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探航新洛河,終見入海口!

河邊營。

船塢旁邊擺著一二十艘河船。

劉升透過棧橋登上其中最大的一艘。

根據船塢管事的介紹,這是一艘不足兩百料河船。

劉升只知古代多少料船,代表造船所用物料,卻並不知道怎麼計算其與船隻大小、載重的關係,又或彼此本就沒有公式化的數字關係。

眼前這一艘河船長約十五米,寬近四米,尖頭方尾。

頭、尾略高,各有兩米長的甲板,幾乎與船邊齊平。

整艘船又被分割為五個隔倉,中間一段還有半圓柱形竹蓆做的船頂,用六根木柱支撐著。

船尾有一人用的雙槳,船身中間也有六個單槳位,船頭還架著一根長竹篙。

按照船塢管事的說法,河流不湍急的情況下,載30人一下都能正常航行。

一旦超過30人,就有翻船的危險。

除了這艘大河船,旁邊還有五艘小河船,每艘都是長十米左右,寬近三米。

劉升見船上其他人也好奇地看過來,便一笑道:“首先,透過河流終點,可以確定我們華部所在的位置。

其餘人也跟著稱讚名字取得好。

西邊兩條河都比洛河窄,但中間一條河往上游去一里卻又開了叉,分成兩條河流。

如果他們願意歸順,將來華部更是會給他們帶來數之不盡的好處。

“@@a;(我看清就是他們!)”

上洛部的一些土人正坐在獨木舟上,用杆網、魚矛、弓箭在靠近河岸的淺水區捕魚。

當然,因為我們只帶了三天干糧,如果到了明天還沒抵達湖泊或者大海,那麼就回航.”

“(可他們的船怎麼變樣了?)”

至於河面,兩三里已經算狹窄處,在大沙洲島與下一個沙洲島之間,有條偏東南向的水道,從北邊一眼望不到南岸,估計至少十幾里長。

要知道,在大明那邊水田可比旱地價格高多了。

之後,探險隊經過一個河水衝擊的沙洲,河面越來越寬。

毛誠國先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隨即又忍不住問:“為什麼要探查這條河流向哪裡呢?”

聽了劉升這番話,船上人眼睛都亮了。

接下來,平均每過十里,劉升等人便會經過一個土人部落。

毛誠國等人是河南農民,並不瞭解沼澤改造水田的事,聽劉升這麼一說,才恍然明白眼前是個好地方,都雙眼冒起了光。

不過,咱們倒是可以先給這裡取個名字,就叫四匯吧,取四河交匯之意.”

如果上洛部識趣,還可以跟華部和平相處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在將來歸順華部。

這時已日上中天,到了中午,但探險隊眾人都很興奮,也就沒靠岸歇息,在船上隨便吃了些乾糧就著涼白開對付了一頓。

彼此之間最近也有五里地,最遠的則相隔十好幾裡。

且都是幾十棟房屋,幾百人的規模。

探險隊裡不缺會逢迎拍馬的人,立即就有人道:“首領這地名取得好,一聽就知道是個什麼地方.”

洛河卻變成了最西邊的一條,但仍是最寬的。

雖然他跟上洛部酋長立下協約才不過幾個月,但如今華部有數千人,在北美根基已成,已經不怕土人襲擾。

劉升道:“不急,反正土人也不要,咱們什麼時候來佔都行。

另外還有十幾艘只能坐三五人的走柯,也即是小漁船。

其次,如果這條河最終是匯入大海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在海邊製鹽,發展鹽業。

不管怎麼講,和北美東部、南部以及南美的印第安人相比,他們都是幸運的。

至少,劉升和華部不會搞慘無人道的種族大屠殺。

沒人跟劉升爭地方的命名權,於是又一個新地名誕生了。

因為水田可以種稻子,畝產比旱地至少高半石。

到了離三河35裡的地方,前方則出現了一個沙洲島。

等過了這個島,劉升估計它至少有十平方公里,並且東邊還有兩個小一些的沙島。

接下來只航行了十五六里,便又到了一處河流交匯之地,只不過這次是三條河流。

真要是能佔據這裡,改造出幾十萬畝水田,那他們華部一年怕不是能收幾十萬石水稻!

甚至是上百萬石!

小河船上的探險隊副隊長邱野聞言,大聲道:“首領,這裡既然是好地方,回頭俺們就派人來佔了吧?”

這裡有三條河流匯聚,新洛河是在最東邊的一條。

那可是個好東西!

華部的船沒有船帆,卻是順流划槳,雖然水流比較平緩,但船隻航行速度並不慢,劉升用手機測了下,平均一小時能走二十餘里。

劉升站在船頭用望遠鏡看了看,發現這個部落也就七八十個房屋,只比上洛部稍大一點而已,應該就是殺三狼曾說過的中洛部。

“···”

所以,準確來說,這裡應該算是四條河流交匯的地方。

“(不清楚,快去告訴酋長!)”

劉升一笑,下令拔錨,繼續向下遊航行。

瞧見華部的河船從河面上飄過,這些土人都一時傻在原地,愣愣地看著幾艘河船遠去,只剩幾個黑點,這才回過神來。

可在接近交匯點後,河道就迅速變寬,匯入下游河道的地方,已有五百多米寬。

可要是上洛部不識趣,便只有被華部攻滅,強行教化,這一條路可走了。

因為探險隊本就有不少人善於操控舟船,更是人人會游泳,劉升便沒有多花時間讓探險隊熟練河船的操控。

有時候河對岸也會出現土人部落。

探險隊繼續航行,過了十幾裡,便瞧見一條小河匯入。

而此時,主河道已有兩裡寬!

順流五六里,很快便到了上洛部正對著的河面。

不僅我們需要鹽,土人也需要,如果能在海邊製鹽,我們就多了一種和土人交易的硬通貨。

即便河流最終匯入的是湖泊,如果是鹹水湖,我們同樣可以在湖邊製鹽.”

河流小拐彎不少,大拐彎卻一個都沒有,整體流向卻有點偏向西南方了。

當即帶了十人上大河船,又讓另外四十人分坐兩艘小河船、四艘小漁船,帶著約莫三日的乾糧等物資,便往洛河下游探索。

劉升並沒有拜訪上洛部。

就這樣,探險船隊向下遊航行了三個小時,也即是六十幾裡,經過西岸土人村落五個,東岸土人村落四個,終於是抵達一處河流交匯點。

又經過一個土人部落後,毛誠國忍不住問:“首領,俺們不去探查下岸上的情況嗎?”

西邊也有沼澤地,但因為地勢稍高,沼澤地比較狹窄,都不足百米寬。

之前探險隊經過的六十幾裡河道(新洛河),最窄處不過一百多米。

劉升還帶了鐳射測距儀,時不時測量河寬,並繪畫河道圖形,記錄相關資料。

劉升讓各船都下錨停下,站在甲板上用望遠鏡仔細打量了下週圍,隨即笑著衝身邊眾人大聲道:“這裡的沼澤地很容易改造成水田,弄萬把個人過來,一年就能開墾出幾十萬畝良田!”

而且在河流東岸是大片的沼澤地,如果是在豐水時期,東邊必然是一片汪洋水澤,估計起碼三四里寬!

有個探險隊員嘀咕道:“這裡該取啥名兒?三匯?”

劉升道:“叫‘三河’吧.”

這種地方顯然不適合土人漁獵,所以並沒有部落佔據。

鹽啊!

“#%a;(是華部的人?)”

“四匯?”

都沒有頂棚,一艘最多乘坐十幾人。

劉升道:“凡河流最終都要流入大海或者湖泊,所以,我們這次的主要任務是瞭解這條河流通向哪裡。

過了上洛部後往下游去七八里左右,河邊又出現一個部落。

毛誠國等探險隊員,從沒見過這麼寬闊的河面,一時都看呆了。

劉升則隱隱激動起來,因為他有預感,他們就要抵達河流入海口了!

於是,他剋制住了探查這處水灣的想法,帶著船隊繼續向下遊探索。

又航行了十七八里,前方水面豁然變得無比寬闊!

遠處水色更是變成了一片湛藍!

薩克拉門託河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羽

宋禮不送禮

小道姑一身反骨

視力零點二一

背叛的傷痕與治癒之路

孤塵煙

許你情深越山海

風止何安如

黴穿後,我廢了

清河北上

高手出山:從退婚開始

喜歡海水稻的張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