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兄,你以前在朝歌城使用的青銅器鑄造之法都有哪些?”在去青銅冶煉基地的路上,姜林向紅石擴請教道。

“主要是範鑄法、失蠟法和分鑄法。範鑄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圖案、銘文,陰乾後再經燒製,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範,同樣陰乾燒製成陶範,熔化青銅,將青銅液澆注入陶範範腔裡成器,脫範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為青銅成品。”

“失蠟法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陶土填充泥芯和敷成外範。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泥範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青銅液,便鑄成器物,器物可以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可鑄內部比較複雜的器物。”

“器形過大或形狀過於複雜,需要將整個器物分為數件分別翻範澆鑄,最後拼接成一個整體,這種鑄造方法稱為分鑄法。”

紅石擴不假思索地對姜林說道。姜林聽著,默默地和自己以前上學時學的知識進行了對比,發現竟然絲毫不差。暗暗讚歎這紅石擴果然是青銅器鑄造的行家裡手。

“那青銅器的鑄造高手是否也是制範的高手呢?”姜林又問道。

“是的。這青銅器的製作之法其實已經發展了幾百年了,只是技術控制在貴族的手裡,平民百姓是接觸不到這些技術的,並且平民使用青銅器,有僭越之罪。如果不是首領對二位王……郊和洪兄弟有如此親密無間的情誼,知道首領斷然不會害他們,小人也不敢如此大膽在這裡謀劃這冶煉青銅之事。”

“這青銅製造之法其中最關鍵的便是這錫、鉛、銅三者之間的配比,此乃重中之重的秘技。其次便是這陶範的製作之法,根據器型大小、厚度、構造來確定陶範的製作之法。這樣的技術需要幾代人慢慢地積累,再口口相傳下來。直至現在,這兩種技術一般都是掌握在很少人的手裡。小人不材,便是從父輩那裡習得這兩種技術。”

“以前的技術大多是錫與銅或者鉛與銅互相搭配,後來小人的祖上發現錫、鉛、銅同時搭配會產生更好的效果。當這青銅中錫、鉛、銅的比例達到一個特殊的配比後,青銅的堅硬程度和韌性較之以前的技術會好很多。所以之前首領所說只發現了錫和銅礦,小人後來便在四處探察了一番,那錫礦附近還有一處儲量很少的鉛礦。但是由於鉛的使用量很少,足夠前期的使用。”紅石擴平靜地說道。

“你是說,最好的青銅?”姜林回味著紅石擴的話,激動地問道。

“可以這麼說。我父生時一直在研究不同的配比,目前沒有再發現最好的配比。所以傳給我的已經是最好的。”紅石擴回答道。

“好!擴,你家家傳冶煉技術,可還記得我那刀……”

“小人當然記得。只是不敢冒犯首領。小人一直想研究那神刀到底是什麼材料,可以那麼輕易地砍斷王……郊兄弟的青銅刀。”

“噌……”姜林從腿邊抽出軍刀,將刀柄遞給了紅石擴。紅石擴看著伸過來的刀柄,雙手激動地在身上蹭了蹭,然後小心翼翼地接了過來。

“其實沒有什麼神刀不神刀的,就是材料不一樣。並且我知道這種原料在晉陽鎮的西邊就有。只是這時沒有人會冶煉這東西。我可以將方法教給你,等這處冶煉青銅的事情步入正軌,我希望你將你的青銅冶煉技術傳給可靠之人,然後去晉陽鎮的西邊,去冶煉可以打造這神刀的材料。不知道你願意不願意?那種材料才是以後最需要的。這青銅前期除了一些工具和民用品外,便沒有其他的用處了。而那西邊的東西,以後可以造工具、兵器、甚至連建房子也用得上。你考慮考慮!”說著,姜林便自顧自地朝前走,留下了紅石擴在原地發呆。

待姜林走出去幾十米,才回過神來的紅石擴又摸了摸手上的軍刀,用拇指在刀刃上感受了刀鋒的鋒利,快速追上姜林。“首領,我願意。能冶煉這神刀的材料,想必我祖、我父都樂意見到。我也沒有對不起祖宗。”紅石擴朝姜林說道。

“好,一言為定。”姜林重重地拍了拍紅石擴的肩膀,二人同時加快了步子前往青銅冶煉基地。

遠遠地,姜林看到山腳下用木頭圍起了一片區域,出口處的大門還未建成,想來是木板不好製作的緣故。

“嗯,不錯,規劃得非常不錯。以後這裡便改名為青銅場。晉陽鎮的工、礦生產基地以後都以場命名。這樣大家叫起來也方便。看得出你確實是青銅冶煉的大家啊。原料區、半成品區、成品區、制範區、燒炭區、爐區、生活區都佈置得井井有條,非常不錯。”姜林看著青銅場內的佈置,對紅石擴又多了一份讚許。

“你是專家。這冶煉的事我就不過多地參與了。總之不論什麼器型,都要用最好的青銅。首先我們要鑄造鋸、斧、鎬、鍋。我將形狀已經畫出了,咱們一起討論一下。”說著,姜林從黑石平手上接過一張紙。

“你看,這個是斧,這是鋸,這是鎬。斧和鋸主要用來砍伐樹木和解木板。鎬便是你們這些冶煉隊開礦時所用的工具。還有鍋,這鍋大的用來煮鹽,小的以後家家戶戶都要用。”姜林將紙上的器型一一地給紅石擴講解道。

紅石擴看著紙上的器型,雖然好像認識,但又和這個時代的工具有點不太一樣。不過首領教的東西,準不會錯的。便命人開始準備制範的黏土。然後便親自在姜林的指導下,開始捏製起模來。

“嗯,不錯。這個刃再寬一點。對,好。可以了。脊部再厚一點,以後可以做錘使用。”

“這個鎬的脊部再加厚點,現在有點薄弱。”

“這個齒再尖銳點。好。”在姜林的監督下,擴很快地將鎬、斧的模捏製出來,不得不說此人的手藝是真好,這兩種器型已經和後世的幾乎一模一樣。而鋸子是用軍刀將一截木棒一點一點削成約兩毫米的薄片,然後再一個齒一個齒的雕刻出來,再在兩端鑽大概半厘米直徑的孔。

“擴,這鍋你看看。我想制口部至少三步,深兩步的鍋,你覺得厚度要多少才能保證強度。”姜林朝一旁還沉浸在對三件器型痴迷中的擴問道。

“喔,我看看。我想至少需要一指半這麼厚才行。”擴思考一番後說道。

“一指半,約三厘米左右。和我之前計算的非常接近了。”姜林心裡盤算著。“好。就按三指來。”說罷,眾人開始動手。

由於姜林所畫的鍋,就是一個後世大鍋的形狀,中空沒有支撐。所以擴決定先制陽範,按姜林所說的尺寸,眾人一番忙碌,將一個倒扣著的鍋底的形狀做了出來。

“首領,這陽範要晾半天,明日將鍋的模直接做在這陽範上,晾制幾天後,才能燒製模。等模燒製好了,才能制陰範。陽範、陰範也要晾制幾天,才能燒製範。所以……”

“是我大意了,我還以為比較簡單,沒想到這麼複雜。好,那鋸子的範可以先製出來,先制一批鋸子也行。我今夜便住在這裡了,明天再返回晉陽鎮。對了,我再削幾個釘的木模,明日你們將釘的範也製出來。鋸和釘要儘快出來,車那邊要造車。”說著,姜林又撿起一根十厘米左右的木棒,開始削起釘的樣子來。不多時,一個長度約為十厘米的扁頭四稜錐長釘便削製成了。

“這個釘以後很多地方用得上,你們要多多鑄造。最好一範可以出很多個,才不浪費時間。”姜林將後世塑膠注塑行業一模多穴的知識對擴講解了一遍。

“首領天縱聰明,我等佩服。”紅石擴肅然行禮說道。

“你不要急著拍馬屁。你祖、父在青銅冶煉的過程中想著摸索不同原料的比例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後輩學習的,所以在你的工作中也要不斷地去摸索。另外我告訴你,那西邊的東西,如果加入不同的物質,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希望你以後可以慢慢地去摸索。”

“你們大家也一樣,以後的生產過程中要都動腦子思考,有什麼問題歡迎隨時來找我大家一起探討。沒準你們發現的一個很小的細節,就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進步,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用腦。”姜林對青銅場的村民們又叮囑了一番,然後見天色已晚,便和眾人回到了生活區。

眾人圍坐在篝火前,你一言我一語地問著姜林一些不關痛癢的問題,姜林都認真地一一解答。這些村民中不但有原紅石村落、黑石村落的村民,後來還加入了新併入的兩個村落的村民。姜林向大家徵詢了目前晉陽鎮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家紛紛你一言我一語地向姜林建言。

經過姜林的一番匯總,大致將村民的需求歸納了幾點:一、食物缺乏、以及太過單調,除了農忙時吃的稍微幹一些,平時都是喝粥就鹹菜;二、勞動工具太差,處在石器、木棒階段,效率非常低下;三、居住環境差,此時的居住環境只能保證人冬天不直接被凍死,但如果凍出一身病來,很少有能熬過冬天的。並且此時的人除了婚配後可分得茅屋,其他人都是一家人居住在一個茅屋內,非常不方便,夫婦晚上想做點什麼還要等孩子睡著。四、便是安全問題,主要是對北邊鬼方外族的擔憂。

“大家說的這些問題,我們幾個都已經注意到了,並且已經在努力地改善。我們在此處開設青銅場,就是為了給大家鑄造鋒利、結實耐用的工具。幾天後我們還會有不苦不澀,雪白雪白的鹽供應大家食用。明年,我們還有新的食物和調味料,還會給大家建造寬敞、明亮的房屋,幾年後,我們還會有新材料的冬裝。等我們的城建好了,鬼方人來得再多也無濟於事,我們在城牆上便能將他們一一消滅,現在需要就是人力和時間。我向大家保證,只要大家團結起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姜林又鼓了鼓士氣,看天色不早,便吩咐大家早早地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姜林便帶著黑石平返回晉陽鎮。臨走前,姜林找到已經忙碌了半天的紅石擴。“擴,我現在便返回晉陽鎮了,你這邊的擔子非常重,但是我們真的很缺工具,所以你們這段時間要非常辛苦了。另外,車那裡造車可能需要你支援一下,如果他來找你有什麼需要的話,你要設法配合他鑄造出來。還有粟那邊,我有一秘技要交給粟,他肯定會找你的,你也要想盡辦法配合他。”

“首領儘管放心,即便是鑄鼎,我擴也是不在話下。我現在就等著趕快將他們都教會了,去西邊……哈哈哈。”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說罷,姜林便帶著黑石平二人返回晉陽鎮中。

剛進村,姜林便派黑石平去將黑石車找來。

“車,坐。我問你,根據晉陽鎮目前的材料,你能製作什麼樣的車?”姜林開門見山地問道。

“首領不問,小人斷然不敢亂說,既然首領問道,小人便如實回答。小人的祖上曾當過堯帝的工正,就是負責手工業的官員,後來的某一代祖先便發明了這制車之術,後來傳聞那代祖先還被堯帝封了侯。後來因為戰亂,我們這些後代便散落各地,因為此處離堯帝時的都城本就不遠,我們這一支後代便世代居住於此。說到制車,如果有趁手的工具,我可以製出保證首領滿意的車。”黑石車自豪地說到。

“哦,原來你家還有如此淵源,真是失敬。”姜林聽完,趕緊起身向黑石車施禮道。

“首領客氣了,那是祖先的榮光,到了現在已經沒落了。如果不是首領,我們家族的這制車手藝恐怕要消亡了。現在首領有需要,我一定會盡力。”黑石車趕忙表態道。

“好,這樣。我已經安排青銅場那邊製造一批斧、鋸還有釘,我覺得你造車應該用得上。現在儘快造一輛馬拉車的樣車,造成後大家一起看看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後再批次造。現在如果造車還有什麼需要的東西,你帶上兩人,現在就去青銅場那邊找擴,讓他儘快幫你鑄造出來。”

“另外我還有一個小的設想,你看。”說著姜林從腰部抽出一卷紙。“你看看這個,這車適合一個人推行,對道路的要求也不高,不但是寬闊的大道,連崎嶇的山路也很容易行進。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辦法造一輛出來。”

如果黑石車也來自後世,此時他定然會認出那紙上的便是在解放戰爭立了大功的獨輪車。黑石車看著紙上的圖,腦子裡已經將此物細細地思索了一番,臉上的表情也越來越興奮。“首領,此物……如果能造出,那運輸能力不亞於這馬拉車啊。馬拉車雖然一次拉得多,但礙於自身的重量,速度非常慢。但這車一次不少拉,人推著還可以健步如飛啊。”

“沒錯,你說得非常對。如果拉重物,前面再加一個人用繩索輔助便可。車,短短的時間你便能看出此物的優點,你沒有辱沒你的祖先。這圖交給你了,如果有時間,這手推車也造一輛樣車。”姜林將手上的紙卷遞到了黑石車面前。

“多謝首領傳授技藝,車萬分感謝。”說罷,重重地行了一禮,便離開了。

“平,去將粟請來。”姜林思索了一番,對黑石平說道。

不久,粟隨黑石平來到了姜林身邊。

“粟,坐。我問你幾個問題。”姜林也沒有過多地客氣,直奔主題。“土地開墾有什麼困難嗎?”

“有,石鋤太鈍了。使用太大力氣,容易損壞,力氣太小,又不容易將土壤翻起。工安排的人不少,但是進展太慢了。”

“好,我知道了。另外現在種植粟,施肥嗎?”姜林又問道。

“施肥?什麼是肥?我不清楚首領說的是什麼東西。”粟滿臉疑惑地問道。

“就是……種植時除了種子,還會給地裡施別的東西嗎?”姜林想了想問道。

“嗯,有。將草木灰撒入地裡,翻一遍後再撒種子。”粟認真地想了想,說道。

“好!粟,以後你們種植隊中派出專人來負責收集村民的排洩物,還有養殖隊所有牲畜的糞便,將這些東西收集在一起,堆積漚肥,在下一次播種前將這些肥施入田地裡,再翻一遍土,然後再播種。我會安排養殖隊定期地更換圈欄的墊土,那更換下來的墊土也可以當做肥料。另外你說的草木灰也是不錯的肥料,可以和糞肥混合一起使用。明年可以先少量地試一試對比一下,如果產量有明顯的增加,以後這方面的工作便要重視起來。”

“另外,你看看這個。”說著,姜林又從腰間抽出一卷紙。

“這個叫曲轅犁,這曲轅犁需要由牛馬來拉動,但是耕地的效率非常高。這前端是用青銅製作的犁鏵,你去找工,讓他給你派兩名熟悉木工的村民,先看看這圖會不會做,如果不會做,帶人來找我,我給你們解釋一番。如果能看懂會做,便先製作一部樣品出來。這犁鏵,你去找擴,擴看得明白。”姜林指著紙上的圖,逐一地對粟講解道朝。

“首領,你是說這個由牛馬拉動,那人幹什麼?”粟驚訝地問道。

“前面需要一人牽著牛馬,後面需要一人扶犁。兩人一牛,可以頂二十個人用石鋤的效率。”姜林平靜地說道。

“什麼,二十個人?那豈不是說工派給我的人,可以將這晉陽鎮周邊的土地都耕種完。”粟不信自己的耳朵。

“不要驚訝,以後還會有一個頂百人、千人的工具出來。不信?”姜林繼續忽悠道。

“信,信,信,我信。但是首領,我們即便能耕種出來,但是收割時也收割不完啊。這石鐮收割非常慢,不等收割完,都撒到地裡了。”粟從幻想中回過神來,又給姜林澆了一盆冷水。

“你先去制犁,然後告訴擴,給他三個月,三個月後收割時,如果還讓你們用這石鐮,我踢他的屁股。”

“多謝首領,我這就去。”說罷,粟開心得離開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啊工具啊,工具太需要了。要不是自己從後世穿越過來,擁有如此多的先進的技術,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這個爛攤子。”

“唉,看來自己以後的主業應該回歸到各種工具的設計上了。”夜幕下,姜林坐在廣場上的條石上,心裡暗暗盤算著。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隻貓不一樣

匿名第九

一人一宗一系統那爭霸寰宇的日子

的眼眸

冬灼

倆皮圈

錯撩白月光兄長後,九零長媳酥了

週一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