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堂中對》【求追訂!】

劉升聽了李長文的話,哈哈一笑,當即從地裡拿了個紅薯遞過去。

“難不難吃,李夫子吃一口就知道了.”

李長文接過紅薯也不洗,稍微扒了下上面的泥土,就啃起來。

他吃的斯文,先啃開了帶土灰的皮,再去啃裡面的瓤。

甘甜的味道再次給他帶來驚喜!

劉升接著道:“紅薯蒸煮炸炒皆可,能製作出不少種食物。

方法得當的話,可以窖藏好幾個月。

若是曬成紅薯幹,磨成紅薯粉,乃至製成粉條,儲存時間更是能以年計。

唯一的缺點就是長時間吃、吃多了,容易脹腹。

對了,紅薯藤嫩葉還是一味不錯的蔬菜,收穫後的藤葉則可以餵豬牛羊等牲畜.”

聽劉升說出紅薯如此多的用處和優點,李長文直有種驚喜麻了的感覺。

接著他便想起劉升之前說的,徐光啟曾寫《甘薯疏》上奏朝廷,請求推廣此物。

可他在河南這樣的農業大省竟然至今未聞此物之名。

不用想,朝廷多半是沒辦這事。

或者是辦了,卻因各種原因沒辦成。

想起河南、陝西等北方几省,連年乾旱,不知因糧食歉收餓死了多少百姓。

大明朝廷得徐光啟上奏《甘薯疏》,卻不能推廣種植紅薯。

他便氣得直哆嗦,憤憤道:“如此天賜災年活民之佳物,朝廷竟不能推廣種植,反倒弄得饑民遍地,烽煙四起。

該亡!實在是該亡!”

“大明朝廷走到今日這步,確實該亡了.”

劉升跟著說了句,卻語氣平淡。

像是在陳述一個事實。

接著,他帶李長文前往另外幾百畝紅薯地。

“方才那些紅薯,種子是從我家中拿來的良種,產量確實很高。

但良種數量不多,還可能會退化。

如果想大面積推廣種植紅薯,還得依靠北美這邊的薯種。

美洲土人種植紅薯至少數千年,可惜大多都是刀耕火種式的種植,在培育優良薯種方面做得還不到位。

我們用他們的薯種精耕細作,肯定能收穫更多,但也肯定比不上我拿出來的那些良種.”

說話間,三人已經來到了另一片紅薯地。

李長文只看這幾百畝地的紅薯藤,發現變與之前一百多畝有區別,似乎更茂盛些。

然而紅薯是埋在土裡的果實,藤葉茂盛可能會讓果實更小。

果然,何貴友又挖出了一從紅薯,下面結的紅薯雖然多達七八個,可最大的也沒拳頭大,多數只有鴨蛋、雞蛋那麼大。

何貴友道:“從土人那裡換來的薯種就是不如東家給的仙種好,這一畝地估計也就能收個五六百斤吧,很難超過七百斤.”

李長文倒是沒感覺失望。

他笑著道:“一畝能收五六百斤也不錯了。

它不會跟稻、麥爭田地,百姓完全可以於種植稻麥的同時,在貧瘠旱地、山地種植紅薯。

若各地百姓一年能種幾畝地的紅薯做補充,便不會像如今這樣,大面積的餓死人了.”

巡視完田地,劉升又帶著李長文去看了看各工坊、窯場。

李長文發現,華部在北美這邊雖然目前不足三萬人,卻有不少機構,分工明確,運轉得井井有條。

由此可見,劉升不僅具備很強的軍事才能,在民政方面也頗有見識和能力。

甚至讓李長文生出一種,他在民政方面都不如劉升強的感覺。

為了展示才能。

與劉升一起在政事堂吃晚飯時,李長文便問:“首領覺得義軍目前最當緊的一件事是什麼?”

劉升沒多想便道:“當然是練兵——之前我們算上漁獵團,也只有一千六百人的軍隊。

在確山縣城,我們徵得了七八萬石糧食,迴天目山只運走了一萬多石,不得不留下四百常備軍駐守縣城。

縣城那邊我雖然留下了兩千八百名壯丁給駐守隊伍補充兵力,訓練民勇協助守城。

可短時間內還難以形成戰鬥力,若府城那邊半個月內就能調兵攻打確山,事情可就不大妙。

所以,我們還是得儘快派人將縣城的糧食運回天目山。

然而運糧也要派兵,不然沒法保證糧食安全。

可偏偏北美營地新遷進來這麼多移民,又有一千多俘兵,也需要一定兵力鎮守,才能讓人放心.”

李長文微微詫異,沒想到劉升當前最愁的,竟然是如何把確山縣城的糧食運到山裡來。

旋即他放下碗筷,道:“俺也認為義軍當前最緊要的是練兵、擴軍,而且是大擴軍!

首領方才所說的運糧缺兵,鎮守四大營缺兵,其實都是小事。

最重要的,是要趁著朝廷沒有重視義軍前打出去,打下一片足義軍騰挪轉圜的地盤!”

頓了頓,李長文用手沾水先在桌上畫了個山峰圖形,又畫了個圓將其圈住。

“天目山於天下而言不過方寸之地,倘若朝廷重視起義軍,只需派來數萬官兵圍剿,便可將義軍堵死在山中。

那樣的話,首領便是有帶人來這北美福地的神通,短時間內也難有大作為了。

到時要麼虛與委蛇,受朝廷招降;要麼便是待天下其他地方發生劇變,朝廷被迫撤軍,義軍才有可能打破封鎖。

可那樣未免也太過被動,很可能會錯失迅速發展壯大的良機.”

這番話聽得劉升連連點頭,他很早就有天目山被敵軍封鎖的憂慮。

雖說看出這一點不算難,可李長文能說出來,足以說明,他確實頗具戰略眼光。

李長文又道:“其他地方屬下未有多少了解,可單是河南,便災禍連綿數年。

今年更是大旱、蝗災接踵而至。

偏偏大明朝廷不賑濟災民,反而加派稅賦。

汝寧府據有汝、淮上游之水利,算是河南受旱災影響較小的地方。

如今都已饑民遍地,土寇四起,其他地方什麼情形可想而知。

不出意外,年前河南便將有大變。

而朝廷的軍隊不是在四川圍剿八大王、李闖、曹操等流寇,便是調去了關外抵禦建奴。

河南饑民眾多,一旦有變,很快就會席捲整個中州,進而蔓延至周邊數省。

那時情形恐怕比幾年前數十路流寇禍亂河南、江北更糟糕。

但首領欲帶領義軍再造乾坤,恰需要借這場大變之勢。

若錯過,義軍將來的路怕是會難走很多.”

聽李長文講到這裡,劉升才有些動容。

因為李長文不過是一富農出身的讀書人,頂多是讀過些雜書,求學時在外遊歷過幾年,論起見識,肯定是不如那些士紳出身的讀書人。

即便如此,李長文也憑藉著有限的資訊,幾乎預言了李闖席捲河南成就大勢的劇變。

這讓人如何不驚訝?

於是,劉升很正式地向李長文一拱手道:“先生真是大才!”

之前劉升一直稱呼李夫子,如今卻叫先生,可見他對李長文態度有多大改變。

其實剛才的分析,李長文真是窮盡了智慧——畢竟他見識及所得資訊有限,能分析出這些,真的很難得了。

他還生怕打動不了劉升。

見劉升行禮,他才鬆口氣,忙謙虛道:“一點淺見,當不得首領如此誇獎.”

“先生剛才這番話可不是淺見.”

劉升神色肅然,“實不相瞞,我已得到訊息,李闖多半已經從川陝之間逃到了河南!”

劉升記不清李自成具體是今年什麼時間跑到河南的。

但有一件事他卻記得大概時間——明年正月,李自成便會攻克洛陽!

並且獲得了洛陽福王府的大批糧食、金銀財寶及其他物資。

李闖部在河南能迅速壯大,固然和河南饑民遍地的大環境,以及李闖部“均田免賦”等口號有關。

但跟他早早獲得了福王府的大批錢糧也有一定關係。

洛陽既然是在明年正月被攻破的,那麼劉升覺得,李自成進入河南的時間最晚不會晚過秋收。

說不定此時已經在南陽府,甚至是河南府了。

出於讀歷史小說時對錢糧的關注,劉升還記得另一件類似的事。

明年二月份,張獻忠也會從四川突破明軍封鎖,跑到湖北,以幾十騎偽裝成明軍突襲,奪取了襄陽城。

襄王府十數代積累的錢糧等財富,由此落入張獻忠手中。

張獻忠後面能迅速席捲湖廣,乃至強勢進攻江西,與獲得了襄王等湖廣眾多藩王府邸的錢糧同樣有一定關係。

洛陽那邊屬於真正的四戰之地,又比較遠,李闖破洛陽的日期也比較近,因此劉升沒什麼想法。

可對於距離天目山相對較近的襄陽,他卻是有那麼一點點想法的···

李長文雖然預估到河南秋收之後會爆,卻沒想到李自成已經跑到了河南。

因此他十分驚訝,忍不住問:“首領所說可是真的?”

劉升道:“當然是真的,不出意外,過了十月份應該就會有風聲傳過來.”

李長文思慮著道:“那李闖乃是曾攪亂川陝豫三省的巨寇,又是流寇作風,他若是進了河南,隊伍恐怕很快就會發展壯大,乃至勢大難制。

如此,我們義軍更需要儘快打出去,擴大地盤,將來才能擋住明軍圍剿,乃至與李闖一爭長短.”

劉升一笑,“先生放心,對於擴大地盤之事,我心中早有計較。

你且看,這是天目山,東有確山、真陽,西邊是泌陽,南邊則是桐柏、信陽州。

我準備待秋收後,先拿下確山、泌陽、桐柏三縣,再發兵攻打府城汝陽。

拿下汝陽後,逆汝水而上,依次拿下遂平、上蔡、西平乃至舞陽。

因為舞陽有鐵礦、鐵場,將其掌控,義軍才能獲得較為穩定的兵甲來源.”

說話間,劉升也手指沾水在桌上畫起了簡易地圖。

李長文看著地圖卻皺起眉頭。

他道:“首領既知舞陽重要,為何非要先攻打泌陽、桐柏?

須知,這兩縣皆屬南陽府管轄,義軍早早攻佔,會浪費時間、兵力且不說,還可能引來南陽府的明軍主力,進而被牽制更多兵力。

倒不如等攻佔了汝陽、舞陽等地,再次擴軍,然後只需派遣兩支偏師,便能輕取泌陽、桐柏二縣!”

第三更,為均訂過500加更!

感謝【神馬茄子】的100起點幣打賞!

(今天又是萬字爆發,更新不算多,但也不少了)

晚安~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15歲想跟咒術界最強並肩沒問題

精神崩潰www

狐妖:開局被全塗山追捕

仲季

柔弱大小姐異世生存

瑤妲

我的出道日常

只想掙米的日子

穿成路人甲後,我成了紅娘

妙識幾微

海島求生:我有一個小賣部

失眠海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