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有義收到劉升處轉傳來的得勝澱大捷訊息時,已然拿下香河,正準備向通州進軍。

雖然拿下了香河,可在收到捷報前軍中氣氛並不愉快。

並非是崋軍攻打香河折損多少將士——事實上,崋軍拿下香河沒費一兵一卒,然而得到的卻是一座空城!

準確說,是一座被清虜屠戮一空的死城!

或許還有些香河百姓生還逃出,但當張鑫領著第五旅最先趕到這座城池時,見到的卻是城內死相枕藉、街巷血流成河、丈夫倒斃門前、婦幼慘死屋內的地獄景象!

之前崋軍從天津一路北上,雖然有偵騎遇見小隊清虜劫掠鄉村之事,也見過被清虜屠戮過的村莊、堡寨,可被屠的城池卻是第一次見。

上至彭有義、張鑫這樣的高階將領,下至普通士卒,在瞧見香河縣城的悽慘景象後,個個心中沉重,義憤填膺。

如果說此前軍中還有些將士難以理解劉升急著讓大軍北上驅除韃虜的令旨,那麼在踏入香河縣城的之後,便沒有人不明白他們北上的意義了。

更別說,如今崋軍絕對稱得上是文化水平最高的軍隊。

軍中的日常生活,軍政員除了教士卒識字學算便是講故事。那些故事除了給將士們個灌輸忠君報國的思想,還有民族大義。

只是崋軍士卒大多數來自河南、湖廣等地,並沒有家鄉屢遭韃虜蹂躪的體驗,之前即便聽了相關故事,也體悟不深。

而香河縣城的慘狀,則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韃虜之殘忍遠甚賊寇!

自踏入香河縣城,軍中氣氛就變得低沉、壓抑,直至獲知得勝澱大捷的訊息,這種氣氛才有所緩解。

彭有義召集各旅級將領開了個軍事小會。

“香河縣城的慘狀大家都看到了,由此可知,陛下所慮是對的——我們崋軍晚北上一刻,便多一些百姓遭到建奴搶掠、殺害。

此前我們顧忌後勤運輸線遭到清虜襲擊出問題,行軍速度說起來快,實際還是有所控制,不敢全速北上。

如今卻是再無這方面顧忌了,因此我意下令,全軍加速趕往通州、京師。諸位可有意見?”

第二師的張鑫、屈曉峰等旅級將領,以及勝捷衛的郭浩、王寬等,還有驍騎衛旅長李榮光,此時都對清虜充滿了殺意,聞言一起道:“沒有!”

“那好,諸位去傳達軍令吧。”

待眾將領騎馬回營不久,六個旅的崋軍先鋒部隊便迅速拔營,以更快的速度向通州趕去。

···

京師。

多爾袞、濟爾哈朗等依舊率領入關的八旗主力沒走——他們在等阿濟格襲擊崋軍糧道的結果。

雖然說,最近一段時間,順天府不少清軍小隊遭遇崋軍偵騎後的戰鬥,都證明崋軍確實戰鬥力很強,可等不到阿濟格襲擊糧道成敗的訊息,多爾袞便總有些不甘心。

濟爾哈朗一直在極力勸說多爾袞儘快率領主力回關外。

“睿王,根據探馬訊息,崋軍已經過了香河,將要到通州。我軍在通州未曾佈置兵馬,因此崋軍最快一日便能趕到京師。

我軍在京師獲取的錢糧、人口不少,若是再不走,怕是就走不了了。”

多爾袞站在兵部衙門大堂上,緊皺者眉頭來回踱步,聞言道:“等等,我們再等等,萬一十二哥、七哥他們成功了呢?”

濟爾哈朗也是緊皺著眉頭,感覺勸得心很累。

他道:“睿王捫心自問,即便英王他們真的成功,我軍如今就能戰勝崋軍嗎?

如果是在睿王下達準備撤回關外的命令之前,將士們或許還有戰心。可如今各牛錄都搶了不少東西,已是一門心思回關外,哪裡還有戰心?

若強行驅使各部與崋軍大戰,怕是免不了又是一場大敗啊!”

濟爾哈朗顧不得得罪多爾袞了,有啥說啥。

別說,多爾袞到底沒有失去理智,還真聽進去了——最主要的是,最近幾天確實有不少八旗將領來問他到底什麼時候回關外,便連鑲白旗下的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等也來問了。

他是鑲白旗旗主,旗下將領都不想支援他繼續呆在關內,其他各旗將領的想法自不必說。

說到底,清國雖然在皇太極手上初步完成了集權,由部落制軍事集團轉型為封建王國,但到底還沒完全轉型——直等到後來康熙時期,這個過程才算是完成。

因此,在八旗將領都一門心思回關外時,多爾袞即便強令眾人留在河北與崋軍交戰,也未必能被執行。

就在多爾袞被濟爾哈朗勸說動,準備找個臺階下令撤軍時,忽然有護軍(此時相當於八旗勳貴的親兵)頭領急匆匆步入堂內,一臉的驚慌。

“王爺,跟英王南下的人逃回京師了!”

什麼?!

一聽這話,多爾袞、濟爾哈朗便都感覺事情不妙。

多爾袞立馬急問三連,“逃回的有多少人?人又在哪裡?可知發生了什麼事?”

這護軍頭領道:“有幾百人,卻出自好幾個牛錄,且模樣狼狽不堪,奴才已經讓人將他們引入鑲白旗軍營看押起來了。

他們說南下兵馬在得勝澱南邊遭到了崋軍埋伏,全軍潰敗,他們是僥倖才逃回來的。”

多爾袞聽了又氣又急,“河北地勢平坦、野外一覽無餘,我軍又都騎著馬,如何會中埋伏?阿濟格、阿巴泰呢?他們沒有逃出來嗎?”

“奴才來得急,還沒仔細盤問那些逃回來的人。”

多爾袞當即就快步往外走,“隨我去軍營!”

京師大得很,清軍又準備撤離,如今便都駐紮在紫禁城外邊,搶掠的錢糧、牲畜、人口等一部份已經運走,卻也有最近兩天搶掠的仍留在這邊。

因此各旗軍營都有點亂糟糟的感覺。

多爾袞來到鑲白旗大營,見到那四五百逃回來的敗軍時,簡直不敢相信他的眼睛——他一眼就能看出,這些人怕是已經被打得喪膽,再無敢戰之心了。

這種人即便繼續留在軍中,下一次戰場上一遇到不順,恐怕就會帶頭潰逃。

要說大清自太祖(努爾哈赤)起兵後,也不是沒吃過敗仗。

其中最大的,也就是太祖車架在寧遠城外被城頭紅夷大炮擊中那次了。

即便當時太祖被紅夷大炮所創,受傷不輕,但在軍令不亂的情況下,八旗軍依舊從容撤兵,明軍也不敢出城追擊。

所以,說是敗仗,其實也不過是撤軍而已。尋常將士至多感覺軍中氣氛緊張、壓抑,而沒有敗軍之態。

眼前這四五百人呢?

一個個就好像被獵人追趕了許久,見到很多同伴相繼倒斃見下的羊或鹿,幾乎成為驚弓之鳥了,沒有半點八旗勇士的樣子,甚至是沒了精氣神。

可以說,見此多爾袞心就涼了半截,知道得勝澱一役極可能是一場比桑園鎮更為慘烈的大敗。

當即,他便喊出這些敗兵中的將官,一個個仔細詢問。

待得知阿濟格被崋軍火銃當場擊斃時,多爾袞眼前一黑,差點沒暈過去!(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帶著十日終焉全迴響穿越原神

少年本少年

今年今秋

吻山茶

放手吧,就現在

似如秋葉

前任別太愛

rQetrE

穿到異世界:我帶著系統躺平啦

小烏巾

杳靄冬至

oi特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