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勸說,皆降!

崋軍押著四千多俘虜來到河口店明軍營寨西門兩裡外列陣,並沒有急著攻寨,而是先勸降。

一是勸降被俘明軍將士,二是勸降營寨內的明軍。

河口店營寨雖然不如茶店的大,但地形卻比較險要——周圍本就是一片島上山坡地,營寨恰好在坡地最高處,三面江水環繞,只有西面可以列陣攻城。

然而西面地形比較狹窄不說,還高低不平。

這種地勢,若是明軍堅守不潰,崋軍要攻下來也得犧牲不少將士。

在來河口店的行軍途中,第八旅軍政員談亞軍便嘗試勸降被俘的王光恩。

“我聽說王遊擊也是義軍出身,當今天下,大明敗亡已成定局,何不轉投我們崋部?”

王光恩並非油鹽不進的死心眼。

歷史上,他先後在高鬥樞、徐起元的督撫下,於鄖陽抵抗張獻忠、李自成部兩三年。

到了崇禎十七年,因與外界音訊隔絕,和徐起元一起被吳三桂以大明平西伯的身份騙到營中挾持,才降了清。

顯然,他並非大明死忠。

此時他冷哼了聲,道:“你們不過佔據了區區三府之地,大明卻還有兩京十三省,何來敗亡之說?”

談亞軍作為旅級軍政員,是在劉升那兒上過政治課的。

他聞言一笑道:“大明雖大,卻早已腐朽——崇禎昏庸無能,不能識人,亦不能用人,還沒擔當,戰事稍有不利,便問罪督撫,乃至下獄斬首。

對待左良玉、遼西將門這類幾成軍閥的武將,卻只知懷柔安撫,不敢忍痛拔除。其他忠心報國之武將,一旦沒了兵馬,便被他棄如敝履。

北方各省,天災兵禍連結,大明朝廷不賑濟百姓,反橫徵暴斂,致使百姓起義不斷。

南方各省除天災外,也有貪官汙吏勾結士紳剝削百姓,把持地方。

因此,這大明看似兩京十三省尚存,實際能調動的兵馬、錢糧相當有限。便如老病之虎,隨時都會倒下。”

王光恩見識不算多,卻也能感覺到大明問題重重,日薄西山。聽了談亞軍這番話,他竟下意識地點頭。

談亞軍繼續道:“我們崋部則是乳虎,雖目前只有三府之地,可眼下就要拿下鄖陽,承天、荊州、德安、黃州等地也是囊中之物。

若戰事順利,今年說不定就能奪取整個湖廣。倒時往西可取四川,順江東下則可取江南。

得了四川、湖廣這兩大糧倉,再拿下江南這稅收重地,我崋部便可橫掃天下,改朝換代!”

其實被俘後,王光恩便有心投降保命,如今聽了談亞軍這番話,便有了決定。

他問:“我要是不降,你們可會殺我?”

談亞軍道:“我們一般不會殺害被俘敵將,除非那人臭名昭著、罪大惡極。但若是不降,起碼也要被罰作十年苦役。”

“那我要是降了,貴部會怎樣安排?”

“被俘後若只是投降,需到我們的將官進修班學習,透過考核後方能得到任命,最低隊官,最高營官。

但若是王遊擊有立功表現,比如說替我們勸降他人,或是提供什麼重要軍事情報,將來職位自然會高一些。”

王光恩對崋部的安排不太滿意,卻又覺得這樣才真實,不用擔心過後被隨便找個理由砍了。

於是點頭道,“我可以嘗試勸降高鬥樞!”

···

河口店營寨西門樓上。

高鬥樞看著外面的崋部大軍及數千俘虜,神色凝重。

旁邊一鄉兵頭領道:“高道臺,賊軍該不會是想驅使俘虜攻寨吧?”

高鬥樞也有此憂慮,聞言一咬牙道:“告知將士們,若俘虜攻寨,不得手下留情!”

鄉兵頭領聽了一愣,但還是應“是”。

外面的俘虜一部分出自王光恩部營兵,一部分則是江對面來援的營兵,並沒有鄉兵。不過,見高鬥樞如此心狠,他多少有點心寒。

此時營寨中明軍士氣極為低迷。

因為王光恩阻敵失敗,以及河對岸援兵被擊潰的訊息,已經在大營中傳開了。

如今聽高鬥樞下令不得對被俘明軍留情,仍留在大營的數百營兵頓時鼓譟起來。

不得已,高鬥樞只能分出部分鄉兵去彈壓,才勉強沒爆發內亂。

這時,王光恩在幾名崋部刀牌手的押送下,來到城寨百多步外喊話。

“高道臺!城外有兩萬多崋軍,李萬慶、李茂春派來的援軍也被擊潰。城困援絕,您還是降了吧?!”

高鬥樞怒罵道:“王光恩,虧我還以為你是忠義之輩,沒想到轉眼就投了賊!”

王光恩道:“我只是不想寨中兄弟白白丟掉性命!寨中兄弟們都想想,伱們死了家小怎麼活?當真要為了這腐朽的朝廷賠上一家性命嗎?!”

寨中鄉兵都是本地人。

聽了這話,想到他們戰死後,父母妻兒可能的下場,都不禁憂心忡忡。

高鬥樞覺察鄉兵們的情緒變化,很是後悔讓王光恩說出了這番話,急忙下令道:“開炮!用虎蹲炮將這幾個賊子轟死!”

鄉兵聽了動作遲疑。

王光恩和幾個崋部刀牌手卻是趕緊往後方撤去。

高鬥樞見鄉兵遲遲不開炮,不禁拔出劍來,呵斥道:“不尊號令,你們是要造反嗎?!”

誰知他這個動作反而刺激了周圍鄉兵。

好些個本就仇恨官府的鄉兵都用兵器對準了高鬥樞。

便連一位鄉兵頭領都拔出刀來,沉聲道:“高道臺,你是個好官,我們不想殺你,降了吧!”

相較大明多數官員來講,高鬥樞確實算是個好官,鄉兵們不想傷害他,便一起喊道:“高道臺,降了吧!”

“降了吧!”

聽鄉兵們反覆勸降,高鬥樞不禁滿臉絕望,他用劍指著鄉兵們想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

最終長嘆一聲,道:“罷了,罷了,你們本就沒理由為大明赴死,降了便是。

但我高鬥樞身為大明臣子,豈能降賊?今失鄖陽,唯一死盡忠而已!”

說完便要揮劍自刎。

卻被旁邊鄉兵頭領一下子抓住胳膊,奪了佩劍。

很快,河口店營寨西門開啟,就這樣讓崋軍兵不血刃地拿下。

當日,崋部兩三萬大軍登陸漢江北岸,圍困鄖縣縣城。

三輪炮擊後,徐起元、李萬慶、王光興見城池難守、兵無戰心,便開門獻城,降了崋部。

···

“拜見大帥!”

鄖縣城外,劉升帥帳中,徐起元、李萬慶、王光恩、王光興等人一起向劉升行禮。

“哈哈哈,諸位請起。”劉升笑著道,“諸位能明大義,獻城歸順,避免了一場戰爭,很是令本帥高興啊。”

其實徐起元等人的投降給崋部帶來的好處不止於此。

目前鄖陽巡撫王永祚自刎殉國,兵備道(按察使)高鬥樞被俘,徐起元這個知府直接投降了,意味著鄖陽府剩餘地方有可能傳檄而定!

同時,徐起元的投降還重新整理了降崋官員最高職位記錄——以前降崋的官員職位最高也就是知州,如今則成了知府。

不過此時徐起元等人還沒回過神來,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劉升也不在意,問:“我軍欲全取鄖陽府,諸位以為後面還有何阻礙?”

李萬慶、王光恩等都看向徐起元。

徐起元其實還有些不適應降臣的身份,但還時答道:“鄖西、上津、竹山、竹溪四縣知縣皆庸碌之輩,鄉兵也被抽掉了部分。大帥只需派遣兩支偏師,取之不難。

但房縣、保康各有兩三千鄉兵,知縣也熟知兵事,他們若不願降,據險而守,便有些麻煩。”

劉升點點頭,問:“那徐知府可願寫幾封書信,勸降各縣知縣?”

徐起元一聽連忙跪下,懇求道:“我宗族在北直隸,若有勸降書信流傳出去,必至族滅,還請大帥體諒!”

劉升道:“你怎麼也是一知府,別動不動就下跪。此事我既詢問你,便會尊重你的意見。你不方便,不寫便是了。”

“多謝大帥!”

徐起元一臉感激地站了起來。

他是涿州人,雖然妻妾兒女都隨他上任鄖陽,但宗族卻在涿州。

涿州屬順天府,離京師很近,參考崇禎過往的行為,若知道他降崋,真可能落個夷三族的下場。

之後,劉升又跟李萬慶、王光恩等降將聊了幾句,便讓幾人下去了。

這時馬世敏問:“大帥可是有意讓徐起元繼續擔任鄖陽知府?”

“不錯。”劉升點頭,“戰後地方治理很重要,徐起元在任上官聲尚可,又熟知民情,確實是鄖陽知府的第一人選。

但他既有顧慮,這鄖陽知府的位置便不能給他了。

我準備讓第八旅軍政員談亞軍轉任鄖陽知府,讓徐起元改名任鄖陽府同知,協助談亞軍處理民政事務。”

“那李萬慶等降將、降兵、俘虜大帥又要如何處置?”

劉升一笑道,“這簡單,全都送去襄陽府——降兵汰弱留強,重新編練為警備軍,降將則送到將官進修班學習。

至於俘虜,勞役改造三個月,再按規矩吸收入軍中,或落戶為民。”

如今崋部對俘虜、降兵、降將的處理都已經形成一整套規矩,處理起類似的事情來便容易不少。

馬世敏如今已知道劉升用兵不重奇謀,喜歡以強大實力碾壓對手,便盡力做些查缺補漏之事。

說完降兵、降將的處理,他忽然想起一事,便提醒道:“大帥,明軍副將徐勇率領數千人逃出茶店大營後不知所蹤,不得不防。”

第一更。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今天也在為殿下打工呢

木木疋

傾傾吟江晚

小落九

無厭冰封詭動之事

傑瑞的大表哥

那年是1985

一盞老燈

來自地獄的信使

初代妖精

單身多多的日常小記

羽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