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朝,因為邊防問題,從朱元璋開始,歷代帝王對火銃的發展都很是重視。

火銃結構有了改進,質量有了提高,品種增加,效能有了改良,威力進行了增強,洪武時期的火銃就這樣一步步被髮展到了鼎盛時期。

但是,由於明代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封建專制朝廷,火器的製造和使用都有著嚴密的控制,地方是不得擅自制造的,還嚴禁了個人研製。】

一個明朝的大夫看著天幕嘆息道:“醫術沒有交流沒有創新,就如一潭死水,那火器呢?”

“恐怕也是……”裹足不前了吧……

朱元璋:“……”笑容消失.jpg

讓我多開心一些可以嗎?

【永樂十二年定型的手銃,直到一百年後的嘉靖時期,形制構造上都沒有重大的革新。

各種重型火炮,雖然在結構、形體上出現了變革,但在發火裝置和方式上,依然是沒有新的突破。

直到佛郎機炮與鳥銃傳入時,大明朝廷才發現,自家的火器已經落後於西方了。

於是皇帝採納了官員的建議,下令軍工部門組織火器研製者吸取其長,進行仿製和改制,而興盛百多年的中國火銃也逐漸在明軍裝備中退居於次要地位。

佛郎機炮先進,仿製佛朗基炮,紅夷大炮先進,就仿製紅夷大炮。

從一開始的發明創造到後來的仿製購買,我們是可以看到明朝的火器逐漸落寞的。

歷史就像一個輪迴,百年後,土地多人口多還擁有更強大火器的明朝,被人數稀少的遊牧民族女真給亡國。

明朝不像宋朝那樣軟弱無能,但明朝的最終結果卻像極了宋朝。】

朱元璋好像是鍛煉出來了,心理強大了不少,嘴裡對著不孝子孫罵罵咧咧的

【其實華夏的貴族階級比西方貴族更懂得什麼叫做面子工程,但是因為意識的不同,雙方的面子工程給了不同的方向。

西方的統治者重視科學發展,重視火器,也重視軍士,無論是曾經的騎兵,還是後來的火槍隊,都很是受統治者的重視,宴請嘉獎不斷。

明朝大戰前夕還在玩兒內鬥,還因為反間計凌遲處死了個大猛男。

而清朝作為戰勝國,他們在卻認為漢人擅長技術,害怕這會怕威脅到滿清的統治,所以他們選擇收繳民間的火器和兵書,地方政府嚴禁火器。

清朝皇帝在收繳火器的時候,歐洲的工業革命催生出了新式武器,他們擁有了現代化軍隊,他們的戰爭模式在此進化!

乾隆八十大壽時,英國政府任命馬戛爾尼子爵為正使,喬治·斯當東為副使,出使中國。

他們向清朝贈送了一批國禮,其中包括:毛瑟槍等武器、望遠鏡、地球儀等天文學儀器、鐘錶和一艘英國最先進的110門炮艦模型。

而這時候的乾隆卻以無先例作為理由,拒絕了英國的要求。

因為乾隆認為華夏是天朝上國,不需要外國的商品就可以自給自足,所以華夏和英國根本就不存在平等貿易的基本條件。

馬嘎爾尼使團在北京、天津、東南沿海地帶做了大量的調查,這甚至包括了我國的民歌和植物種類。

他們見識過華夏沿海的軍事力量後,認為華夏軍隊的實力是不堪一擊的。

馬嘎爾尼對這趟"失敗"的中國之行有很多想法,最後做出判斷:華夏帝國只是一艘破舊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

他甚至斷言,中國將會像一個殘骸那樣到處漂流,然後在岸上撞得粉碎。

從那時起,我們的國家開始逐漸遠離"世界文明",中華民族從世界的一等公民開始暫時的滑向二等公民。】

乾隆:“可惡的英國人!無禮至極!”

他對於英國佬做出的判斷很是不滿,天朝上國!本就不需要與英國通商!他們竟敢不服!

看著大臣們低下的頭,乾隆只覺得自己心中隱隱有些覺得害怕。這天幕……這天幕在動搖大清的統治!

這是迷惑眾人的妖言!

“來人!派人將百姓趕回家中,不許百姓看天幕!若有違者,滿門抄斬!”

面對暴怒的乾隆,也沒人講什麼京外地方是來不及通知的!天幕的聲音無法隔絕這類沒用的話語。

領命的大臣只是領著御林軍將京中的百姓趕回屋中,百姓們沉默的回到家中,緊閉門窗,可是天幕的聲音又怎麼能聽不見呢?

這不過是他們皇帝陛下的掩耳盜鈴罷了!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手搖紡紗機,也就是珍妮機,揭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紡織廠開始遍地開花。

瓦特改良的萬能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可是英國那麼大,過剩的銷量該怎麼辦呢?當然是賣到國外去!

於是英國為了奪取原料產地和消費市場,推行了殖民擴張政策,19世紀30年代,英國用鴉片敲開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誘導了當時的華夏人走向一條吸食鴉片的不歸路。

1840年6月,英國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鴉片戰爭,這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當年蒙古人留在歐洲的火藥和投石機被西方人當做寶貝一樣珍藏學習。

而鴉片戰爭期間,英軍繳獲的清軍火器,卻被拋入大海,因為那些火器太過劣質了!

清軍的武器是什麼他們的主要武器竟然是傳統弓箭!

火器是火繩槍和紅衣大炮!火繩槍是英國淘汰下來的,紅衣大炮那是明朝留下的老古董,兩百年前的老古董!】

清朝以前的人只覺得世界是虛幻的,這是在搞什麼?

這麼好的東西不應該世世代代的研究改進,好讓最精良的最強大的武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嗎?

那什麼英國不是帶著火器來過清朝嗎?清朝的皇帝為什麼不仿製更強大的武器呢?

秦朝

想到大秦如今的工藝根本觸碰不到天幕所展示出來的西方技術,而那個清朝卻對觸手可及的科技棄之如敝履,嬴政就覺得生氣。

“蠢貨!蠢貨!”

漢朝

劉徹現在就想大呼天道不公,憑什麼那些個清朝皇帝那麼無能卻能接觸到那樣先進的武器!

而這麼努力踏實肯幹的自己,卻要被自家匠官嚴肅告知“陛下,因為工藝問題您這輩子都摸不到天幕所展示的那種火槍”?

憑什麼?他要鬧了!

清朝

雍正再次爆發,繼續抽打兒子,打完之後,又坐回龍椅,對著下面的大臣說道:“民間的火器暫不收繳了,現在最重要的是發展火器。去接觸那些傳教士,如果能得到火器的先進製造方法最好,另外,重金獎賞能夠改進火器之人!”

……

【而且因為清朝的閉關鎖國,加上各種愚民政策,八國聯軍打入大清時,面對著華夏發明的火藥火器,華夏百姓竟然害怕到以為是什麼邪魔。

華夏發明火藥的時候,何曾會想到,日後竟然會被人用火藥敲開國門!

清朝人愚蠢嗎?

不是的,西方科技傳進華夏時,清朝的皇室就已經接觸過了。

康熙會的東西可太多了,可就是因為知道的多,所以才會擔心這些東西會影響到封建皇室的穩定。】

康熙有一種極大的無力感,終究是他做錯了!

他怕國有內亂所以銷燬收繳民間武器,不讓漢人研究火器,可是他卻忘了,國的外面還有虎視眈眈的兇惡巨獸!

他想要穩定大清的行為,成了壓死大清的稻草,怪不得,怪不得大清如此不得人心!

他甚至在想是不是因為他覺得火器的差距可以用人數去彌補,才會導致後代越來越不重視火器的。

【怎麼說呢,即使在最後,清政府也是一心撲在維護清朝的統治上,明明列強都開始瓜分華夏土地了,清政府還是把漢人當做自己的敵人。

這真的很神奇,但視庶民為仇敵這一點也的確是古代皇權的通病,大哥不笑二哥了,只能說,這樣的朝代,亡了不冤。

當然啦,一時的落後不要緊,只要肯追趕,那也是來得及的。

比如隔壁的日本,在一開始華夏與日本也算是難兄難弟了,華夏在這邊被英國佬欺負的時候,日本也被美國佬盯上了。

一個鬣狗撕開了口子,就會有更多的鬣狗聞到味道,其他的西方列強緊隨其後來趁火打劫,華夏和日本就這樣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苟延殘喘。

於是華夏和日本紛紛開始了自救。

日本反應的很快,在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後,他們開始了軍制改革,他們認識到不足就去改正,創設海軍傳習所,開設講武所,訓練槍炮劍術,還學習西洋佇列,還建成了未來會給華夏帶來巨大災難的重要軍工制鐵廠——長崎制鐵所。

其實大清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沒差幾年,但日本的明治維新使日本從弱變強,他們雖然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但是及時追趕,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彎道超車,超越了華夏。

而此時的清朝卻在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後,還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想著什麼“攘外必先安內”,他們將大量的精力和銀錢投放在鎮壓華夏的農民起義軍,於是又錯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清朝

乾隆氣憤地說道:“攘外必先安內,這有什麼錯?大清危亡之際,那些刁民不想著一起向前,反倒是要搞什麼起義,這起義不平,和外人打起架來豈不是腹背受敵?”

“陛下說的有理!”捧臭腳的繼續跟上迎合。

但是也有大臣心中腹誹,說的什麼話?歷朝歷代,但凡百姓活得下去,哪有起義的?

【日本這個國家吧,向來是誰強誰是爹,華夏強的時候,日本全盤漢化,天皇會學習儒家文化,歐美強的時候,日本就直接西化,天皇也要學習德語。

等到日本的工業革命成功並在日本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發展後,日本開始不再遮掩自己的野心了,他們的實力達到之後,第一個目標,就是曾經的大爹——華夏。】

唐朝

聽到天幕說曾經的華夏是日本的爹,武則天只覺得膈應極了。

日本這個名字是她同意改的,日本來使每次來大唐都要學習大唐的文化和政治措施,她現在只覺得被自己養大的白眼狼長大後反而噬主的舉動噁心到要吐了。

大唐從未虧待過任何一位遣唐使,大唐的民間也未曾對日本人有過偏見,佛寺更是有僧人東渡傳授了眾多的佛教文化和科學技術,結果做不到知恩圖報就算了,反倒是在強大後侵略華夏!

明朝

朱元璋憤怒極了,只要想到自己給出去的那些錢財可能資助了日本發展經濟,就覺得滿身的不自在,“日本讓咱不痛快,咱就讓他也不痛快!”

這回,日本從他手中討走的東西,得幾億倍的償還回來!

……

朱棣也是氣瘋了,日本在他面前向來謙卑,他甚至還誇過日本“海東之國未有賢於日本者也”。

朱棣現在就想給自己一個嘴巴子,讓自己瞎說話!

“不行!朕要御駕親征!”

“爹!不要啊!”

【野心這種東西總是欲壑難平的,日本開始不滿足於一地的侵佔,他們想要更加廣闊的土地,更加豐富的資源,他們開始想要東亞。

在日本不斷地發動侵略戰爭時,清廷還在忙於爭權奪利呢!

後來,清廷看到日本因為明治維新的成功,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強國,也想學習一下日本,搞一搞“君主立憲制”。

結果可想而知,清廷從上到下都腐朽至極,國破家亡哪裡有自身利益重要呢?

在平民百姓不知道什麼是“選舉”,絕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時候,搞什麼民意代表選舉,這和過家家有什麼區別?】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先婚後愛:霸道老公輕輕來

海之星辰

這下誰還能分清到底誰有病

瀾七

頂級愛豆愛上我

龍年寶寶會暴富

全球冰封,我打造了末日安全別墅

倔強的玉米汁

崩壞,老畢的奇妙冒險

我老畢打錢

要命,誰讓他們闖蕩江湖的啊!

墨玉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