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和礦場主們苟合?從沒想過!

聽見劉升的話,十幾個家主都不禁神色一變。

他們都沒想到,一過來就被劉升逼迫表態。

趙開富則擦著額頭上的汗道:“首領,還有三位家主身體抱恙,未能前來。”

劉升露出關切之色,“身體抱恙?嚴重嗎?”

“不嚴重,不嚴重。”趙開富訕訕。

劉升:“鐵山集如此熱情接待我義軍,如今有人生病,我於情於理都應該上門看一看。

不過我實在脫不開身,便派三隊士卒替我去看望吧。趙巡檢,還得麻煩你的人帶帶路。”

“是,是。”

趙開富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他派人通知各家的時候,已經說了,賊首有點難對付,讓各家別落把柄。

別家都來了,這三家卻不來,即便被賊首拿來立威,也是自找的。

派出三隊常備軍士卒後,劉升開門見山地道:“我們義軍從確山大老遠趕來鐵山集,不為錢,也不為糧,只為一樣東西,那就是鐵,精鐵。

諸位既如此熱情迎我義軍入鐵山集,總得表示一下吧?

若家中沒有精鐵的,可以當場向開礦的場家主購買。總之,我義軍只要精鐵。

趙巡檢,聽說你家也是鐵山集排名前幾的地主、富商,你便帶頭打個樣吧。”

劉升索要物資是眾人意料中的事情,眾家主神色倒沒太大變化。

趙開富一咬牙,滿臉心痛地道:“俺願意獻給義軍精鐵三千斤!”

其他人聽了都神色微變。

暗呼:好傢伙,老趙這次可真捨得啊。

隨即也個個展現演技,彷彿割肝剜心般地紛紛開口。

“俺杜家願獻精鐵兩千斤。”

“俺柳家也願獻精鐵兩千斤。”

“俺婁家獻精鐵一千斤。”

“···”

先是七八個家主紛紛表態,喊出了八百至兩千斤的獻鐵數量。

隨後剩餘的家主們便當場向這幾位家主購買精鐵——

“杜老爺,俺想向伱家購買五百斤精鐵,您看這價格?”

“柳老爺的礦場應該還有不少精鐵存貨吧?賣五百斤給俺家可否?”

“···”

眾位家主“談生意”的聲音並不大,都是彼此靠近,交頭接耳的,以免被他人聽去。

劉升坐在主位,看著下方景象,滿臉開心的笑容。

趙開富卻是站在門邊,繼續擦汗,看向各家暗暗搖頭。

心道:真是一群蠢貨···不過這賊首劉升也著實是厲害,一句‘不為錢糧只為鐵’,就讓礦場主都暴露了。

趙開富沒著急,甚至抱著幾分看戲的心態。

他作為鐵山集巡檢,上來就被賊首盯上,是肯定跑不掉的。

如今有其他幾家陪著,挺好。

心理上有個安慰不是。

想到這裡,他來到劉升面前,一揖道:“首領,其實這山裡的礦場主並不都在鐵山集。

石漫灘西邊的七連莊,鐵山集往西去十幾裡的廟街,也有不少家礦場主。”

趙開富想得明白。

雖然不知道這賊首有多大胃口,可多拉些人出來分擔總是沒錯的。

說不定賊首胃口一般般,分擔的人多了,他老趙家就不用出多少血。

劉升笑道:“看來趙巡檢很支援我們義軍啊,很好,既如此,便麻煩趙巡檢將這七連莊、廟街的礦場主名單寫一份,可好?”

趙開富雖然知道他說了剛才的話,就意味著得罪了兩處的礦場主。

可劉升的話還是令他面色微變。

寫名單?

這“罪名”可就落在紙上了呀,將來想賴都賴不掉。

但事情到了這一步,他沒的選擇,只能寫。

不過他倒是開始琢磨,不能真把其他礦場主都給得罪了——那幾位背景深厚的,就不寫好了。

想來這賊首未必知道,即便知道了,他也可以“不知那家竟也是礦場主”來推脫。

“就在這裡寫。”

劉升起身,讓出了主位,卻是桌案上已經備好了紙墨

看到這一幕,趙開富心中一驚,暗想:賊首莫非早就算計到了這一步?

很快,廳中剩餘幾家都跟礦場主談妥購買精鐵的生意,也紛紛出聲說出各自獻給義軍精鐵的數量。

被叫來客串文書的趙德友將記錄號的幾張紙,恭敬地交給了劉升。

只見上面不僅寫了各家所獻精鐵數量,還將礦場主與非礦場主做了分類。

算上趙開富,以及沒來的三家,鐵山集應是有12位礦場主。

恰這時,趙開富也寫好了名單交過來。

七連莊如其名,是7家礦場主一起建立的莊寨。

廟街那邊的礦場主則有9家。

如此加起來就是28家。

倒也符合劉升的預期——即便有漏掉的,估計也不會超過十指之數。

畢竟如今鐵礦、鐵場規模都很小,被不同鄉紳豪強把持,分開挖礦鍊鐵很正常。

佔據了最好鐵礦的估計還是大明朝廷,或者說是那礦監。

官辦鐵場的那處礦坑,他今早也去看了,幾乎算是露天礦坑,且礦石品相也不錯。

擁有這麼好的礦坑,官辦鐵場卻只能每月出產生鐵50萬斤左右。

鐵場裡有20個鐵爐,其中類似小高爐的瓶爐有8個,普通鐵爐12個。

平均下來,相當於一個鐵爐一天才煉出八百多斤生鐵。

須知,一個四米多高的瓶爐,正常一次就能練出生鐵三千多斤。

官辦礦場之所以效率如此低下,不僅僅是因為官吏貪腐,管理上無能,是因為礦工都屬於奴工,鐵場的工匠也都是隸屬於工部的官匠。

明承宋元,有很多制度都是承自宋朝、元朝。

比如匠戶制度,最初幾乎就是完全照抄元朝的,將工匠當半個奴隸使用。

洪武朝有隸屬於衛所的軍匠、以及隸屬於工部的官匠,永樂、宣德時,又有了隸屬於內作監的宮匠。

其中軍匠、宮匠是完全被限制了人生自由的,只能領著微薄的糧餉、薪俸,奉命做工。

起初吏治較為清明時,糧餉薪酬剋扣不多,日子尚且過得下去。

可吏治稍稍腐敗,他們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因為在明朝制度下,這些匠戶是最好欺負的,剝削起來沒壓力。

官匠則是從地方民間徵召的匠戶,又分為給本地官府做工一干三四年的住班匠,以及從其他地方強徵來做工的輪班匠。

住班匠有微薄的糧餉補貼,輪班匠相當於服役,雖然只幹半年活兒,但沒工錢不說,還需自己解決吃食等問題。

雖然從弘治年間開始,大明朝廷就開始進行相關的改革,到了嘉靖、萬曆年間,已經改動很多,讓民間工匠能“以銀代役”,變得自由了些。

但就像大明朝廷其他方面的一些改革樣,很多都改的不到位,不徹底。

再加上一些貪官汙吏故意拿捏匠戶,相當一部分匠戶生活其實跟以前沒區別。

甚至因為王朝末世的到來,日子過得更苦了。

像這處官辦鐵場的工匠,都是崇禎年間從各地強徵來的“輪班匠”,有的確實是輪班匠,有的則是代役之人。

可不論是什麼人,來到這裡都被當做半個奴隸用。

工錢肯定是沒有的。

便是伙食吃的也很一般,頂多是需要工匠們賣力鍊鐵時,提高下伙食水平。

如果這世上所有工匠都是奴隸,做工都沒工錢,提高伙食或許能給工匠帶來一些幹活動力,進而提高鍊鐵效率。

問題是,就在這鐵山集,人傢俬營礦場的鍊鐵工匠都是有工錢拿的,還不低。

一些掌握高深鍊鐵技藝的大師傅,甚至被礦場主們當做賓客供養著。

甚至其中一些礦場主,祖上就是從鍊鐵師傅混出來的,成了地主、礦場主。

這樣一對比,只提高下伙食,能讓官匠們多少動力?

多數時間都在應付差事罷了。

至於官辦鐵礦的礦奴,到並非是誘拐來的良民,而是從各地囚牢徵調來的罪犯。

這些礦奴都被當做死囚用——用死一批再調來一批就是了,反正不要錢。

礦奴們都要靠監工用鞭子驅趕著幹活。能躺著絕不站著,能偷懶絕不幹活,能幹多慢就幹多慢。

所以採礦效率很低。

軍政員們透過詢問得知,這麼好的露天礦場挖一個月,最多隻夠鐵場這邊煉十天的鐵。

這是官辦鐵場為什麼一月只能出產50萬斤左右生鐵的主要原因。

而劉升這次帶著數千義軍過來,可不只是要鐵,還要人。

工匠,礦工,他都要。

工匠可以先帶回去整編、訓練,將來重新佔據這裡時,用來建立華部的鋼鐵廠。

礦工則是很不錯的兵源。

但官辦礦場的那些礦工肯定不行——其中相當一部分確實事實犯了重罪的罪犯不說,絕大多數身體都被用壞了,補都補不回來。

從銅山潘家誘拐流民充作礦奴挖礦的事,劉升猜測這裡的礦場主絕大多數,甚至可能所有人,都在用礦奴,而非礦工。

畢竟這年頭難民、流民那麼多,隨便拿出點糧食,都能誘騙來一大堆人。

官府不會追究不說,還會感謝礦場主們幫忙減少了境內流民。

不過,這些民間礦場主誘騙流民到底也是需要一點本錢的,也不像官礦徵調罪犯為礦奴那麼容易,所以用起來多半沒官礦那麼狠。

另外,民營私礦是為了謀利,要謀利就得講究效率。

而想要提高挖礦效率,終究要讓礦奴們吃飽才能擁有充足的體力,不至於太過消極怠工。

如此一來,私礦的礦奴基本出自流民不說,身體狀況要更好些。

所以,私礦中的礦奴才是劉升想要的兵源,乃至將來的華部正經礦工來源。

如果義軍控制鐵山集後,直接派兵索拿所有大戶、富商,拷問各家是否有礦場,未免太過粗暴,與義軍形象不符合不說,還比較耗費時間。

現在這樣多好?

他只是稍微露了個笑臉,就輕鬆把鐵山集連帶附近七連莊、廟街的絕大部分礦場主名單搞到手了。

接下來,只需找個由頭,便可按圖索驥,一家家地抄繳。

至於說與這些黑心的礦場主苟合?

劉升從來沒想過。

除非礦場主裡面還有心不黑的。

但劉升認為這種不黑心的礦場主不可能存在,因為市場和周圍的環境會讓他和他的礦場活不下去。

第一更。

感謝【淡泊悠遠】的100起點幣打賞!<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攻略值清零警告

林語詞

我轉職成趕屍人後,女神以屍相許

史殼郎姆

少年狂客

花空煙水流

靠化妝遊戲我在末世養崽崽

平頭哥兒

鬼滅之刃,魅惑之眼

涅爾夢斯

浮世清風錄

修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