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轉進!義軍又升級了!

根據紅娘子信中所講,自十月二十一,劉升帶義軍主力離開確山後,每日來確山縣城尋求賑濟的難民並未見少。

每日新增難民人數,或小一千,或一千多。

紅娘子派人暗中調查,得知府城來的難民雖然少了,可從汝寧其他各縣來的難民卻變多了。

不僅汝水流域的遂平、西平、上蔡、新蔡有難民來,便連南邊真陽乃至息縣、羅山、信陽州,都有難民聞訊而來!

至紅娘子十一月初四寫這封信時,確山縣城外新增的有家口難民已近兩萬!

被留在縣城外當做民夫、民勇編練的獨身青壯,也達到了八千多!

之前,在九月二十四劉升離開確山縣城時,留下了六萬多石糧食。

但後來紅娘子負責轉運難民和糧食,每次都轉運了一萬多石糧食到天目山。

再加上義軍本身消耗及賑濟難民的消耗,之前義軍所徵繳的糧食迅速減少。

到了十月下旬,劉升從確山發兵攻打遂平時,確山縣城內義軍所掌握的糧食已不足兩萬石。

也虧得之前紅娘子等人曾派人到鄉下各莊堡村寨“借糧”,否則義軍在確山縣城內剩餘的糧食將更少。

而劉升走後的這小半個月內,確山縣城這邊,義軍加上難民人數,最高時一度超過三萬人。

每天都需要消耗四五百石糧食。

紅娘子為了減輕確山這邊的糧食壓力,以及方便劉升回來移民去北美,便將一萬左右的難民遷去了天目山。

即便如此,經過小半個月,義軍在確山的糧食也只剩下一萬餘石。

(運送糧食、遷徙移民的途中也會消耗糧食,還不少。)

即便不再有難民來確山縣城外,剩下的這些糧食省著用,賑濟難民的用糧減半,最多也只夠堅持兩個月。

問題是,隨著寒冬降臨,難民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況且,義軍可是要堅持到明年夏收的。

雖然劉升計劃攻破汝陽以獲取糧食,但究竟能從汝陽獲得多少糧食終究是未卜之事。

紅娘子寫信過來,便是告知糧食告急之事。

她希望劉升早些行動,以免攻打汝陽失利,或是破城後從汝陽獲取的糧食不夠多,讓義軍陷入真正的糧食危急中···

後續還有這麼多難民來確山,確實出乎劉升的預料。

他稍稍一想,便猜到,多半是汝寧府衙那邊,讓下面的各縣衙也引誘難民來確山,好讓義軍賑濟難民的負擔更大。

雖然在劉升的計劃中,要到十一月下旬攻打汝陽,最為合適。

可紅娘子在信中的擔憂不無道理。

他不能將獲取糧食的希望都寄託在攻破汝陽上。

雖然即便攻打汝陽失利,又或者是沒能從汝陽獲得足夠糧食,他把難民都弄去北美並不至於餓死。

可在糧食等物資保證不足的情況下,移民在北美墾荒的效率必然會大大降低,甚至會在冬季死不少人。

所以,還是早些攻打汝陽,在時間上留些餘地比較好。

至於說攻破汝陽後,可能會引起大明朝廷重視,派重兵來剿,卻是明年的事了。

大不了到時候義軍退出汝陽乃至確山,退守天目山。

估計那時候他手底下怎麼也得有個小十萬人了,又有北美作為基地,不再懼怕明軍的包圍和封鎖。

況且,等李自成先破洛陽,再開啟封,明軍多半是顧不得汝寧這邊的。

於是,在收到紅娘子信件的當日,劉升就派快馬去舞陽縣城,通知楊和慶、彭有義等人撤離。

在過去三日,他們已經將軍器局和在縣裡強行收編的數百工匠及其家屬,送到了鐵山集來。

在縣城抄繳的錢糧物資也送了一批過來。

後面只需將剩餘的物資都送過來便可以了。

他則在鐵山集組織運送錢糧、鐵料等物資。

有一萬一千多礦工整編的19個民勇營作為民夫,再加上此前來舞陽的路上,他便帶著義軍向沿路的莊寨借糧、借騾馬車輛,根本不愁鐵山集的物資運不走。

且這麼大的隊伍,民夫都是當過礦工的青壯,完全不用考慮路上的山賊土匪。

只要山賊土匪眼睛沒瞎,就不會打義軍押運隊伍的主意。

押送的目的地也不遠,就是八九十里外的遂平縣城···

僅用了三天的時間,義軍在鐵山集、舞陽縣城等地繳獲的錢糧物資,收編的工匠等,便全部押送至遂平縣城外。

十一月初十。

劉升在他的大帳中召開軍事會議。

親衛軍三個營、常備軍五個營的營指揮、營副、軍政員,皆盡與會。

其中,沈兆先是今日才帶著第六營的三個哨趕到的——在鐵山集,劉升給紅娘子寫了一封回信,讓快馬送往確山。

在信中,他提到了再次擴軍之事。

沈兆先帶第六營三個哨來,便是配合擴軍的。

會議開始後。

劉升與眾將官一樣站著。

他開門見山地道:“此次會議主要宣佈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緊急擴軍。

我準備將常備軍擴充到十二個營,另外在營級編制上組建團級軍事編制。”

軍、師、旅、團、營的軍事編制,雖然是二十世紀時模仿外國先進軍隊出現的,可名稱其實是從傳統文化中選取的古稱。

劉升現在拿來用並不突兀。

須知,營大明這邊就有,團宋朝時有。

義軍的將領們文化都不算高,或者說沒什麼文化,即便是童生出身的文宥,之前也只讀過四書五經。

至於說讀過兵書的,一個都沒有。

所以他們對劉升提出的新軍事單位就更沒意見了,只感到興奮。

因為,擴軍加設立更高的軍事單位,無疑意味著又有一批人要升職!

接著,劉升直接宣佈他所研究的擴充方案,以及新增五個營的高階將官名單。

常備軍第八營營指揮為柳二河,營副張鑫,軍政員許庾。

第九營營指揮鄭二砫,營副林戰飛,軍政員封雲。

第十營營指揮張遨,營副張世傑,軍政員談亞軍。

第十一營指揮黃敢,營副馬鳴風,軍政員白風源。

第十二營指揮時金輝(原第三營營副),營副李兆祥,軍政員宋一。

新增的五個營指揮原來都是營副。

營副則都是從原常備軍哨長中提拔的功勞卓著者。

軍政員同樣是從哨級軍政員中選拔的優秀者。

其中,第十一營、第十二營將由紅娘子在確山縣城組建,以吸收最早訓練的一千民勇為主。

最早訓練的那批民勇原是兩千人,從九月下旬到現在,已經有一個半月了,中間也曾配合常備軍執行各種任務,算是基本練成。

劉升攻打遂平時帶走了一千,確山就只剩下一千。

這一千人將全部編入常備軍第十一、第十二營中。

此外,紅娘子還將受命在確山編練出五個新的民勇營——老民勇多出的一百人正好當新民勇營教官及將官。

如此一來,確山將有兩個半常備軍營、五個民勇營,足以承擔起確山的防守任務,乃至確山至天目山的運輸險維護任務。

至於民夫營,則是獨身青壯有多少,便收納多少。

劉升已經想好,今後義軍在外面對待難民都採用這種模式——有家口的送去北美或附近合適的地方墾荒種田,獨身青壯先編入民夫營。

外面的民勇主要從民夫營中補充兵員,常備軍則又從民勇營中補充兵員。

至於他的親衛軍,自然是從常備軍中吸納精銳士卒。

這樣既能保證他直掌最強戰鬥力的部隊,又可以給將士們足夠的晉升空間,還能解決獨身難民的隱患,可以說一舉多得。

眼見會議進行到了最後,一眾將官反而越發緊張、期待起來。

因為劉升還沒有宣佈團級將官的任命。

在眾將官的期待下,劉升拿出早就寫好的任命狀。

“今組建常備軍第一團,任命原第一營指揮彭有義為第一團團指揮,胡東流任團副,安駿任團軍政員。

另,因幹部人選暫缺,三人還兼任第一營指揮、營副、營軍政員!”

聽見這話,彭有義不禁站出來,抱拳激動地應道:“屬下領命!”

胡東流、安駿也跟著出列抱拳,齊聲道:“屬下領命!”

不怪彭有義如此激動。

劉升新組建團級單位可是包括了三個戰鬥營,並且後面還將組建團指揮部。

團指揮部也是一個營的編制。

有警衛哨、炮兵哨、偵查哨、憲兵哨、衛生哨、勤務哨,其中勤務哨中包括通訊員、文員、後勤官等人員。

最重要的是,常備軍一個團還會配備一個民勇營專門擔任運輸盔甲、糧草等輜重的任務,可以稱之為該團的輜重營。

也即是說,義軍一個滿編團,將有五個營組成,共計三千人!

是可以單獨負責一路戰鬥任務的!

不過聽劉升剛才的話,想要組建團指揮部,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

否則也不會讓他們兼任第一營的營官。

隨後,劉升又宣佈了另外三個團的將官任命。

第二團指揮文宥,團副毛誠國,軍政員王大路。

第三團指揮楊和慶,團副史進才,軍政員趙德友。

第四團指揮紅娘子,團副王老五,軍政員孫啟發。

可以看到,除了第一團,剩餘三個團的團副都是從親衛軍中調去的。

如此,親衛軍將職自然也有所變動。

驍騎營中,楊魁五依舊暫代營指揮兼第一哨哨長,第二哨則由李榮光任哨長。

李榮光原本便騎術不錯,加入義軍後又一直在驍騎營中苦練本領,如今已掌握騎射、騎砍本領,又能服人,頗為出色。

至於史進才,劉升看出來,他實在不適合待在勝捷營,便乾脆調到常備軍中算了。

王老五其實還在劉家寨——此人是個實心眼,做事一絲不苟,又忠誠敢打不怕死,很適合給紅娘子當副手。

劉升宣佈建立常備軍團級編制,以及營、團主副將官的任命,總共花費了不到半個小時。

宣佈完,他便讓親衛掛上一副地圖。

眾將官一看,赫然是一幅頗為詳細的汝寧府軍事輿圖!

劉升掃了眾將一眼,“會議的第二件事,便是討論如何攻打汝陽!”

第二更。

更新來晚了。

晚安~<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籠中雀林間鳥

白雲流水

無限流:副本BOSS是我老婆

夏紓安

抑鬱啊

萱澈

蓮花樓之韻蓮共夷

果汁優奶

除了小師妹滿門皆是戀愛腦

白風青露

和政的故事

阾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