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組虎炮隊,緊急軍情!

接著,劉升又試著發射鐵彈、散彈,並相繼用木樁、土堆、穿盔甲的草人當靶子,進行多番實驗。

最終得到的結果是,這門虎蹲炮實彈最遠可以打到六百三十多米的地方。

實彈能打多遠,就能對多遠地方的敵人造成傷害,頂多是傷害大小和傷害敵人多寡不一樣罷了。

實際戰鬥中,打實彈的話,肯定是用盡量小的仰射角,甚至是當做加農炮平射,這樣才能利用實彈彈跳多殺傷敵人。

並且以鐵彈殺敵最多,鉛彈次之,石彈最次。

至於散彈,射程最遠也就三百多米。

又因為射界呈扇形,所以最好在敵人大部分位於兩百多米左右時打出散彈。

連續實驗多次,這門虎蹲炮炮膛一點變形的跡象都沒有,不愧是後世用於高壓液體輸送的特種鋼管。

不過,作為前裝滑膛炮,其發射速度慢的缺點著實讓劉升有點無語。

打完一發炮彈後首先要用水熄滅炮管中殘餘火燼、火星,並清理炮膛,一般而言炮越長、越大,這個過程需要的時間就越多。

按明軍的一般發射方法,清理炮膛後要先裝發射藥,再裝麻球並搗實進行密封,然後再裝實彈或散彈。

講究點的,還要在彈子後新增細土搗實進行二次氣密封閉。

最後在炮尾火孔(火門)處新增導火線,點火發射。

即便是熟練炮兵,沒有兩三分鐘也搞不定;訓練一般的,打一發估計就得五分鐘以上了。

他改造的這種70厘米長虎蹲炮應該比明清時絕大多數虎蹲炮都長,雖然炮管內壁更光滑,但估計也需要三五分鐘一發。

如果是炮管更長、更粗的紅夷大炮,間隔時間必定更長,能做到十到十五分鐘一發,就是極快的速度了。

另外,即便每次清理炮膛都會加水清理、順帶散熱,可連續十幾發後,炮管還是會過熱,至少需要停歇一刻鐘才能再次打發;需要停歇半小時至一小時,才可能完全冷卻。

所以,如果把十幾發後的冷卻時間算上,這時期前裝滑膛火炮的平均發射間隔更長。

虎蹲炮還可以多備火炮,做到炮歇人不歇;但紅夷大炮就不行了,炮太貴,不可能一個地方放兩門,挪動也比較困難。

不過紅夷大炮不是他現在該考慮的事,短時間內,義軍有虎蹲炮就夠了。

之後幾日,劉升又鋸了8根70厘米的粗鋼管拿到鐵工坊來改造成虎蹲炮。

有了第一日積累的經驗、技巧,後面改造鋼管的速度就比較快了,基本上能做到一天改造三、四門。

前後用了四天時間,十門由後世粗鋼管改造的70毫米口徑虎蹲炮就進入了劉家寨的武備庫。

劉升當然不會將這些虎蹲炮放在倉庫吃灰。

之前實戰訓練的三四百常備軍,紅娘子三人只各帶了一隊回各自駐地,剩餘三哨都留在了劉家寨這邊。

日常除了訓練,便是幫忙建造劉家寨周邊的石樓——為了加強劉家寨的防禦體系,劉升在周圍又選了四個地方建造炮樓。

這四座炮樓都有一個固定炮位,可以放虎蹲炮,以後還能放紅夷大炮。

炮樓分炮臺和石樓兩部分,炮臺在前,石樓在後。

石樓由厚磚石壘造,三面開射擊視窗,還有一面是門。

中間還有一架可上到樓頂的木梯,樓頂為環形,中間是天窗,邊緣是半人高的胸牆。

可惜的是,天目山及華初營周邊都缺少石灰石,一時建不成水泥廠,不然炮樓必然修建得更結實。

一個炮樓可駐一小隊常備軍(30人),至於敵方需要多少人能攻上來,就得看敵方軍隊的水平了。

加上原來的一哨,劉家寨如今有四哨常備軍。

劉升從裡面挑選出了三十人,組建了一個虎炮隊。

三人一組,一個炮手,一個預備炮手,一個彈藥手。

炮手裝備短刀、強弩,預備炮手裝備盾牌、長槍彈藥員則是刀牌手。

也就是說,即便敵人近身,炮隊也有相當戰鬥力。

如果丹藥用完,炮隊還可以用冷兵器戰鬥。

虎炮隊組建完畢,劉升便讓他們揹著虎蹲炮每日到在天目山裡訓練。

內容多為行軍、模擬裝填彈藥,真正點火發射的實彈練習很少,也就保證每個炮手每日能打一炮。

沒辦法,華部如今還沒找到穩定的硝石、硫磺來源,火藥儲存有限,不可能在訓練上耗費太多。

除此外,劉升還帶著虎炮隊到大水瓶寨、西走馬嶺、磨盤寨進行實地考察和訓練。

因為在完成訓練後,西走馬嶺、磨盤寨都將派一個虎蹲炮小組,大水瓶寨至少派兩個,協助這幾個地方防守。

至於銅山鐵礦場那邊,劉升給楊和慶的指示是:若敵人強大,難以守住,就帶人撤退。

鐵礦場即便丟了,以後也能再奪回來。

最後,劉升還利用夜裡的時間,又製作了二十支燧發槍。

並從劉家寨的四哨常備軍中挑選30名精銳弩手,二十人裝備燧發槍,剩餘十人依舊裝備強弩,和虎炮隊一起歸入親軍序列。

自此,劉升親軍數目就增加到了180人。

···

因為實戰訓練後連著好幾天,華初營與劉家寨都需要相互轉運物資,所以劉升乾脆敞開一樓大門,暫時不鎖了。

這樣一來,也方便鄒潤娘來看望李香雲以及換班。

九月十五這天晚上,劉升在劉家寨吃過晚飯,回到別墅一樓,便聽見鄒潤娘、李香雲在裡面說話。

“嫩娘(李香雲閨名),蔡管事人挺好的,雖比你大了六歲,卻勉強算半個讀書人,且聰明能幹,沒了雙親,只有一個小妹。

你嫁過去,立馬就能做女主人,離得也近,多好.”

“娘,俺說好多遍了,俺還不想嫁人.”

“你今晚生日一過,便十六了,不嫁人想等到什麼時候?”

“紅將軍都十八了,不也沒嫁人.”

“她原是走江湖賣藝的,又曾是義軍首領,伱能跟她比嗎?嫩娘,你的心思娘明白,但首領對你就沒那個意思,這麼久了你難道還沒看出來嗎?”

劉升沒想到母女倆會提到他,覺得不能再偷聽下去了,當即咳嗽了聲,來到了後走廊。

母女倆見到劉升趕緊站起來,施禮道:“首領.”

劉升一笑道:“香雲今天過生日怎麼不跟我說?說了我肯定放你一天假.”

李香雲道:“俺待在這裡看著門、讀讀書,挺好的,不用放假.”

劉升轉頭對鄒潤娘道:“她確實年紀還小,你不必急著讓她結婚,等過了十八歲再考慮也不遲.”

鄒潤娘沒想到劉升會說這話,一時弄不清楚劉升什麼意思,但還是點頭應道:“是.”

劉升沒再多說什麼,自去了二樓。

鄒潤娘見女兒雙眸看著劉升離開的方向發亮,便一嘆,低聲道:“首領這麼說未必就是看上了你,不要多想.”

“俺知道.”

鄒潤娘見女兒根本沒聽進去的樣子,不禁搖了搖頭,無賴離開。

她何嘗不想劉升收了李香雲?那樣她在華部的身份也能水漲船高。

可她確實看出,劉升對李香雲並沒有那方面意思——若有,李香雲待在精舍中那麼久,兩人單獨相處的機會那麼多,劉升早就該收了她。

鄒潤娘走後,李香雲就去廚房用電熱壺從水桶裡打了水,準備燒水洗澡。

因為別墅斷了水,所以之前劉升介紹的淋浴、馬桶其實都不能用。

李香雲、劉升如今日常用水,都是讓華初營那邊的親軍打了水送來的(手不用伸到門這邊就能遞送死物和植物)。

至於用過的廢水、夜香,也是透過空間門遞到另一邊去,由專人送去糞池。

因為麻煩,劉升如今很少在別墅這邊洗澡、上廁所了,只李香雲或鄒潤娘一個人的用水,倒也不費多少人力。

李香雲才燒上水,就見劉升走過來,遞給她一個電子手錶。

“這是送給你的生日禮物.”

李香雲雖然感到驚喜,卻沒昏了頭,忙道:“首領,這太貴重了,俺不能要.”

劉升道:“你這個工作,本就需要掌握時間。

在屋裡有檯鐘,可在外面就得靠手錶。

拿著吧.”

聽了這話,李香雲這才收下手錶,心裡甜滋滋的。

“沒事就早點休息.”

“嗯.”

次日早上,劉升到華初營這邊吃早飯。

因為今天他要參加成人夜校的落成及開學典禮。

至於華部的小學,早在八月十六就開學了。

當時劉升雖然在進行實戰練兵,但還是抽時間回來,在一日之內,連續參加了劉家寨、華初營、河邊營、大水瓶寨四所小學的開學典禮。

這個開學時間其實比後世晚了一個月——按陽曆算,當時都9月底了。

劉升之前忙著探索新洛河,把這事給忘了,回來後60名學生進行了考試,選了25個小學教師,這才讓四所小學開學。

對於教育這件事,劉升以華部首領下達了正式政令——凡華部百姓家的孩子,不論男女,年齡在六歲至十歲之間的,都必須進小學讀書至少兩年。

十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男女少年,也可入小學讀書,將被分配在少年班,但並不強制。

因為目前還是吃大鍋飯,小學自然不會收學費,還供給少量的、紙筆,相當於暫時實行兩年義務教育了。

至於成人夜校,主要面對16歲至45歲之間的青壯男女教學。

16歲至25歲之間的,要求必須入讀夜校。

因為這個年齡段,不僅精力旺盛,學習也快,且家庭負擔也少。

26歲至45歲之間,則可以自主選擇入讀。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青壯不僅家庭責任重,往往還肩負著更多、更重要的工作,需要更多時間休息,不好強迫讀夜校。

至於將45歲以上的人排除在外,一則是這年頭45歲以上已屬於老年人,精力不濟,熬不起夜。

二則是,夜校場地有限,老師及學習用品也有限,顧及不到老年人這個群體。

實際上,華部目前老年人很少,想讀夜校的就更少了,沒人會在意入讀夜校的資格。

華初營、河邊營的夜校都建造得很簡陋,都是四個大木棚,裡面除了講臺、講桌、一面木製大黑板,別無他物。

來讀夜校的得自己帶凳子和自制沙盤,紙筆都沒有,條件可謂十分艱苦。

四個木棚一個是女子專用,一個是16歲至25的男子專用,剩餘兩個則是25歲至45歲的男子專用。

暫定每天晚上七點上課,九點下課。

中間不休息,上廁所需跟老師打報告。

至於照明光源,則是一些大燈籠。

這樣的條件,要求老師講課時寫字必須足夠大,否則後面的學生很難看清。

等以後兩個營地人多了,百姓不那麼忙,夜校就可以改在白天開辦,不再叫夜校,而是叫成人學校。

雖然辦夜校有很多困難,但畢竟邁出了華部全民掃盲的第一步,所以劉升參加典禮時還是很開心的。

上午九點多的時候,劉升才參加完河邊營夜校的典禮隨身攜帶的對講機就突然響起來。

他剛拿出來,裡面就傳出王可升的聲音。

“首領,外邊傳來緊急軍情!”

緊急軍情?

劉升當即離開人群十幾步,才問:“發生了什麼事?”

“山外探子傳來急報,官軍要進山來剿俺們,人數有兩三千!”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羽

宋禮不送禮

小道姑一身反骨

視力零點二一

背叛的傷痕與治癒之路

孤塵煙

許你情深越山海

風止何安如

黴穿後,我廢了

清河北上

高手出山:從退婚開始

喜歡海水稻的張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