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了!

真的說出來了!

眾人不由的看向魏國公徐達的身影,隨即目光落在了一旁神情有些激動的徐輝祖的身上。

要知道魏國公徐達可是和老朱是同村的,而李景隆細說起來也是老朱的親戚,徐輝祖和李景隆的年齡更是相近,當初父輩們四處征戰想來這些孩童在後方更是多有交集。

如此說來那麼其子和李景隆的私交應該更好,如此為其請功也就能夠說得過去了。

況且勳貴之中關係親密十分正常,更有甚者有人也想到魏國公怕是在為自己的後代鋪路,既然李景隆能夠得到,那麼必然會繼承魏國公衣缽的徐輝祖呢?

當然不是說一定的事情,但是交好一個未來的異姓王,而且僅僅只是開口的事情,沒有人會拒絕。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就在眾人以為事情就要這麼定下來的時候,方孝孺卻在此時站了出來。

周圍所有的官員和武將勳貴們都紛紛投來了意外的神色,畢竟方孝孺作為太孫朱雄英的老師,對於朱雄英的政策一向都是大力支援的。

推行軍功法雖然明面上不說,但是私底下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當今太孫一力推行的政策,而此次封王對於政策的推行有多大的助力沒有人不清楚,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方孝孺竟然跳出來反對了?

方孝孺沒有在意周圍的眼光,而是神情十分嚴肅的道:“陛下,臣以為朝廷王爵之位不可輕授,若是之後人人都覺滅國之功可以封王,那麼未來武將們是否因為爵位要鼓動滅國之戰?”

“甚至更為嚴重的事,將軍們領軍作戰在外,若是因為王爵的誘惑,不尊朝廷詔令,私自領兵征戰,甚至是私下作動作,挑起兩國戰爭,到時大明的江山社稷豈不是亂套了?大明所有的精力都會被此牽扯,那麼朝廷如何休養聲息,長此以往豈不是窮兵黷武?”

“大明的征戰,從來不是為了征戰而征戰,而是要為大明爭取到足夠的利益,保護大明百姓的安全!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發動的戰爭!”

此話一出,文官們的臉色瞬間平緩,就連一旁的劉三吾也露出了欣賞的目光。

其他不說,剛才方孝孺說自己想要說的話,大明近些年來的動作,無一不在提高著武官的地位,因為調動軍隊救災,軍人的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著。

就連軍戶因為有了穩定的晉升渠道,也不再是人人嫌棄的存在了。

但是國家不可能一直打仗,就算是一直勝利,對於國家國力的消耗,和對百姓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況且沒有人能夠保證,大明能夠一直勝利!

劉三吾不由的默默點頭,雖然他一直看不上離經叛道支援心學的方孝孺,但是這番言辭他是支援的!

一旁的魏國公徐達對於方孝孺站出來也是有些驚訝的,按理說其不應該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在這麼多人的面前表示自己的反對。

畢竟方孝孺代表的可是太孫在文官中的力量,若是他都公開反對..........

下面的常升也是微微皺眉,看向了一旁的藍春,只是過來看個熱鬧的藍春.............

沒有辦法藍春直接站起來道:“方大人此言差矣!要知道大軍征討倭國可不是神惡魔容易的事情,就說坐鎮倭國若是一個不注意很容易被亂民刺殺,況且在外大軍不尊朝廷詔令,私自領兵征戰那更是無稽之談!方大人此話可是覺得我大明將士都是些不尊王命,不忠不義之輩?”

此話可就有些重了.........

若是讓藍春再說下去,那麼就要轉變成為文武之爭了。

朱雄英搖搖頭,是他該站出來表態的了,李景隆的事情就是他一步步在後面推波助瀾,可以說李景隆能夠封王就是他在後面籌謀的。

不然那為何讓李景隆去坐鎮倭國?

真的是朝廷無人麼?

要知道老朱手下那麼多伯爵侯爵真就挑不出一個來?

都不是,朱雄英就是想要給天下將士一些刺激!

只有國公才能晉封成王!

而相比於成名許久的老國公,李景隆年紀輕輕封王才最能夠刺激人的感官!

畢竟歷史上那麼多馬上封侯的將軍,為何獨獨冠軍侯霍去病那麼為士人所稱道?

再者李景隆是個什麼樣的人,朱雄英當然知道,其能力朱雄英更是清楚,他封王之後只要讓他老實的在京中操練軍隊,基本上不會翻出什麼風浪來。

這些都是朱雄英已經考慮好的了,可以說李景隆就是一個吉祥物,就是一個代表,之後再加上三舍書院出些小說宣傳一下,豈不就讓他真成了大明的戰神?

至於方孝孺所說的不尊王令?

朱雄英早就想好要為其設下的枷鎖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秦始皇能聽到我的心聲

大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