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入主南京(四)

南京城的兵部衙門與禮、吏、戶、工四部衙門都在皇城外東南邊不遠處。

至於刑部衙門卻是因刑部大牢等配套設定,與大理寺、都察院等具備審訊系統的部門,一起坐落在皇城(外)北邊的鐘山與後湖(玄武湖)之間。

劉升帶著眾人到五部衙門看了看,發現裡面一個官吏都沒有,只有長江水師的將士在各部衙門外面看守。

於是將王鐸、侯恂叫了過來,問:“這五部衙門中的官吏呢?”

王鐸一時不知如何說。

倒是旁邊侯恂反應快些,答道:“回大王,聽聞左夢庚離京,外面起了兵亂,官吏們擔心家小,都回家去了。”

劉升知道,那些官吏怕的不止是亂兵,主要還是他們這些“崋賊”。

不過,他若想盡快掌控南直隸諸府乃至江南諸省,總是要從原大明官吏中挑選些可用之才的。

或許這些人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甚至暗中貪腐弄權等,但畢竟熟悉各項政務,總比他猛然派一些完全沒經驗的新手強。

在過渡時期,他所需要做的,除了從這些人中選拔可用之才,便是嚴加督查。

發現有問題的官吏,抄家砍頭就是了。

既能平民怨,又能獲取錢財,一舉兩得。

等崋部確實掌控了諸府縣,在南直隸及江南其他省份建立起崋部的行政體系,培養出自己的官員,再把那些不堪用的大明官吏換掉便是。

想到這裡,劉升又問:“南京六部尚書如今有幾個?”

侯恂道:“目前只有三位,吏部兼戶部尚書張慎言、禮部兼兵部尚書王鐸,還有便是工部尚書何應瑞。”

“張慎言、何應瑞呢?”

一旁劉長河抱拳道:“啟稟大王,張慎言跳莫愁湖被救,後被我軍俘虜,不降,目前關押在大校場的軍營中。一同被關押的還有鳳陽總督馬士英等人。”

侯恂則道:“何應瑞聽聞義軍進城,便掛印回家去了。”

劉升聽完微微點頭,帶眾人回往兵部衙門。

心裡則在思考著對侯恂、王鐸等降臣的安排。

他之所以對侯恂沒好感,主要因為另外兩人。一是左良玉,二是侯方域。

左良玉就不說了,崇禎中後期軍閥一個,歷史上明軍數次圍剿流寇,都因為左良玉逃跑或見死不救而大敗。

至於侯方域,劉升主要是記得此人似乎後來曾為清軍出謀劃策,獻上了火燒榆園林木、引黃河之水淹榆園地道的毒計,協助清軍圍剿榆園義軍,致使百萬百姓流離失所。

不過,此事最早出自清末官員趙爾巽撰寫的《清史稿》。

因此也有種說法,是趙爾巽覺得張存仁這位清初大將罪孽太重,擔心有損清朝形象,便讓侯方域背黑鍋。

侯方域之事,能捶實的是曾參加順治八年鄉試,寫了《勤於讀書》、《開經筵》等五道策論。

但侯方域在類似自傳的《壯悔堂文集》中說,是因當時的清河南巡撫以家人逼迫,不得不參加清庭組織的河南鄉試。

他故意只做了半卷,哪曾想還是中了鄉試副榜(正榜補充,以示對讀書人的激勵,不算中舉)。

所以,侯方域仕清之事也是真假難辨。

關於侯恂本人,劉升只透過一些網路小說,記得左良玉是其書童出身,有可能給侯恂暖過床。

但網路小說上的內容有幾分真實,值得商榷。

眼下侯恂降了崋,又態度積極,劉升雖感情上不喜,但還準備瞭解、試用。

在兵部衙門大堂坐下後,劉升便問侯恂,“聽說左良玉曾做過閣下書童?”

侯恂微微愕然,隨即神色尷尬,他明白,劉升多半是聽說了某些關於他和左良玉的流言蜚語。

當即解釋道:“並非書童——左良玉天啟年間便至遼東從軍,官至遼東車右營都司,崇禎元年因寧遠兵變丟官,被貶為小卒。

在下崇禎二年巡邊,因軍中遭遇火災,火藥爆炸而受傷。當時左良玉在帳前為雜役伺候,在下覺得其為人機靈,身手不凡,便幫他復官,算是有恩於他。”

侯恂、左良玉崇禎二年才認識?

劉升聽了略感意外。

若侯恂所說是真的,那兩人間確實不可能有桃色——因為崇禎二年左良玉都三十歲了,又從軍數年,多半成了糙漢子,侯恂就算有龍陽之好,也不可能那麼重口味。

當然,若是侯恂撒了謊,兩人早年就認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劉升並沒有深挖此事的想法,只是想找個由頭給侯恂安排試用任務。

他道:“據我軍偵騎彙報,左良玉逃出大勝關後,便向東南而去。如今左夢庚也帶領一萬多兵馬逃出了南京城。

左良玉若是匯合了左夢庚,我軍在東南一帶的部署未必能攔得住他們。

若讓左良玉率領殘部進入浙江,對於我軍後續攻略南方諸省的計劃怕是多有阻礙。

侯督師可願為我軍使者,待偵騎探得左良玉殘部蹤跡,前往勸降左良玉?”

聽劉升安排任務,侯恂心中暗喜,以為將要獲得劉升重用。

於是態度更積極了,問:“只要大王許以官爵,在下必能勸降左良玉!”

劉升搖頭,“左良玉如今只剩殘兵敗將,本王只是擔心他逃走造成麻煩才招降,怎可以官爵許之?

更何況,我崋部對待降將自有一套規矩,若為左良玉破了規矩,其他降將怎麼想?”

聽到這話,侯恂隱約感覺不對勁,試探著問:“不知崋部對待降將有何規矩?”

“章參贊,你來說。”

“是。”章曠應了聲,當即將崋部改造降將的流程說了遍。

侯恂聽完人都傻了。

這才意識到,劉升給他出了個難題。

他有些懷疑劉升是在故意刁難,可又覺得,劉升之前跟他無冤無仇,沒理由刁難他。

而且,崋部對待降將的規矩是真是假,事後他稍微打聽下便能知道。

‘難不成這位想考驗我是否真心降崋,又是否有能力?’

想到這裡,侯恂再次振奮,起身拱手道:“微臣領命!”

聽侯恂直接改口稱“微臣”,劉升略感無語,卻也沒多說什麼。

他接著看向王鐸:“眼下我崋部在南京缺少官吏,王尚書便負責勸說南京各衙門官吏回來任事。如何?”

王鐸膽小,根本不敢違抗劉升命令,雖然覺得事情難辦,但還是硬著頭皮道:“是。”

隨後,劉升讓侯恂、王鐸留在五部衙門,他則帶領章曠等人去看了看同在洪武門外的原五軍都督府衙門。

因閒置多年,五軍都督府衙門跟皇城一樣,房屋多有需要修補之處。

不過此處建築規模小,倒是比皇城好修,收拾一番,勉強可用。

章曠跟在旁邊,忍不住問:“左良玉軍紀敗壞,每駐一地,騷擾地方,不知造下多少罪孽,大王真的要招降他?”

劉升反問,“怎麼,章先生認為左良玉會無條件投降?”

“若其陷入絕境,為求保命,未必不會。”

劉升聽了一笑,“放心,我已讓訊風衛收集其罪證,即便其投降,也會被論罪處置。”

從五軍都督府出來,劉升又帶著侍衛團巡視了應天府衙、南京國子監、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以及最重要的後湖黃冊庫!

大明黃冊相當於後世的戶籍檔案,關乎人口,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說明末吏治腐朽敗壞,後湖黃冊庫多半不能按規矩十年一更新,人口、土地資料和真實情況肯定有頗大出入,但仍有不小的參考價值。

來到後湖邊上的戶科管湖公署(專門管理後湖黃冊的獨立衙門),劉升發現這裡的官吏竟大部分都在。

估計是地方太偏僻,沒能及時得知崋軍進城的訊息,就讓趕過來的崋軍將士給控制住了。

劉升見十幾個官吏中只有三個綠袍小官,便問:“這裡主官是何人?”

一名綠袍小官上前道:“公署受南京戶科給事中及清吏司主事管轄,兩位上官皆不在此。”

劉升並不意外——後世都有不少部門主官只是掛名,日常事務都交給下面的人辦,更別說明朝了。

他見這綠袍小官眼神清明、並無多少畏懼之色,便問:“你又是何人?”

“管湖公署副使陳於階。”

第一更。

【特喵的,以前看小說也以為侯方域獻的毒計,侯恂跟左良玉有一腿,今天細查資料才知道未必真實,,,當然,這父子倆也算不上什麼賢才。侯方域甚至有段時間,準備仕清,只是後來不知為啥後悔了。】

【侯恂跟左良玉有一腿的事多半假的,但侯方域獻毒計幫清軍剿榆園軍卻有一定可能是真的。因為榆園軍活動範圍離侯方域家鄉近,而且崇禎十三年就開始鬧,侯家作為士紳地主階級,可能跟榆園軍早有仇怨。歷史迷霧重重,有時候真的很難搞清楚。】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魔法戰役

Xcy晨

她在人群中

西瓜不斷

春難見

行見舟

大鏡主

枯骨浪漫

心無意

皖來秋

湘叭兒佬的新書

湘叭兒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