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

【請選擇您本次要觀看的影片】

看著眼前突然出現的字,正在忙著安撫人的劉徹嚇了一跳,見周圍人似乎都看不到,就細細打量起面前的文字來,他的記性不錯,有兩個方塊上的圖似乎是之前見過,感覺沒什麼危險,劉徹就跳過這兩個方塊,點在了另一個方塊上。

下一秒,天幕就再次浮現,隨之出現了那個女孩,清揚的女聲也響起。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姜姜呀!

我昨天的時候刷到了一個古法造紙的影片,不得不說這玩意是有點解壓的,不過我碰巧看到了一個評論,說“造紙術的出現是歷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件之一”

我當時的感覺就是,哎?有這麼重要嗎?

後來想了好久才想明白,沒有造紙術,就沒有便宜文字載體,沒有文字載體就難以形成文明。

沒有文明,人類自然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有過去有未來的活著啦!

所以姜姜就想借著這個想法簡單嘮嘮造紙術和它所承載的語言文字,不過姜姜本人不是專業人士,說的肯定很短淺,觀點也極其個人,歡迎大家指正但請輕噴,比心~】

已經有了造紙術的朝代對這個話題有些摸不到頭腦,沒有造紙術的朝代那就是狂喜了,太好了,終於可以知道這個紙張的做法了,有了紙那麼書籍文化政令就更好傳播了!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我們最早的文字,被記錄在龜甲和牛胛骨上甚至銅鼎上,它們的作用是與神溝通,用作占卜吉凶。

這時候的文字,被認為擁有神異,只有巫覡和貴族可以掌握。

但是,拿生物和銅做為書寫載體,別說刻著有多費勁,更大的問題是這些載體也很稀缺。

一片龜甲,就那麼大,能寫幾個字,青銅器是大了,可大又能大多少?更何況青銅器的鑄造更為困難。

所以那時的巫師和貴族們在寫字的時候,會想辦法將口語簡化,刻字如金,甚至犧牲了文字的連貫性,我們現在聽那些文言文就會覺得古人的文章真是佶屈聱牙。】

天幕緩緩出現了一片龜甲,並配上文字和翻譯。

甲申卜,殻,貞乎婦好先登人於龐

武丁卜辭問:命令婦好為王的先導,從龐這個部族徵集兵員嗎?

【這樣讀起來非常不順口的文字,就是由於書寫載體太過於受限導致的。

而自從有了語言,便有了語言差異,氏族社會時期,中小民族眾多,部落林立,交流不便,形成了各自有特色的方言也是正常的事。

歷史進入有文字記載的商周時代,這個時候雖然已經逐步形成了相對較為穩定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語言的差異還是很大的。

《禮記·王制》中就有記載:“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慾不同。”雖然不知道記載的究竟是哪五方,但他們的語言是不通的。

《左傳·宣公四年》中記載:“楚人謂乳谷,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鬥谷於菟。”這說明了這說南北方不但是語言有別,詞彙也有區別。

由此可見當時不同地區的方言差異很大,給人們的交際帶來了很大障礙,這自然會影響到政治、經濟、文化的更進一步發展。

於是,周王朝建立以後,不但統一了文字,在語言上也下了功夫。由王畿向各地推廣文字教學,使各地通其音義,撣人及掌教等官,把口語的宣傳和文字宣傳結合起來。

而要做這項工作,先得由貴族子弟做起,畢竟人家能夠掌握規範字型、標準讀音。

而且周朝還設立了譯官,這些譯官將各個地方的方言譯成標準語,也就是說“雅言”。

“雅者,夏也。”“夏”是西周王畿一帶的古名。

所以這個“雅言”實際上就是王畿一帶的方言,也是周王室所用的語言。

“雅言”的出現,也標誌著漢民族共同語的初步形成。】

“周朝雅言?”

宋朝

趙匡胤只覺得新奇,他居然在聽千年後的後人, 講千年前的古人怎麼寫字,怎麼說話, 這可真有意思啊!

原來史書中所記載的商周,和現在有那麼多的不同?

這些慢慢觀看那些文字,也算是體會到了天幕所說的古字的“佶屈聱牙”。

【雅言的出現,對周朝穩固統治奠定了很大的基礎。

畢竟人是很喜歡透過異同點來找小團體的,而語言不通,便省掉了多餘的步驟,說著一樣的話,就是自己人!說著不同的話,那就是外人!

語言偏偏還具有傳染性,若只有單薄的語言,周人分封到地方的後代,幾年後語調就會得變的面目全非,那這些因為是 “自己人”才得以分封的諸侯王那時還會認同自己是周王室的 “自己人”嗎?

可如果語言和文字結合在一起,文字有了語言做基礎,那麼他們無形之中就有了羈絆。】

【雅言的出現在便於交流的同時,也將貴族和平民區分開來。

上層的貴族說著雅言的時候,底層的百姓或者說底層的奴隸們在勞作,說著的簡單口語方言,那麼在一個地區就有了兩種不同的語言。

當然了,在商周時期,文字的載體也發生了劃時代的變革。

竹片,取材簡單,一根就能抵上一片龜甲,於是人們能夠記載的文字,井噴式發展起來。

而文字,也從向神靈溝通轉向了對歷史的記錄。

因為有文字記載,無論是百年後亦或是千年後,都會記得曾經發生的事,這就是文以載史!】

發生的事,千百年後也會有人記得?

對啊,這天幕不就是講解這些事嗎?

天幕不只是記得君主貴族,還記得大夫,記得普通的百姓!

他們也是那後世所稱的歷史中的一員!他們——正在製造歷史啊!

【不僅如此,竹簡還開始參與社會的構建,比如,鄭國的子產‘鑄刑書於鼎’,這是我國第一部成文法典。

後來鄭國大夫鄧析為宣揚自己的主張修改舊法,另編刑書於簡牘,史稱:《竹刑》。

此後,各國相繼出現了成文法,這便是文以載法!】

也推動了春秋時的思想繁榮,百家爭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上世親親而愛私,中世上賢而說仁,下世貴貴而尊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兼相愛,交相利……”】

天幕上一一出現了當時的諸子百家代表思想。

陰陽家, 五行之說。

縱橫家, 合縱連橫。

雜家,博採眾議, 兼收幷蓄。

農家, 民並耕而食, 君與民同耕。

兵家,論戰。

醫家,行醫治病。

……

各學派的傳人也激動起來,原來……原來即使是千年後,也會有人記得先賢之說!

會有人記得,在千年前,曾經有人為了自己的理想信仰努力過!

不僅僅是他們,隨著天幕放出的思想越來越多,各朝的文人也屏住呼吸,仰頭望天。

縱然有些內容與他們所處的時代相悖, 他們也靜靜的看著,這就是先賢們的學說啊……

原來, 春秋戰國時期居然有這麼多的思想,每一個都如此的璀璨,而我們卻毫不知曉……

【文字是治理國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文字的載體也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最早的甲骨文,由於書寫材料的限制,致使上下層語言開始不同。

但竹簡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點,它廉價易得,能夠讓更多的人學習寫字。

同樣因為這一點,語言也開始變得流暢起來。

比起之前的甲骨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是不是就流暢很多,也要易懂不少?

而到了統一之後的秦時,想做基層官吏,都得要識字才行。

在這時候,雖然知識還是被貴族壟斷的狀態,但文字卻已經不再是貴族的專屬了。

當然了,要說起文字的發展,我們就不得不提春秋戰國時期那各有各發展方向的文字了。】

秦朝

天幕提起文字,嬴政又想起了那些年的讓他頭痛的事,秦文寫出來的政令,六國人根本就看不懂,這讓政令往哪兒傳!

“不書同文,大秦根本就無法治理天下!”

【周早期的金文比較接近象形圖畫,隨著時間的發展,周後期的金文開始簡化,也就是線條化、平直化,這增強了符號性,使得書寫變得容易起來。

早期,周朝統治還有向心力的時候,文字的發展還算是有一個標準。

但是後來,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文字使用的越發廣泛,各國也就開始了文字的簡化。

而那個時候作為名義上的統治者周朝已經不具有統治能力了,在沒有標準的簡化要求之下,各個國家就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改,五百年下來,直接出現了嚴重的文字異行。

一個字有七種寫法都是基礎版本,高階版本那就直接數不清了,統一之後的秦吏有多崩潰可想而知!】

說著,天幕緩緩展示出一張七國文字的對照表。

為首的,是現代的“馬”字,繁體的“馬”字,後面的文字按照國家排列。

劉徹看著天幕上的文字,直接張大了嘴巴:“這居然是同一個字!”

李世民也擰緊眉頭:“六國文字,竟能相差到這種地步!”

六個剛打下來,文字不一、度量衡不一、馳道不一、秦吏不足的國家!秦始皇那是吃丹藥吃死的嗎?那明明就是累死的吧!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凹凸世界,勵志勇敢!

姜糯米呀y

尊嘟假嘟,小師妹苟的不擇手段

元氣小甜餅

夢瞳

酸柑

規則怪談我能破局

檀然

木筏求生:我變成了鋼鐵終結者

輓歌少年被佔用了

戀綜:心動時分

貪吃的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