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喜知煤礦!李三說,再等等

“還有一件喜事要稟報首領。”李長文面帶笑意地道:“前幾日,探險隊在華西營西邊十餘里的地方發現一座煤礦,雖不知儲量如何,卻可露天開採。”

“是嗎?”劉升聽了大喜,“我先前還在擔心冬天各營地燃料不夠呢,沒想到居然就在附近發現一座煤礦!探險隊當記一大功!”

在北美這邊人多了之後,探險隊的人員配置也有所增加和變化。

不論是劉升,還是李長文等民政管理者,都知道礦產的重要性。

因此讓幾個懂得探礦的人員也加入了探險隊。

劉升更是從硬碟中尋找到古法探察金銀銅鐵煤這五類主要礦物的知識,列印出來,編纂成小冊子,讓探險隊隊員們自學。

他原本只是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想法,畢竟他也不知道後世加州各種已知的礦都在哪裡。

沒想到竟然這麼快就探到了一個煤礦。

當真是令人驚喜。

李長文沒想到劉升這麼高興,忍不住道:“煤炭確實是不錯的燃料,聽說煉焦之後用來鍊鐵、鍊銅皆可。

不過僅是取暖的話,到底還是不如木柴好用。煙大不說,百姓若不知通風換氣,還很容易中毒。”

這下輪到劉升驚訝了。

“此時已經掌握煤炭煉焦技術了?”

李長文倒是沒深想劉升話語中為何用“此時”,點頭道:“屬下也只是聽人說過,並未見過,更不懂此道。

不過,首領既然從舞陽蒐羅了許多鍊鐵工匠,裡面興許有懂得煉焦之法的人。”

劉升回過神來,知道他還是低估明清時期的民間各類技術發展程度了。

說到底,明末清初距離後世也才四百年而已,並不是很久遠。

後世二十世紀末農村的許多生產技術、生活用品,說起來都和明清時沒太大改變。

所以,還真不能小瞧了古人。

他笑著道:“那些鍊鐵工匠中有懂煤炭煉焦技術的人固然好,即便沒有,我也可以傳授給他們。

另外,我這裡還有一個蜂窩煤和煤爐製造技術,可以讓煤炭變成比木柴更好的燃料。

可以讓煤炭燃燒時不再有較大煙氣和毒氣,配合煤爐還可控制火力,讓煤炭長久耐燒。”

李長文聽了很是驚喜。

“首領竟有此妙法?”隨即又擔憂道,“不知那蜂窩煤和煤爐製造起來是否困難,費用如何?”

劉升笑道:“先生放心,蜂窩煤和煤爐造起來都很簡單,費用也低,絕對可以讓所有百姓都用得起。

一會兒我就將相關技術拿出來,先生去匠作營找人照辦,最多幾日就能造出來。”

李長文聽了先是一喜,隨即又尷尬道:“首領,此前各大營地都忙著伐木儲存柴火,挖掘溝渠池塘,煤礦尚未安排人開採。”

“無妨,下午我就轉運難民進來,到時候先生就不缺幹活兒的人手了。”

隨後,劉升與李長文商量將遷徙到這邊的兩萬難民如何安排。

最終決定,將其中會水、會捕魚的青壯及其家人,送往龍首灣鹽廠附近,建立第六個營地。

該營地將以漁業為主,農業、伐木業為輔,劉升便給取名漁場營。

另外,再分派幾千人去煤礦附近建立第七營地,以開採煤礦為主,農業為輔,取名煤場營。

李長文聽了都忍不住吐槽,“首領取名未免太過樸實。”

劉升笑道:“樸實有什麼不好?這名字百姓一聽就知道那裡是幹什麼的。

而且,咱們來北美墾荒,就是需要這種樸實無華、埋頭苦幹的精神!”

李長文無奈一笑,“首領說得對,是屬下著相了。”

除了新建漁場營、煤場營,劉升暫且不準備新建別的營地了。

因為冬季到來,又多雨,移民再開闢新營地會很不容易。至於漁場營、煤場營,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不得不建。

所以,剩下的難民便準備分散到華初營等五大營中安頓,等到明年春種時抽選人手,往北邊建立新營地。

為什麼是往北邊?

一則,劉升想盡快擴張到後世的薩克拉門託去,尋找那裡的金礦,採礦淘金。

二則,據劉升了解,加州中央谷地天氣主要受太平洋到西海岸的什麼氣壓、風帶影響。

在冬季,越靠近海灣一帶(中央谷地與太平洋氣流交通地帶),遭遇惡劣氣候的可能便越大。

另外,因為冬季雨水較多,下游遭遇洪水的可能也更大。

畢竟如今這裡還處於蠻荒狀態,不像後世加州修建了完善的水利設施。

所以,華部要想透過墾荒發展農業的話,前期還是沿著新洛河往上游去、往北去比較好。

至於下游到入海口,以及後世的舊金山海灣一帶,可以發展漁業、伐木業、礦業。

跟李長文說完安頓新移民的事,劉升便巡視了華初營、華西營。

至於其他三大營,確是沒時間巡視了——昨天才下過一場大雨,道路泥濘,不方便騎馬,只能步行,他巡視完兩個營地就到中午了。

匆匆吃了頓午飯,劉升便去轉運難民。

十幾天前到大水瓶寨的一萬餘難民,已經在張谷英、李富昌等人的安排下,來到劉家寨排好隊。

劉升只需站在“門”旁邊推一下難民的後腦勺就行。

以劉升的狀態,基本可以保持一兩秒中一個人。

但他不可能一直重複做推人的動作,中間肯定是要歇息的。

因此這一萬餘人他用了五六個小時才轉運完。

次日,山腳的一萬餘難民也被組織上山,到劉家寨前排隊,等著被劉升轉運···

華西營。

李三因為各方面表現優秀,已經混成了生產隊長兼民勇隊長,負責帶五十戶百姓幹活兒,早上還要帶著五十名民兵晨訓。

甚至他還報名參加了營地的成人夜校,識字,學算術。

其實他是識字的,還能自己寫信。

算術也有點基礎,起碼能自己做點小生意,不會因算術問題被騙了錢。

但他還是參加了這個成人夜校。

一則,其他生產隊長乃至隊裡的青壯對學習這件事都表現得很積極,他不好表現得太過不同。

二則,成人夜校教授的都是簡體字,雖然他能猜出部分字的意思,卻也有部分不認識。

至於夜校教授的算術,在他看來就相當高明瞭。

若是學到一定水平,便是傅知府幕中的錢穀師爺,恐怕計算能力都比不上他。

因此,過去這段時間,李三在華西營過得頗有種樂不思蜀的感覺。

這天上午幹完活兒回來,李三排隊打了午飯,正準備去跟隊裡的青壯們一起吃,就被大侄子拉到了一邊人少的地方。

“二叔,俺聽到一個重要訊息。”大侄子聲音壓得低低的,語氣緊張。

“什麼訊息?”

“首領回來了。”大侄子道,“昨天還到俺們營中視察了呢,只不過沒驚動底下人,轉一圈就走了。”

聽完,李三摸了摸鬍子,問:“你小子啥想法?”

大侄子將聲音壓得更低了些,道:“俺還探聽到,之前首領好幾次回來都會招一批民勇加入常備軍,或是到外面做事。

俺尋思著,若真有這樣的機會,俺們只要抓住了,不就有機會出去了嗎?

尤其是二叔你,如今可是民勇隊長,還是比較出挑的那種。

如果首領招人,你只要應募,八成能選上。”

李三微微皺眉,揪著鬍子沉思起來。

此番隨他進來的大外甥、大侄子也都是傅知府的隨從,卻又和他有些不一樣。

他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兩人卻是有家口的,都在府城中安生住著。

所以,哪怕之前經過重重震撼,和其他難民一樣,認為首領劉升即便不是神仙下凡,也是有仙緣、氣運在身的人。

可他們還是準備完成傅知府交代的諜探任務——誰讓他們家小還在府城呢?

所以,李三心中雖然有別的想法,卻也沒跟二人說。

揪掉了一根鬍子後,李三道:“咱們還是得沉住氣,再等等。畢竟咱們對這邊瞭解的太少,一旦出去,再想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大侄子聽了點頭,“還是二叔想的周全。”

說完就準備走。

李三缺拉住他,囑咐道:“廖榮(大外甥)那小子伱看著點,整天想著打聽秘密,毛毛躁躁的,別被人識破,把咱們也連累了。”

大侄子李籌點頭,“二叔放心,俺會看好他的。”

···

劉升又用一下午的時間,將新來的萬餘難民轉運到北美,次日一早,便離開天目山,騎馬直奔遂平縣城。

從大水瓶寨到遂平縣城有近兩百里地。

劉升下了山,便帶著一百驍騎親衛騎馬北上,以正常的騎行速度趕路,下午便趕到了遂平縣城。

他離開不到五日,遂平縣城外雖然遍佈義軍營帳,卻井然有序,常備軍、民勇都正常訓練著。

劉升巡視了一番各軍營,便將楊和慶、彭有義、文宥招到大帳中。

三人見了劉升,抱拳行禮:“參見首領!”

劉升微微點頭,便問:“各個新建營的常備軍磨合得怎樣了?”

其實剛才巡營時,劉升走馬觀花地看了看,對新營情況已有所瞭解,但他還是想聽聽三位團指揮的看法。

彭有義習慣性搶先答話。

他身上穿著魚鱗甲,說話時一動便發出甲片摩擦的聲響。

他道:“俺們第一團的這一營沒啥問題,戰力即便不如老營,也差不了太多。”

楊和慶接著道:“俺們團的這一營也沒問題,拉出去跟官軍募兵營打都不慫。”

文宥則道:“新營才磨合了幾日,戰力肯定是不如老營的。若要參與攻城,怕是死傷不會少。”

劉升聽完摸了摸唇上鬍鬚。

穿越大半年了,他入鄉隨俗,頭髮已經修得勉強能紮成單髻,鬍鬚則早留了起來。

唇上、下唇、下巴上都有,面積不大,卻黑而濃密,看著還是蠻英武的。

放下手來,劉升便道:“既如此,文宥就帶著第二團第一營(原第二營)和五個民勇營留下來守遂平吧。”

第二更。

晚安~<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昭昭無暮

吳清

葉總他又哭了

蘇妤菲

我沒拴狗繩,被雷劈了

金無足赤

反派退婚,你提的,還為啥回頭

自然而然就小狗

青鸞之鳳

漁巷島主

錯位時空中的約定

你是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