間上肯定不夠,但北涼乃是邊地,與北莽的摩擦互鬥及規模戰爭一直沒有停過,自然是時刻做好戰爭準備。

馬背上的神箭手打騎兵衝鋒的遭遇戰,結果會是什麼顯而易見,並且這羌騎部族還是北涼的老對手,以往每次入侵,都是躲在北莽其餘騎兵的後方放冷箭厲害,這一回近戰被逮住,那北涼鐵騎自然不會客氣。

提供三十萬鐵騎出徵的糧草資源及兵馬沒那麼快準備好,但只是將現成的騎兵調集出兵,三天時間已經足夠。

另一方面則是他們天賦不俗,族人個個長臂如猿,膂力超群,這就使得他們幾乎每一騎都是馬背上的神箭手。

數萬北涼鐵騎殺入北莽,一路上解決了許多北莽的騎兵,並且裹挾草原部落逐北。

羌騎之中還有一些人試圖挽回局勢,便是召集一些身披甲冑的精兵,以一方黑巾蒙上馬眼,以精湛的馬術駕馭這些戰馬繞過混亂的戰場,試圖從側翼衝鋒截斷北涼鐵騎。

徐信的身影一直在高空俯瞰大地,充當人形雷達,避免手下騎兵被北莽調集大部隊合圍。

此刻他居高臨下俯瞰,也必須承認這些草原鐵騎的馬術確實厲害,蒙著眼睛的昂首戰馬,在奔跑中展露出的那種肌肉感,確實非常驚豔。

中原地域因為地形複雜,不可能形成在衝鋒中矇住馬眼的習慣。

而在草原之中,蒙上馬眼則是傳承數百年的舊俗,一方面是保證戰馬在面對敵人時無所畏懼,另外還能刻意讓戰馬“受驚”。

在騎軍與騎軍的轉瞬即逝的兇悍對撞前,騎兵狠命鞭撻,能夠催生戰馬爆發出更大的腳力,用戰馬的速度來帶動騎兵衝鋒的侵透力。

戰場上,只有近萬的羌騎繞到側翼,發出的震天嘶吼聲,他們試圖衝散北涼側翼,但很快湮沒在後續的鋼鐵洪流之中,掀不起一點波瀾。

而另外一邊,繼續衝鋒的鐵騎沒有任何騷動,也沒有掉頭,只是前排稍稍變轉了方向繼續衝鋒,追殺到底。

高空之上,徐信俯瞰大地,對於今日這一戰,他很是滿意。陳芝豹果然是一個善於用兵之人,安排給他的騎兵很對口味,用的是相當順手。

徐信幾世用兵,都學的霍去病,兵貴神速,利用各種優勢捕捉戰場契機,然後一戰而定。

這樣的戰術,在草原之中卓有奇效,讓他來用騎兵對付草原輕騎,那叫一個駕輕熟路。

他此番帶著的這一批騎兵進入北莽草原以來,在徐信的指揮下,被他們擊潰的北莽騎兵已接近有十萬之數。

在跟北莽接近二十年的常年作戰中,北涼鐵騎也誕生了一整套針對性極強的成熟戰術。

北涼鐵騎在陳芝豹的影響下,直接拋棄弓弩對射的這個過程,打造精兵甲冑,任由北莽鐵騎丟擲攢射,己方只管埋頭衝鋒。

北涼陳芝豹曾經有一個讓外界感到匪夷所思的狂妄論斷:在兵力大致相當甚至微小劣勢的前提下,北莽騎軍的命,只夠活四十步。

這意思就是,北涼鐵騎和北莽鐵騎倘若在野外遭遇,只要不是撞上北莽精心打造的兩支重甲騎兵,剩下的那些,有一部算一部,只要被北涼騎兵突入四十步以內,北莽騎兵必死無疑。

今日的這一戰,將這個觀點詮釋的就很好。在敵我相距八十步外時,羌騎嫻熟搭弓射箭。

但快速衝鋒中馬背的劇烈顛簸,敵方騎兵的人馬披甲,以及急促接觸戰中的換射時間不足,都是決定騎射只能錦上添花的重要原因,近身衝撞拼殺才是關鍵。

北莽正規邊軍的槍矛配置還算不錯,但大部分的部族輕騎,包括眼前這支羌騎,就非常寒磣,倒不是北莽吝嗇精製槍矛,而是羌騎自有一套熟稔戰術的羌騎,裝備槍矛只會畫蛇添足。

成建制騎兵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問題,戰刀槍矛的輕重長短、與騎兵手臂體力的關係?槍刺敵騎的精確區域?戰刀劈砍的最優角度?甲冑披掛的合適重量?這些都因人而異,都是大學問。

那些背井離鄉洪嘉北奔的春秋遺民,為北莽捎帶去了許多秘傳高超的鑄造技藝,可是北莽的大量缺鐵,讓許多南朝匠人成了無米之炊的苦命巧婦。

北涼騎兵常年對戰北莽,熟悉北莽路數,只要不是碰撞裝備完全的北莽騎兵,他們完全可以對兩倍甚至三倍於自己的北莽部族騎兵完成碾壓式追殺。

“算上這一波,差不多是有十萬騎兵被擊潰了,北莽就算是有百萬大軍,這也接近了一成。”

“想來,有些人快坐不住了。而龍氣,又還能隱藏多久?”

天空之上的徐信俯瞰大地,他在尋找北莽的龍氣,準備搞一波大的。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糟糕,是心動!

迷拉

劍帝的證道之路

懵懂的的西紅柿

病美人又又又穩贏了

喬年似水寄蒼山

春木梨的新書

春木梨

精靈,我即是真理

百變姜屍

承諾嗎,欺騙我的理由

陸曉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