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位講完了鮮為人知的《惠能與張九齡》的故事後,又繪聲繪聲地講述一個更為神奇、在嶺南一帶流傳的《六祖委託林狀元扇打母豬精》的故事:

話說六祖惠能圓寂後,有一年,吳川縣有一個林姓的秀才上京赴試,榮登癸未科龍虎榜首,高中狀元后,回嶺南路經大庾嶺,宿於嶺上寺廟中。

夜半有一老僧入房閒談,說是嶺南新州人,與林狀元份屬鄉鄰,特來拜訪。

談話中說及新州出現有不寧靜事,請託林狀元路過時處理,為民除害。

第二天,林狀元啟程,找尋昨晚的老僧辭行,寺僧說沒有那老僧,林狀元遍找,只見殿上惠能塑像酷肖昨晚過訪的僧人,驚奇不已。

林狀元回吳川路經新州縣城,憶起六祖的拜託,駐城查訪,聽不到地方上發生什麼事,遂坐轎往龍山國恩寺拜謁六祖。到官洞墟時,看見人山人海湧往許村,林狀元查問路上行人,說今天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誕期,許村路傍的觀音廟的觀音菩薩很是顯靈,會將留下供品吃光,附近鄉民到誕期如不去朝拜,那你休想全家安寧過日子;所以到了誕期,必來朝拜留下供品待吃。

林狀元聽了,覺得奇怪,莫非就是六祖惠能所說之事,遂到觀音廟停轎觀察。剛駐轎,突然狂風大作,從隔河相思山跑來一頭野母豬,大吼著趕到林狀元跟前伏下。

林狀元喝道:“原來是你這畜生作怪,六祖大師囑我來收拾你,你以後必要規規矩矩,不準再興風作浪,亂吃民眾供品,不然決不饒你的。”林狀元遂將手持的紙扇柄向野母豬的頭打了幾下,那野母豬拜叩幾下後,飛竄回隔河相思山去了。”

事後,觀音廟內的觀音塑像額頭上也被敲落了一小塊、屢次修補也補不上。從此,也再沒有吃掉貢品的事發生了。

杜位講完了《六祖委託林狀元扇打母豬精》這個帶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後,本想再繼續講吓去的,但他不經意舉頭仰望了一下夜空,只見半邊明月,從天穹流蕩的雲縫裡探出好奇的腦袋,窺視著變幻的人間。

幽靜的村莊,河邊的小草,廣袤的原野,農舍的柴扉,都沐浴在一片淡淡的銀色月光之中。

杜位似覺現己夜深人靜,遠處隱隱傳來“邦……邦……邦……”的報更聲。

杜位連忙打住,說“啊,三更了!我們趕快到整合墟客棧住宿一晚再說吧。”

杜甫和張柬之道:“好。”

說來湊巧,杜位領著杜甫和張柬之來到整合墟悅來客棧,正是當年追殺六祖惠能的北方武僧所住過的客棧。他們三人剛進入客棧大堂,店掌櫃王小二聽著他們“嘰嘰咕咕”說北方話,以為又是來追殺六祖惠能的,不禁在心中暗想:六祖惠能已圓寂多年,他們究竟想幹什麼?

待到他們走近櫃檯前,王小二一眼認出了杜位,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剛才緊繃、敵視的臉出現了熱情的笑容,“杜大人,很久不見了,要住宿嗎?”

杜位道:“小二,虧你還記得我杜位,別來無恙乎?”

王小二答道:“杜大人在新州十年,文武雙全,為百姓排憂解難,保一方平安,十年前,一夥山賊前來劫店,要不是您聞訊趕到解圍,店老闆損失就慘了。您離開新州後,我們的伍老闆經常提起您,記著您的好,新州的老百姓都很感謝您呢!”

聽著王小二的話,杜位的臉上露出了自豪感,“我杜位何德何能,承蒙百姓錯愛,實乃萬分感謝!”

“杜大人才華橫溢,您在新州期間,走馬新州大地,倚馬揮鞭,一揮而就的那八首詩,您離開新州後,還被當地評為新昌八景詩呢。”王小二激動地述說著,並動情地吟誦起在當地廣為流傳的《新昌八景詩》之一“筠城旭日”和“龍山勝概”一詩。

王小二字正腔圓朗誦道:

《新昌八景詩》之一“筠城旭日”

新州萬竹繞為城,旭日穿林納戶明。

寂寂門庭無吠犬,猗猗竹塢有啼鶯。

春雷動處龍孫長,朝露稀時鳳尾輕。

堪笑王公虛設險,德風化世自然清。

《新昌八景詩》之三“龍山勝概”

南鎮龍山絕俗埃,禪關遠在白雲隈。

菩提子落飄僧塔,諅蔔香生拂石臺。

四面好山多兀突,數株古柏亦崔嵬。

名山勝概堪圖畫,仙客登臨亦快哉。

提起新昌八景(筠城旭日、楓洞晚霞、龍山勝概、天露仙泉、崖樓聳翠、錦水拖藍、冼亭耕牧、洞口漁樵)的作者杜位,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杜甫之侄,至德中與甫同在尚書嚴武幕中。他為官清正,不畏權勢而得罪朝中奸臣,唐中宗聽信讒言,將其貶到新州(新州當時稱新昌郡)參軍十年。在新州期間,杜位走馬新州大地,被新州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蹟所吸引,倚馬揮鞭,嶺南新州有遺篇。

杜位當年被貶新州,心情是極為悽楚的,但他卻以達觀的態度寄情于山水之間,為新州留下了八幅唐代新州風情畫。

《筠城旭日》這首詩,是杜位被貶到新州所作。筠城,唐朝時期是新州州治,新州縣城中心。當時,筠城縱橫不過半華里,城垣是土基,上種簕竹,竹塢啼鶯,境態自然。

這首詩的前四句概描筠城早晨景況,五六句描寫竹的美麗生態,七八句是詩人的感想。以新州簕竹圍城作為防禦工事,確實是不管用的“虛設險”。據當時記載,新州縣城曾經受四次陷城,山賊幾次攻城打劫。詩的最後一句“德風化世自然清”,杜位祈望的“德風化世”的筠城,寄託了他對太平盛世,道不拾遺的嚮往。

這首詩的特點是描寫得很有氣勢。詩人從一開始就從一個極其宏大的空間背景:旭日東昇,霞光萬道處著筆,將在朝陽照耀下的萬竹成城的筠城晨景和盤託了出來。在這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早上,本來應該是門戶大開,人們外出開始一天的勞作。但是,“寂寂門庭無吠犬”,家家戶戶緊閉門戶,一片寂靜,“猗猗竹塢有啼鶯”,只聽到晨鳥在竹塢的啼叫聲。在這裡,杜位運用對比手法,以一靜一動,寫出當時的社會治安十分混亂。最後,杜位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了一個太平盛世、安居樂業、“夜不閉門、道不拾遺”的“德風化世”的良好社會治安環境。

《龍山勝概》這首詩,是杜位來到南鎮龍山所作。龍山,位於新州筠城南部,山勢起伏、群峰高聳、蜿蜒相連,如龍之蟠,故名“龍山”。山上古木參天,樹廕庇日,繁花似錦,鬱鬱蔥蔥,古往今來,有“百城煙水無雙地,六代風幡自一天”的美稱。

這首詩主要描繪了龍山如詩如畫的優美自然風光,表達了詩人杜位充滿熱愛大自然之情。

杜位這首寫景的七言詩,其特點是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寫得超凡脫俗。

杜位巧妙地捕捉了在龍山所見的幾幅景觀:遠望山峰高聳的龍山,好似一條游龍騰飛在白雲之中,而“禪關”(國恩寺),也好像飄浮在白雲深處彎彎曲曲的雲山霧水之間;近看菩提子(佛珠)好像從天上飄落在“僧塔”(報恩塔)上,諅蔔(又稱旗簸迦)樹正盛開著白色的花朵,濃郁的香氣拂曉在塔前的石臺上;四周突兀的奇山與數株古柏相映成趣,更顯得山高大不平。在這裡,有高聳入雲的龍山、國恩寺、僧塔、藍天、白雲、菩提子、石臺、花香,以及四周突兀的奇山和萬古長青的松柏……如詩如畫的景物,構成了一幅優美壯麗的“龍山勝概”畫圖!正是杜位這句詩“名山勝概堪圖畫,仙客登臨亦快哉”,才使得這首詩在當時廣為流傳,成為“新昌八景”之一景,足見其膾炙人口、魁力之所在。

這間客棧的老闆是當地人,姓伍,名金貴,他本來已躺在床上準備睡覺,隱隱約約聽到大堂王小二的說話聲,側耳聽了一會,當他聽到王小二說到杜位大人和杜位的聲音時,急忙披衣下樓,來到大堂一看,站在櫃檯前的那三個人當中,果然有一位是他的大恩人——杜位、杜大人。

伍金貴快步來到杜位面前跪拜道:“不知杜恩公和二位大人深夜駕臨,伍某有失遠迎,萬望恕罪!”

杜位趕忙上前,把伍金貴扶起,“伍老闆何罪之有,行此大禮,折殺杜位也!快快請起。”

杜位扶起伍金貴後,又說:“我這次是陪我叔子和張大人前來朝拜六祖,前來投宿的。”

“好呀!三位大人大駕光臨,令寒棧蓬蓽生輝,深感榮幸之至!”伍金貴客套一番後,吩咐王小二開三間貴賓房招待三位大人。

伍金貴親自送杜位他們進房,安排妥當後,伍金貴向著杜甫、張柬之,“二位大人初到新州,我提議,明天你們去六祖惠能的故居夏盧村走走,可能會有意想不到收穫的。”

杜甫和張柬之問道:“夏盧村離這裡遠不遠?”

伍金貴指著前面那條村,“不遠,就在附近那條村。”

杜甫和張柬之向著杜位,異口同聲地說:“好!我們明天到夏盧村拜六祖。”

“好!我正有此意。”杜位說完後,對伍金貴說:“你也早點休息吧。”

伍金貴道:“那我就不打擾三位大人休息了。”

杜甫和張柬之雙手作揖,“伍老闆慢走。”

……

第二天早上,杜位他們食過早餐後,迎著朝陽來到了六祖惠能的出生地——夏盧村。

好不容易,來到六祖惠能的故居,當年六祖惠能和他爹爹盧行瑫在家門口側邊那口池塘所栽種下來的蓮花。

蓮花又稱荷花。荷花是聖潔美麗的象徵,她出汙泥而潔白無瑕,灑清香而天然獨秀,極玲瓏又純潔謙虛,亭亭玉立,惹人喜愛。

杜位、杜甫和張柬走近荷花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荷葉,像綠色的海洋。有的荷葉才只冒出一點嫩尖,可愛極了;有的已經長成手掌般大了,微風吹來,隨風搖曳,高高聳立;有的已經長成“大玉盤”了,生機勃勃。一片片荷葉挨挨擠擠,好像是一群兄弟姐妹,心連著心,親密無間。

這時,一陣清風吹來,“綠的海洋”霎時間波濤起伏,荷葉一片連著一片翻騰著,美麗極了。

風停了,“綠的海洋”又平靜下來了。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地滾動著,晶瑩剔透,像一顆顆漂亮的珍珠。杜甫觸景生情,高聲吟道:“一陣風來碧浪翻,珍珠零落難收拾。”

再細看。荷花千姿百態,潔白無瑕,像水晶一樣純潔。有的才只有一個青裡泛白的花苞,嬌羞欲語,含苞欲放;有的只開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擁在花蕊旁,猶如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開了的,像一個個穿著潔白素淨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還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綠碧綠的蓮蓬,蓮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張張小嘴巴,正放開喉嚨大喊著:“我成熟了,快來摘啊!”

荷花散發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來花蝶飛舞,嬉戲其間,令人賞心悅目。而那調皮的蜻蜓,扇動著翅膀,從那朵花飛到另一朵花,與荷花快樂地嬉戲著。杜位他們陶醉了,覺得眼前的荷花是一位位風姿綽約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

張柬之開口道:“荷花不僅美麗,而且很有用處。它的葉子能泡茶、做中藥,蓮藕能吃,蓮子則是夏天清涼解暑的最佳食品。總之,全身都是寶。

杜位道:“荷花不像牡丹一樣雍容華貴,不像梅花那樣迎寒吐芳,也不像蘭花那樣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無聞地為酷暑散陣陣芬芳,送絲絲清涼。我愛荷花,愛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態,更愛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風亮節!

杜位說著說著,似乎己進入到狀態之中。只見他滔滔不絕地:

我愛荷花,我愛她的美麗,我愛她的真情。滿池的荷花,滿池的碧水、滿池的碧葉映襯著,她們猶如一個個獨站高閣看風景的白衣素女。

你們看她們的臉,不搽粉黛,自然白淨,就像暖玉一樣,絲毫沒有一絲人間煙火味;你再看她們的身姿,穿著綠裳,挺著脊樑,可不是女中的男兒。當有風吹過後,你還可以聞到她們散發出的清香,那淡淡的清香多像懷春女子細微喘息,使我立刻就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原來再美麗,再超凡的女子也有動心的時候。更何況,在炎炎夏日下,只有她們看起來還那麼清爽,感覺到還是那麼清涼。我愛荷花,愛她平易近人、處處為家、處處美麗的性格,試問世間又有幾多花能做到這點呢?

牡丹?嬌豔豐滿,猶如皇室的寵兒,只可遠觀而不敢近瞧。玫瑰?好養是好養,可是總帶刺,像悽婉的愛情,或者悲壯的愛情,或者悲烈的女子,讓人想不到一絲溫暖。

而曇花,孤僻異常,從來不白天開放,你非得夜間看她,而且美麗那麼短暫,可謂“曇花一現”……

而荷花,就不同了,從偏遠的山區到城市的花園,從村邊的池塘到祖國的名湖,從農家小院到富貴人家的花池,到處都能欣賞到她,只要你給她土壤,給她水,給她說得過去的溫度,她就安居樂業,你的貧富,你名聲大小,也不會因為肥料而喋喋不休,更不會長出刺來或夜間開放。

張柬之向著杜位,“你若喜歡,還可以摘下一枝,拿在手中,或者放到花瓶裡,當喜歡你的人看到了,一定會讚歎不已!”

杜甫意味深長地說:“難怪無數詩人欣賞她們,愛她們,為她們賦詩寫文,你看看那些不同年代,不同性格,有著不同經歷、情感的文人騷客,哪個不傾倒在她的身邊……”

杜位接著杜甫的話題,舉例說:“李白稱讚荷花,贏得了多少清高之士的讚許,在他的眼中,荷花竟然成了豔麗無比的女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頓時散發出無比得絢爛,異常誘人,用‘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的詩句形容也不足為過也。”

杜位詩興正濃,未等杜甫開口,接著又說:“當然,寫荷花的詩句還有很多,再如當朝詩人王昌齡的七言絕句《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我想荷花應該是詩人見到過的美貌女子吧……”

杜甫讚道:“少伯兄堪稱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七絕聖手’。其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詞,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也!”

接著,杜甫對著一池荷花,睹物思人,吟誦起王昌齡的二首七言絕句採蓮曲:

其一

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溼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採罷江頭月送歸。

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杜甫吟罷,意猶未盡,竟在張柬之面前解釋起這兩首詩來:

依杜某之見,這兩首詩應該是描寫採蓮女子的美貌,具有詩情畫意。第一首寫水鄉女子的採蓮活動,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寫意法,表現採蓮女子的整體印象,少伯兄將採蓮少女置於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且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向人們展示了荷花的動人,也把少伯兄的欣賞之情寄於其中,堪稱七言絕句。

採蓮曲,起梁武帝父子,後人多擬之。這首詩是少伯兄被貶龍標時所作。

在唐天寶七年夏天,少伯兄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初次與阿朵見面,卻是別有一番情趣。那時候,少伯兄獨自一人行走在龍標城外,在東溪的荷池,看見了一幅絕美的畫面,那就是看見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採蓮唱歌的情景,遂作採蓮曲。

這首詩寫的是採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採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有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詩的前兩句的描寫,讓人感覺到這些採蓮少女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後兩句寫的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難辨的感覺。前客觀描寫,後寫,客觀描寫與相結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現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採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採蓮少女們。但少伯兄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畫面上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豔豔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採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一開頭就巧妙地把採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裡寫的是採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豔的風雅。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豔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採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像鮮豔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成一體,使人彷彿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採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豔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採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

第三小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採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採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豔豔荷花之中。“始覺有人來”要和“聞歌”聯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於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正是所謂“蓮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了。

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蓮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採蓮少女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後,少伯兄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藉助動詞,展現採蓮少女在荷塘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類的生動畫面,表現出採蓮少女天真爛漫、朝氣蓬勃的性格。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直播:我是荒野之王

df巔峰

黑夜獵魔人

來杯西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