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宋獻策二次出使,梁山集內聚義廳

在劉升巡視各軍時,宋獻策和一隊勝捷衛偽裝成商隊,經過開封、歸德、兗州的部分州縣,經歷了不少兇險,終究是來到了李青山部義軍主力所盤踞的梁山。

此時的梁山並非《水滸傳》中所描述的那般八百里水泊,只是運河西邊一片普通的鄉野,倒是小湖、池塘、河溝確實不少。

然而今年山東亦大旱,為了保證運河水位,周邊地方的水幾乎都被引入運河。

若只是旱災還沒什麼,關鍵六月間還爆發了蝗災,幾乎吃盡了粟苗等莊稼。

同時瘟疫也也來越兇猛。

宋獻策進入兗州後便發現,這裡的瘟疫比開封、歸德兩府更嚇人。並非是春上的時疫,所流行的多是大頭瘟、疙瘩病、天花等兇猛疫病。

沿途所見,田地荒蕪,村莊廢棄,常見餓殍倒於路邊,野狗爭搶人骨!

這地獄般的場景,讓他不禁慶幸和家人都在崋部治下。

說起來,今夏汝寧也遭了旱災,但因為自去年冬季崋部奪取汝陽等地後,便以工代賑大修溝渠堰塘水庫,鼓勵百姓恢復拋荒的田地,因此冬麥並未減產多少。

此後蝗災出現,李長文、趙德友等崋部行政官員又教導、號召百姓積極治蝗,因此水稻、粟等春夏兩季種下去的莊稼,也保住了不少,讓百姓多少有些盼頭。

至於說瘟疫,只要在崋部治下一出現,基本都會在旬日之內被“消滅”。今年已過去大半,瘟疫卻從未在崋部治下成災。

正因此,宋獻策等人一路走來,才會更覺旱災、蝗災、瘟疫所造成的地獄景象觸目驚心。

梁山集。

梁山附近的集市,因運河而興,原本有一千多住戶,算是個不小的集鎮了。

如今被李青山部攻佔,盤踞著李青山直屬的數萬大軍,竟然比往日更加的“繁榮”。

除非是在該義軍內部有關係的商人,否則一般商人根本不敢來此處。

所以,當梁山集外圍巡視的一隊義軍過來包圍了宋獻策等人時,都頗為好奇。

義軍小頭目打量著宋獻策,問:“你們是哪兒來的商賈?膽子夠肥的啊,還敢來此做買賣?”

宋獻策來之前就預想好了應對種種情況的對策。

見狀捋了捋下巴上的鬍鬚,微昂著頭道:“我乃崋部軍務參贊、外交特使宋獻策!”

如今崋部可是佔據了兩三府的地盤,數次擊敗朝廷大軍,噶了兩個藩王,勢力、聲名已然壓過闖軍,成為了天下第一大反明勢力。

所以,遇到其他義軍,崋部及劉升的名頭就是最好的依仗。

這義軍小頭目聽了果然一驚,問:“可是汝寧府的劉崋大帥?”

宋獻策知道此時必須擺出架子,才能取信這些人,於是哼道:“正是。不過我們大帥可不叫劉崋,而是叫劉升。”

“可俺們只聽說過汝寧劉崋啊?”

宋獻策不得不解釋道:“我們自稱崋部義軍,所以大帥之名才被傳為劉崋。”

隨即又佯裝不耐煩道,“我此番是奉大帥之命前來拜見李首領商議要事的,你不要問東問西了,趕緊帶我們去見李首領吧。”

李青山起事前便以好爽仗義聞名,舉旗後更是以義氣聚攬兗州各地小股農民軍、賊匪。再加上起事不過數個月,如今其麾下將士也都比較講義氣——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如此情況下,對待同出自義軍的崋部之人自然不會怠慢。

這小頭目甚至陪笑了幾句,便帶著宋獻策等人進了梁山集。

集市南頭有個巡檢司衙門,如今成了李青山等人的老巢。

宋獻策被逮到衙門正廳外,便瞧見上面赫然掛著一個嶄新的牌匾,名“聚義廳”。

外面更是豎著一杆大旗,上書“替天行道”。

宋獻策想起劉升的交代,不禁暗自嘀咕:看來這李青山等人確實頗受《水滸傳》影響。

廳內。

李青山得知崋部派來了使者,便先讓人將宋獻策等晾在廳外,給個下馬威。

他則叫來了軍師王鄰臣、大元帥艾雙雙、左元帥趙維修、右元帥賈望山來議事。

待王鄰臣入坐,李青山及迫不及待地問:“軍師,這劉崋你知道多少?”

王鄰臣原本只是個普通窮秀才,見識、才能都很有限,如今成了十幾萬義軍的軍師,卻也弄了一把羽扇,常自比臥龍鳳雛與智多星。

此時他扇著羽扇,捋著頗為儒雅的鬍鬚,不疾不徐地道:“這劉崋義軍屬下也只是道聽途說了些訊息。

傳聞此人是去年在汝寧確山舉義,等到去年冬天,不知怎麼就攻陷了汝陽,今春又攻陷了襄陽。

先後得了崇藩、襄藩累世積累的海量錢糧,便一下子起來了。

今年先是在朱皋擊敗了鳳陽總督所領的大軍,陣斬黃闖子;夏天時又在新野大敗左良玉。”

李青山之前也聽到些劉崋的傳聞,卻沒像王鄰臣這樣匯在一起過,這時聽了不僅驚訝道:“照這麼說,這個劉崋豈不是比李闖還厲害?”

王鄰臣還沒說話,旁邊一個大嗓門便道:“依俺看,這劉崋不過是有些運氣——多半是汝寧那邊的官軍少,還不厲害,才讓他鑽了空子。

真論厲害,還得是李闖、八大王、曹操那些人,跟官軍鬥了十幾年都沒被滅掉。”

這說話的便是艾雙雙。

聽名字像個女子,實際卻是個跑江湖賣藝的山東大漢,長了一臉絡腮鬍,看著很是勇猛。

他說完,坐在下手的趙維修、賈望山都跟著點頭。

趙維修道:“大元帥說的不錯,這劉崋俺們都是今年才聽說,也不知道傳聞有幾分真,哪裡能跟李闖王他們相比?”

賈望山則道:“看稱號就能瞧出這劉崋是個只會佔便宜的無膽之輩——伱看闖王、曹操、八大王,那個名號不是震天響?

偏偏那劉崋取個什麼‘崋部義軍’的名號,只敢稱作大元帥。

當然,最豪氣的便是大哥你,直接把大元帥的名號封給艾二哥了,又把俺們都封作元帥,當真大方仗義!”

李青山以己度人,想到劉崋只敢稱大元帥,也覺得傳聞中劉崋的戰績可能有不小水分。

畢竟這年頭訊息傳播總有誇大,名不副實的多了去了。

但他既以豪爽仗義聞名,人家劉崋派來的使者他總不能不見。

於是問:“軍師可能猜到這劉崋派使者來做什麼?”

王鄰臣想了想,道:“多半是找我們結盟,畢竟這幾個月,首領鬧出了偌大聲勢,霸佔運河,名傳南北。”

“那俺們便見見那使者,看他說些什麼?”

“正該如此。”

李青山派人出去,宋獻策很快被帶進來。

出使過一次闖軍,宋獻策對當使者也算是有了些心得,更別說他原本是算命的,本就很會裝。

於是,掃視廳中幾人一眼,便不卑不亢地作揖,“崋部軍務參贊、外交特使宋獻策拜見李首領。”

李青山感覺宋獻策氣質與他們莫名相類,頓時心生親近之感。

“宋先生有禮了。”李青山笑著,隨即開門見山地問:“不知劉大帥派先生來此有何貴幹?”

宋獻策道:“朱明殘暴無道,我崋部志在推翻暴明,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聽聞李首領在山東舉義,我們大帥便很是高興,特派我來拜見,還準備了一些禮物。”

“不知是什麼禮物?”李青山頗為期待地問。

他可是知道,宋獻策是偽裝成商隊來的,隨行有幾輛大車。

宋獻策道:“鹽十石,刀三十柄。”

廳中一靜。

李青山等人都以為聽錯了。

回過神來,李青山忍不住道:“就這些?”

艾雙雙等人更是露出了鄙夷之色,甚至不顧宋獻策在場,彼此低聲說笑起來。

“看,果然讓俺說中了,那人小氣得很。”

“俺們才起事一兩月,卻也不缺十石鹽和幾十把刀。”

“這劉崋該不會是故意羞辱俺們吧?”

聽到這些話,宋獻策心中不悅,卻沒表現出來,而是看向李青山。

李青山到底是一方義軍首領,有些胸襟,笑道:“宋先生遠來不便,能帶來這些禮物真是有心了。”

他心裡實際想的是:你他孃的要是大方,送一匣子珠寶不比鹽、刀更好帶,也更有珍貴、更有面子?

宋獻策這時抱拳道:“我等從汝寧前來,攜帶貨物確實不易,之所以要費力送來這些鹽和刀,卻是我們大帥有意以此表達對兗州義軍的支援。”

李青山聽了皺眉,“此話怎講?”

宋獻策賣關子道,“李首領去外面看了那些鹽和刀便知道了。”

聽完,李青山、艾雙雙等人都好奇起來。

才起事的草莽沒什麼規矩,當即就一起出了“聚義廳”。

第一更。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果遇到一個壞姐姐

禍ver

佐助重生獲得萬花筒寫輪眼

司徒最帥

我不要重生了

Dr可可

師父徒弟的幸福日常生活

發黴的橘子

請您接收我的愛

好事將臨

鬼寐

白江墨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