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收買人心,李夫子言【求追讀】

在北街口自然形成的“人市”轉了轉,劉升很快又選中了三戶賣身的人家。

第一戶夫妻俱在,看著三十多歲的樣子,帶兩個男孩,但妻子及小兒子病重,男子欲與大兒子一起賣身為奴僕。

第二戶亦是夫妻俱在,要年輕些,帶著一個小女孩及一個老頭。

小女孩、老頭皆病。

女子賣身,男子是石匠,低價求僱。

第三戶是兄弟倆光棍,看著都三四十歲的樣子,帶著老父母。

老母病重,老父也餓得奄奄一息。

兄弟倆一人木匠,一人瓦匠。

木匠求僱,瓦匠願賣身為奴僕。

這三戶人家不論是賣身還是求僱,都是一二兩銀子就能解決的事。

劉升帶著立契之人,先將前兩戶或買或僱,都全家打包,最後停在那兄弟倆面前。

“這位木匠師傅怎麼稱呼?”

“柳大川.”

劉升拱了下手道:“剛才多虧柳師傅出言,那毛三爺才沒了敲詐我的機會,多謝了?”

柳大川忙拘謹地避開,道:“劉老爺不必謝,我們與那鄒氏母女是同鄉,方才不敢明著相助,也只能暗中出聲提醒下了.”

劉升一笑道:“我想買下你兄弟,並長期僱傭你,隨我到山裡去做事,沒問題吧?”

山裡?

聽了這話,再看看劉升高大強壯的身軀,柳大川下意識便以為是要到山裡匪寨去。

早上三五年,即便落魄到賣身,兄弟倆也不會考慮投匪的。

可如今···想想南下以來一路見到的景象,再看看病餓到奄奄一息的老父母,柳大川與弟弟柳二河交流了下眼神,便一咬牙道:“只要能讓一家人活命,我們願意隨劉老爺進山!”

打包了這三戶人家,又跟李香雲立了契,劉升便買了四輛板車,讓他們拉著病人、孩子,先去集鎮上的醫館看病。

經大夫診斷,五個病人中三個都是餓出來的,只需喝幾副湯劑,慢慢調養幾日就能好。

唯有柳家兄弟的老母欒氏、李香蘭的母親鄒氏病情較重。

劉升那大夫說了會兒,倒是覺得欒氏似乎得了肺炎,鄒氏則像是重感冒。

若是兩人後面沒好轉,他或許可以拿出後世的藥物給她們吃試試。

在看病期間,劉升帶人去附近食鋪買了些粥讓眾人吃。

連買帶僱全家打包,給看病,給飯吃,一套操作下來,四戶人家十幾口基本都心懷感激,視劉升為恩人了。

等看完病、吃過飯,劉升便在集鎮上找了家“民宿”小院,帶著眾人歇了一夜。

次日一早,劉升又採買了些物資,買了第五輛板車,這才帶著眾人往天目山趕。

為了威懾路上的難民,及可能存在的宵小之徒,劉升給柳家兄弟和另外兩家的男人都配了一把砍刀,既能砍人,又能開路。

二十里左右的路,劉升來時僅用了三個多小時。

回去走到天目山內小李村附近,卻用了七個多小時。

“停下來休息吧.”

劉升招呼了一聲,讓五輛板車都停了下來。

“到目的地還有五六里的山路要走,興許還要開路,恐怕得好幾個時辰,今晚就在這小李村邊紮營吧。

你們先歇著,我去村裡辦點事.”

劉升說了一句,就往村裡去了。

他並不怕這些人逃走。

一則每家都有人身契在他手裡捏著——大明朝廷本不允許蓄奴,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洪武朝之後,民間就多有以義子、義女之名蓄養奴僕的。

到了如今這禮崩樂壞的王朝末世,朝廷對地方掌控力更低,對蓄奴這種事自然管控更松,甚至有地方官府承認私有奴僕合法的。

所以,劉升手中的身契對幾家來講是具備一定威懾力的。

最後,即便有人逃跑,以劉升的本事也很容易追蹤到。

鄒潤娘看劉升離開,便從板車上支起虛弱的身子。

一旁李香雲見了,忙將她扶穩。

鄒潤孃的病相較柳家兄弟母親欒老太要輕一些,昨夜便清醒過來,到今天身體已經恢復了些。

得知女兒為救他賣身為奴,她既心痛又無奈,最後也只能認命。

不過,如今見劉升一副要帶他們深入天目山中的樣子,她便又有了些疑慮。

“香雲,伱可知這劉老爺要帶我們進山做什麼?”

李香雲低聲道:“我聽柳家大叔說,多半是要在天目山當匪.”

聽此,鄒潤娘眉頭緊皺,氣道:“香雲,你糊塗啊。

李家是世代耕讀的清白人家,你爹更是考中舉人,為一縣之丞,與流寇戰死,你怎能從匪?”

李香雲雖然不過豆蔻年華,可從河南府盧氏一路逃難到南陽桐柏的經歷,卻讓她成熟很多,變得頗有主見。

聞言,她道:“娘,昨日遭遇女兒都說過了,那般情況,若非劉老爺,女兒不是被賣進窯子裡,便是隻能看著您病死。

你掛記著我李家的清白家世,念著父親的忠良秉性,可朝廷不僅不撫卹,反而給父親定了失城之罪。

朝廷如此對待我家,我便是從匪又如何?

何況女兒瞧著,劉老爺進山未必就是要當匪。

他若是要當匪,流民那麼多,擄掠一些便是,何必花錢買人僱人?”

聽了這番話,鄒潤娘想起朝廷作為,確實失望透頂。

她想了想,道:“這劉老爺看著確實不像惡人,但他帶著我們深入這天目山做什麼?”

李香雲往往其他板車,道:“他今天買了許多種田的物事,看樣子像是準備在這山裡種田.”

“在天目山裡種田?”鄒潤娘一聽眉頭皺得更緊了。

···

李長根在家門口第三次見到劉升,終於不再像前兩次那麼害怕。

“不知好漢爺這次來是有什麼事?”

劉升道:“什麼好漢爺,這稱呼不好聽。

我姓劉,名升,升官發財的升,以後就叫我劉先生吧.”

李長根聽了不禁再次上下打量劉升,見寬大的道袍都無法遮掩劉升那高大魁梧的身材,只覺得實在無法將眼前人和“先生”一詞相聯絡。

劉升接著道:“我這次來,是想僱傭你們村裡人幫個忙。

你介紹個在村裡有威望、說話算話的人,我跟他談.”

李長根想了下,道:“俺們小李村有三十三戶人家,大多數都姓李,要說有威望,自然是我李氏宗老和村老。

這宗老李老爺貪財,還喜歡斤斤計較,不太好說話。

村老李夫子卻是個讀書人,有學問,人也和善,村裡人更喜歡聽他的.”

劉升笑道:“這好辦,我兩個都拜訪就是了.”

隨即讓李長根帶路,先去拜訪村東頭的李夫子。

因為疏通關係一般都是先易後難——把容易搞定的人搞定,再讓其牽線搭橋,後面的人也就沒那麼難搞定了。

李夫子家是村裡屈指可數的磚瓦房之一,足有三大間,還用青磚圍建了個小院子,且院子東西兩邊各有一間廂房。

只是房屋、圍牆、院門看年頭都有些久了,略顯破敗。

李長根過來敲了敲門,便喊道:“李夫子,有個客人想見你!”

“來了.”

有人應了聲,院門很快被開啟,一個穿著短打、光著腳、小腿上還有泥的中年人就出現在劉升面前。

這人面相略顯斯文,卻面板粗糙偏黑,再加上這副打扮,跟劉升想象中的李夫子形象差距很大。

李長根明顯習以為常,介紹道:“李夫子,這位就是那位用餅換我衣裳的好···劉先生,他說想從俺們村子僱人做些事.”

劉升跟著一拱手道:“在下劉升,李夫子有禮.”

李夫子好奇地打量了劉生一番後,拱手回禮,“劉朋友有禮,在下李長文.”

卻是李長文聽到李長根對劉升的稱呼,再看劉升穿著道袍,便以為他是個讀書人,這才以朋友稱之。

劉升也不解釋,直接道:“如今外面太亂,我想在這山裡開荒種田,前面需要些人手幫工。

這周邊數里以小李村最近,就想從貴村僱幾個人,不知李夫子可否做箇中人?”

“在天目山中開荒種田?”李夫子聽了眉頭微皺,“劉朋友難道沒到山中檢視?這天目山土層淺,多裸露岩石,本就地力稀薄。

地勢多為險山深谷——有少許溪河谷地,卻早就為各村寨佔據,劉朋友進山又哪裡能尋到合適地方呢?

若沒有合適土地,恐怕開荒種田所得都難以養活種田之人。

何況近幾年天目中賊匪越來越多,進山開荒很容易遭到劫掠,還望劉朋友謹慎思之.”

【求追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鬼莫言

斷腿的馬兒

弓皇傳奇

誠瓷

皇嫂

荊條月

晨曦亦或暮光

此業欽以

backrooms:後室探險

鶴熙hx

靈氣復甦:新世紀十一傑

春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