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東明知故問,“哦?為何?”

“龍皇陛下,正在肅清外援,我們二人早就得到了訊息,不需要太久,整個朝堂上下,恐怕將只會存在兩種人。”

龐龍有條不紊地說道:“其一,新官!”

“龍皇正在龍國境內,大力選拔人才,有志之士,有能者即將取代以前的官員。”

“其二,皇后一脈!”

“文殊皇后所在的文家,乃是大家,家族內部,人才濟濟,只是要看陛下會如何權衡。”

“我們二人,在先前乾皇在位時,沒選好隊,早晚會被割出。”

“與其整日提心吊膽,還不如到龍東郡來,和王大人一起,並肩作戰,至少,我們睡覺會安心一些。”

龐龍露出了一抹笑容。

一邊的趙松也是會心一笑,“我們這也算是全身而退了吧?”

“未必。”

龐龍搖了搖頭,“陛下肅清,必定會是層層清理,早晚,還是會到我們頭上,只是……到時候,我們年紀大了,無所謂了,可我們後人……還得仰仗王大人多多栽培。”

他沒有說出口的是,日後的朝堂之上,還會有一脈,那邊是王建東這一脈。

只是看王建東願不願意往這方面發展,目前來看,王建東沒有這方面的意向,這才導致他們二人被下方。

若是王建東真有那個意向,至少還能保全一位在朝。

“我不能保證他們大富大貴,我自己都不想當官。”

王建東聳了聳肩,“不過我可以保證他們衣食無憂。”

“如此,那便足矣。”

歷史不止一次地告訴所有人,一旦新皇繼位,沒有選好隊伍,下場都很慘。

龍皇已經算是最仁慈的一位了,當然,這其中,也有王建東的功勞。

“不說那些了,五哥呢?”

王建東看向趙松,“岳父大人,您知道五哥在哪兒嗎?”

不談大事,便是私事了。

趙松點了點頭,“自然知道,他喜歡闖蕩江湖,我讓他去奧羅闖蕩去了。”

“那龐大人,您現在應該還有一位兒子,叫龐軍,對吧?”

“確有其事!”

龐龍點了點頭,“只是犬子,不學無術,不像趙大人的兒子,那麼優秀,他自由貪財好色,和市井之徒,沒什麼兩樣,有時候,我甚至在想,他到底是不是我兒子?”

“呵呵,滴血認親不就行了?”

趙松在一邊開起了玩笑。

“滾!”

龐龍笑罵一聲,對著王建東繼續說道:“我也不指望其他的了,只求王大人,日後犬子若是犯了什麼錯,只要不是什麼大過錯,還請王大人能保犬子一命。”

“這個自然!”

王建東點了點頭,“那就閒話少說,我們開始籌劃開造船廠的事,我知道你們剛剛上任,會有很多繁瑣的事情,需要處理,也會有很多不服的人,給你們找各種各樣的麻煩。”

“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們二人上任之後,不管發生任何事,都能盡職盡責地幫我建造船廠。”

“船廠,不能耽擱了,否則,我不好交代。”

“我的時間很緊,日後,就不若有什麼事,就不過來找你們了,有什麼需要,我會差人告訴你們,遇到什麼困難,能自己解決,儘量自己解決。”

“希望兩位大人能夠在此次造船事件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只要船廠開好了,輪渡下海。”

“屆時……”

“我會想辦法,讓兩位功成身退,而且名垂千古。”

這是王建東給他們的承諾。

趙松和龐龍雙雙單膝跪地,“多謝王大人。”

“誒,別,你們這是幹嘛?”

王建東急忙過去將他們扶了起來。

三人寒暄了一會兒後,各回各家。

接下來的時間,便是緊張到沒邊的忙碌。

王建東已經選好了地址,那是一片郊區,因為附近的山石林立,和大森林接壤,尚未被開發出來。

可這片地,對王建東來說,簡直是天賜之所。

他先讓人修好了路,讓後找來了很多鐵匠,運了很多鋼鐵過來,很快,造船廠就撿起來了。

房子就幾個鐵皮房,不過卻有電燈,“叮叮咚咚”的聲音,從此以後,一天二十四小時,就沒有停歇過。

在王建東忙於造船事業的時候,龍國朝堂,就像是龐龍和趙松所說的一樣。

龍皇開始迅速清理掉以前沒有支援他的舊部,除了上一代丞相和萬申的舊部,其他官員,全部進行了大換血。

識趣的人,老老實實告老還鄉,還可以當個財閥,富甲一方,甚至還可以享受舉薦名額。

不識趣的人,哪就不好意思了。

親自自裁,重則誅滅九族。

龍國的朝堂之上,整日人心惶惶,每天都在換人。

今天還是,“誒,這位大人,您貴姓?”

明天便是,“誒,這位大人,您什麼時候來的?”

大量新起之秀,被龍皇重用,其中步伐能人異士,當然也有酒囊飯袋。

這對於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他們的子女,也終於有了進入朝堂之上,跨越階級的提升。

今日,“小狗子,你去哪兒?”

“我去考試。”

“哦,祝你金榜題名。”

明日,“大人,您去哪兒?”

“進京任職。”

“哦,恭送大人。”

很多老百姓家裡埋頭苦讀或者埋頭苦練的孩子,都得到了龍皇的重用。

上到朝野之中,下到地方縣衙甚至村中官吏,都得到了全面改善。

由此,禮部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今日,“尚書大人,別來無恙。”

明日,“尚書大人,還請幫幫我。”

禮部尚書,雖然並非一品大員,但其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一時之間,禮部裡的一個小小辦事員,都能得到以前一品大員才能得到的優待。

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朝堂之下,明哲保身。

很快,禮部這邊,以和萬申的舊部張國華為首,形成了一個條完整的人才鏈。

除此之外,以文書皇后為首,文家的人才,也獨樹一幟,有了一條完整的人才鏈。

最後才是那些老百姓家的孩子,這一脈,則是以戶部尚書商採為首,主攻的是技術性人才,什麼屯田、養兵、治國等等,一個個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又見蓼兒窪

聽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