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封建社會的巔峰時期,也是集大成時期。各種文學、藝術,還有醫學都是在對前朝進行總結,這也意味著明清時的風氣是保守派佔據上風。

而且創新是需要冒險的,在動不動就搞文字獄的清朝,去繼承有跡可循的經典肯定是要比創造新理論更安全的。

但與時代相悖並不代表就是錯誤的,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多年之後,吳有性的觀點被現代醫學所證實,《瘟疫論》極大地推動了疫病學的發展,溫病的辯證法論治體系不斷完善,誕生了中醫學領域的新學科——溫病學。

吳有性提倡的“癘氣說”突破了傳統的“六淫說”,與現代醫學的“微生物學”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時至今日,他依舊是在中外醫學界備受褒獎的醫學大師。】

“哈哈哈哈說得好!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吳有性聽到來自後世的讚揚仰天大笑,沒錯,時間會證明,他才是對的!他的理論走入到了新的領域中——溫病學!

【非常可惜的是,一代瘟疫學大師的吳又可死於清軍的屠城,那時候意氣風發的努爾哈赤肯定沒想過他的子孫被天花困擾了好幾代吧。

滿清作為漁獵民族進入中原,首先不適應的就是中原的疾病,而他們大肆屠城後那些無人收殮的屍體,就是疫病最好的溫床。

偏偏最有能力救他們的醫學名家被他們殺死了,這誰不說一句報應呢?

但從發展的角度看,清朝死於傳染病的皇帝宗室貴族加起來也比不上吳有性的重要性,因為就在這段時間裡,西方經歷著一場鉅變,這場變革讓西方的醫學後來居上。

在這個各個國家都在求進步求變革的時代,那時的華夏統治者卻在為了自已的目的大搞屠城和文字獄,最終,他們也只能為自已的自以為是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是坑苦了百姓。】

各個時空下的聰明人都聽出了這話的言外之意,華夏發展了千年的醫術,一場鉅變就使其後來居上,那這會是隻限於醫學的變革嗎?

而且別的國家都在追求變革進步,未來的華夏卻止步不前,若有朝一日,那些發展起來的海外蠻夷覬覦著華夏的地大物博,那時的華夏可能抵抗?

天幕總是說什麼世界上,日本之類的,若是後世也是天朝上國,何須在意其他小國的評價?只能是後世華夏落後於其他國家了。

他們不敢去深究那些不太好的猜想,只能轉移注意力去唾罵那個沒用瞎造孽的努爾哈赤。

就連清朝皇帝都不知道怎麼說了,天幕說話難聽,但這個當初的那個剃髮令給他們這些後來的統治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天知道他們這麼大搞文字獄是為了什麼?

【清朝的名醫還有一位徐大椿,這位大哥也是狠人,家人多病,父親遍請名醫診治,結果弟弟還是相繼不治而亡,父親因此悲傷得病,終年醫藥不絕。

他深感醫學的重要性,於是憤而學醫,他把家藏幾十種醫書拿來讀,朝夕披覽,日久通其義。從他開始學醫的五十年中,經他批閱的書近千多卷,泛覽的書萬餘卷。

徐大椿認為從醫應該廣讀醫書,多加實踐,把書本知識與臨床實踐聯絡起來,這才不會落入窠臼,步入偏見。

徐大椿很強調“學古”,但又不“食古不化”,相反,還有“疑古”的精神,敢於批語前人的得失。在與錯誤偏見鬥爭中,他總結了如下經驗,凡讀書議論必審其所以然,要精思歷試,不能為邪說所誤。

徐大椿不僅在臨床實踐中印證書本的知識,而且結合實際,把前人的經驗加以整理提高,寫出了十幾部很有價值的醫學著作如《難經經釋》《醫學源流論》《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醫貫砭》《蘭臺軌範》《傷寒類方》等。

由此可見,清朝並非沒有名醫,但這樣標新立異的名醫在清朝的名聲也是兩極分化的,醫者們推崇他的醫學著作,但又不喜他對先人觀點的“抨擊”。】

天幕下的徐大椿表示無所謂,反正他是對的!那些人就是在背後說他狂妄又怎樣?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先人的知識也是自已研究總結出來的,又不是天給的,有錯漏之處不是應該的嗎?

何必在那裡一聽前人有不對就一副死了爹的樣子!

【好啦,清朝的病沒說沒大說特說的,大家聽過一嘴清朝八卦……清朝故事的人應該知道清朝story boy順治皇帝,傳說中出家去了的那位,當然了,根據官方記載和醫學文獻,順治是死於天花的,後面還有一個同治,也是死於天花。】

聽到天幕說起自家那位皇阿瑪的八卦,康熙閉了閉眼,反正他又攔不住天幕。

但是這個同治!因為自已得過天花,所以他自已推廣過過人痘法,雖然還是有死亡的風險,但既是他的後代,這麼多少還沒有拿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怪不得天幕說起清朝就連連搖頭,這後面的子孫和醫者只會學前人,不能自已動腦子嗎?

【順治皇帝了24歲就死於天花,留下自已的老母親和一眾小蘿蔔頭。

我一直覺得清朝的歷史是由天花創造的,因為順治是有八個兒子的,在最後上位的是非嫡非長,母親不受寵愛,外家不顯,年僅八歲的皇三子玄燁。

為什麼呢?他挺過了天花啊!

順治死後,康熙上位後吸取教訓,親自研究流傳下來的人痘術並且推廣。

明朝中期出現的人痘法活人無數,而且後來出現的牛痘法也受到了人痘法的啟蒙。】

天幕下正在那裡寫寫畫畫的農人有些猶豫,“聽上去這個牛痘法更好啊,咱們還要抄這個人痘嗎?”

“老二,你家有牛嗎?”

“……”沒有,十里八村就沒見過牛長啥樣!還是用人痘法吧,雖然牛痘法可能更好,但是出痘的人更好找一些。

【提供了消滅天花的途徑——種痘,也是華夏古代醫學對世界的貢獻之一。

康熙時期,人痘法經過推廣之後,西方各國收到訊息後特地過來學習,然後傳播出去。

俄羅斯當時正在流行天花,葉卡捷琳娜大帝為了推廣人痘術,親自嘗試接種人痘,9天后,葉卡捷琳娜大帝痊癒。

經過了女皇的親自嘗試,人痘術也從此開始在俄羅斯普及,有效的遏制了天花的蔓延。

英國駐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年輕時曾患過天花,所以他知道人痘法後,將人痘法帶到了英國,並且勸說卡洛琳公主推行人痘法的人體臨床試驗。

卡洛琳公主讓數名死囚接種後觀察,此後死囚全部存活並且得到釋放,而人痘法也開始在英國確認和流傳。】

醫者們對牛痘術頻頻點頭,抄寫之餘也開始琢磨起這個人痘牛痘的原理來。

但有些人的注意力就不在這裡了,“女皇?女人還能當皇帝?”

“就是,怪不得是蠻夷!”

“女人哪裡能管好國家,哪裡懂什麼政事?”

“牝雞司晨!”

而另一邊的武周, 武則天看著天幕,手指輕點桌案,“女皇、貴族夫人、公主,外邦的女子能有此作為,大周的女子應該也可以!”

說著又看向身邊的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這件事交給你們兩個去做,若是做的好,沒準百姓們就得給你們蓋廟了。”

“要是我們做得好,母親也讓我們做個痘疹娘娘!”太平公主也是爽朗一笑,直接將推廣痘術之事接了下來。

上官婉兒也跟著笑道:“到時看看牛痘術的操作,若是條件夠便種牛痘,若是條件實在不夠再使用人痘。”

“好!”看著兩人朝氣蓬勃的樣子武則天心情大好。

【葉卡捷琳娜大帝去世後的第二年,牛痘術發明了出來,發明者是英國的醫生詹納,他發現牛奶工不會得天花,牛奶工從出痘的牛身上感染輕微的痘症也很快就會痊癒,於是詹納開始試驗。

1796年,人體試驗成功,從此安全的牛痘術逐漸成為主流,甚至在19世紀20年代左右重新進入華夏,廣州十三行就曾有牛痘術使用的記錄。

人痘術的推廣有康熙和葉卡捷琳娜,而牛痘的推廣同樣有一位皇帝,那就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一世。

1804年4月,拿破崙釋出種痘令,勸告國民種痘,第二年命令軍人必須接種,只有患過天花病的例外。

強制接種快速且有效,及時遏制了天花在法國的流行,其後各國效仿。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次強制免疫。

1980年世衛組織宣佈消滅了天花,人類終於不用再被天花奪去性命了。

這是華夏參與“全球化”之後給予世界的一大貢獻,也是華夏老祖宗留給後世子孫的一大饋贈!】

天之下的各個時空,傳承了人痘術的醫者們也是挺起了胸膛,正是因為他們一代代的研究與傳承,才讓人痘術造福後人,才有了後來造福世界的牛痘術。

現在有了天幕,他們也會盡快讓牛痘術面世,讓大唐\/大宋\/大元\/大明\/大清的人不再被天花所困擾,更加的健康長壽!

【說完了中醫的貢獻,也不得不去提一嘴現代的“中醫無用論”,中醫無用的這個論調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中醫的裹足不前,混亂年代的無證行醫,人們的崇洋媚外…… 】

中醫無用?各個時空的中醫都激動起來。

“什麼中醫無用?難道後世之人生病不看病嗎?

“難道是後世的醫書失傳了許多,才會被人懷疑?”

“就怕後世大夫止步不前,用幾千年前的知識去治療新的病症,那不就是害人嗎?”

【論打擊中醫藥,就不得不去提一提清朝的道光皇帝,

公元1822年,也是道光在位的第二年,他突然下旨禁針。要知道,針灸自古就為臨床常用的治病方法,亦被皇室和太醫院廣泛採用,那道光為什麼要廢除針灸呢?

其實沒有文獻記述和解釋過這件事,歷史學家透過考證清廷有關歷史文獻資料,認為道光可能是因當時清廷的危機,為保自身安全才採取的禁針。

畢竟道光的旨意中也有說“然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

道光一方面承認針灸的由來已久,卻又將之永遠禁於太醫院,太醫院的醫官們,也是敢怒不敢言。帝王在太醫院明文禁止針灸,這對中醫的傳承是多大的打擊,從後世的針灸學家們屢屢提起這份\"禁針詔\"就可以看出來。

不過幸好針灸的療效確切,又具有簡、便、廉的特點,所以針灸在民間依然有著廣泛的生存土壤。】

“廢物東西!這是誰的子孫?當年朕生病,太醫院束手無策,用了洋人的藥物才痊癒,朕也沒說殺光太醫院的無能太醫!”

康熙將杯子狠狠地摔在地上,破口大罵,這廢物東西真是丟人!醫學保守不發展是一回事,打擊醫學是另一回事啊!

別說康熙,就連一向自傲的乾隆都很是無語,畢竟乾隆也曾組織過人編纂過醫書《醫宗金鑑》,《醫宗金鑑》圖、說、方、論俱備,歌訣助誦,內容豐富,概括了當時華夏幾乎所有的疾病,一經頒佈,從朝廷到民間暢銷了很多年,這可是乾隆自得的功績之一。

沒想到後世子孫居然廢除了針灸,這是不是在打擊中醫另說,但肯定打了他這個祖宗的臉面,廢物東西!

【道光皇帝是一位平庸的皇帝,他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也曾為挽救清朝衰落做過努力,比如整頓吏治、鹽政、海運、叛亂、甚至禁過鴉片,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著實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他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公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十年道光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習西方,振興王朝的措施,渾渾噩噩的在富貴窩中活到了69歲。】

關於這場戰爭,姜瀾溪沒有講太多,可天幕下的清朝皇帝們卻被氣得不行,一邊下令讓太醫院編纂醫書,朝廷會印刷之後傳遍天下;一邊召集大臣來開會,這個什麼鴉片戰爭。

大清居然輸了,他們得有些危機感了,大清該如何發展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路上的那些夏天

辰國的楊氏

彼岸島48天后

吃麵不吃蒜香味少一

野性的格調

草之微

可可兮的楨寶

愛吃忌廉湯的韓老爺子

默然入夢

酒月小淺

排球:我們是為了勝利而來!

也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