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閱讀須知:本小節所使用的氣溫資料以及氣候變化均來源於相關學者公開發表的論文,不同學者之間的觀點會有一些不同,所以有不同意見請禮貌指正,謝謝!

【哈嘍!寶貝們!我是你們的姜姜呀!

這是一張歷史各朝代氣溫序列圖。

我們仔細觀看,就可以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古代朝代的變遷與氣候的變化也是有很多“巧合”。】

各個朝代的百姓也準時地觀看起了天幕,只是這個奇怪的圖形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個圖是什麼意思,怎麼有些看不懂啊!”

“這曲折的線條是什麼東西?”

【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經在1932年對戰國後的華夏內戰進行了統計,發現存在明顯的動亂——治亂週期,並指出與氣候的變化可能有相當的關係。

而相當多的案例也證明了歷史上人口的波動與遷徙,經濟波動,社會變化,乃至朝代更替,均與氣候變化存在著密切且複雜的對應關係。

為什麼會這樣呢?氣候的影響真的就那麼大嗎?】

三國

諸葛亮點點頭道:“的確如此。”

這些年來,天氣變冷,大旱大蝗,各種天災不斷。

再加上靈帝的各種操作……

百姓們活不下去了,便開始參與各種起義,漢家根基就此被毀,他們也變成了亂世人……

【我們都知道,太陽的活動是有周期的。

在太陽輻射高峰期時,地球的氣溫就相對較高,更加適合動植物的生存,度過高峰期,太陽輻射驟然減小,小冰期就到來了。

迄今為止,華夏一共經歷了四次小冰河時期,而且每一次都伴隨著戰亂。】

“太陽輻射,這都是什麼?”

“聽不懂啊,但是好像是在說每過一段時間就睡變冷!”

各朝代的天文學家們狂喜,張衡滿臉渴望,祖沖之面前的紙張滿是默契,郭守敬更是伸長了脖子,恨不得鑽進天幕中,讓姜瀾溪多說一些,說具體一些。

【我國的第一次的小冰河期在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第二次在東漢末年、三國、西晉,第三次在唐末、五代十國、北宋初,第四次是明末清初。

每一次小冰期出現,都會造成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乾旱,使糧食大量減產。

而糧食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氣候變冷所造成的糧食減產,會動搖社會的穩定。

與此同時,小冰期也會破壞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態環境,迫於生存壓力,北方的遊牧民族也會揮鞭南下,向富饒的中原地帶進軍。】

被天幕點了名的只覺得絕望,這可是天災啊!哪是人力可以對抗的呢?

一時之間,原本還高高興興觀看天幕的百姓們,此刻已經開始嚎啕大哭,讓人聽之落淚。

漢朝

劉徹臉色有些不好,“匈奴人不除盡,未來恐怕會再次成為大漢的敵人!”

霍去病意氣風發的拱拱手,道:“陛下,臣請出戰,定將匈奴斬草除根!”

劉徹搖搖頭,匈奴南下是因為他們的家園因為天災被毀,那麼只要他們想活,就一定會想辦法。

於他們而言,南下入侵,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

草原上民族眾多,唐宋時期的外族似乎都是不同的,若是不能從根源上緩解,那麼後世子孫依舊逃不過異族劫掠。

可這有什麼辦法呢?

後世……後世又能給出什麼辦法嗎?

【以史圈 “燙”朝——大秦為例,戰國時期,關中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非常利於農業生產。

那時的秦人採用商鞅的利農措施,鼓勵對關中的開墾,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三晉人口湧入關中,為秦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充實的人力資源。

到了戰國末期,居於關中平原的秦國經過長期的發展,在農業生產上逐步超越了其他諸侯國。】

“哎?不是說秦是虎狼之國蠻夷之地嗎?”年幼的孩子不解的向父親求問道。

“那不一樣,《戰國策》就記載過秦國“以牛田,水通糧’,糧食儲量在那時就已經達到了積如丘山的程度。”男人撫著自已的鬍鬚,向兒子說明秦國的富饒。

【《史記·食貨志》記載關中地區是“天下財富,關中十居其六,關東居其三”。

而這樣發達的農業生產和繁榮的社會發展也成為了秦完成國家統一的雄厚基礎。

但是好景不長,從公元前212年開始,秦朝的氣溫逐漸降低,數年的低溫使得莊稼減產。】

嬴政頓時就嚴肅起來,怎麼會這樣?

雖說這幾年的確不如往年溫暖。但情況變化並不大啊!

蕭何有些奇怪,這不對啊,按照天幕所給的圖片來說,秦所處於的時期應該是較為溫暖的才對啊!

姜瀾溪這時也說到了這裡。

【先秦大部分時期都處於溫暖期,但是這其中也存在短週期的氣候突變。

而始皇在位的最後一年,氣溫直接迅速下降,並且在之後的數年持續下降,降幅達1℃左右。

氣溫的降低,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農業生產。

劉邦佔領咸陽屯軍於霸上時,當地人民還可以向漢軍提供牛羊酒食,關中的糧食甚至可以保證軍隊糧食的供給。

可就在短短一年之後,關中就出現了人相食的慘重饑荒。

土地肥沃經營多年的關中是這樣,那麼其它地方想來只會更慘了。】

嬴政的臉色更加陰沉,本來大秦的統治就不穩定,現在好了,提前知道了未來幾年的大體氣候與災害。

雖然提前知道了就好想辦法補救,甚至是提前預防災難的發生,但是這種心一直懸著的感覺並不好。

天幕啊天幕,你為什麼不能只讓我一個人看見呢?

【當然我不是說氣候的變化是這一系類事情發展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氣候的變化只是導致秦末社會動盪的因素之一罷了。

也不只是秦朝,大部分朝代都是這樣的,在暖期和冷暖轉換期達到了相當好的“成績”,比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而到了冷期的時候,國家又會出現大動亂甚至會導致國家的更替。】

劉徹:“說起來還真是這樣,朕記得小時候,氣候的確更好一些。”

有一老臣上來接茬道:“的確如此,先帝時期的氣候的確要比現在更加暖和一些,這些年也的確沒有往年愛下雨了……”

等會兒……

怎麼有些怪怪的?

大臣們面面相覷,總感覺心中有些不太好的預感。

【就比如代秦的漢朝,經過了西漢前期的寒冷之後,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文景之治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氣候相對溼潤、降水相對豐富的時代。

史書記載,漢景帝至武帝初期,農業生產社會、經濟和人口的發展都達到了這一時期的頂峰。

而隨著氣候的回暖,降水的增加,農耕區的界限向北推移,兩漢先後向河西四郡、西域都護府等地大量移民,實施屯邊的政策,向北推進農耕區的範圍。

而那時野生竹林的分佈範圍最北端已經到達了現在的內蒙古鄂爾多斯,漢中地區還生活著大象。】

唐朝

學子們也在觀看天幕的聚會中紛紛交流起來,

“因為降雨量增加,即使是北方也可以耕種,為了不浪費土地,就會遷徙至那邊,開墾種地存糧,但是等到了降水減少呢?”

“降水帶會南移,在北面的農人大概會迴歸南方。”

“我認為不止如此,既然農作物不好生長,那麼植物……那些外族人養馬的地方恐怕也會寸草不生了。”

未盡之意盡數斂下,身邊人自然也不是傻子,不再多說,紛紛附和起來。

“正是如此。”

“正是如此!”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頃刻心動

酒間花

天命未定

棲江

祈慕

時湎

第七次再見

滿洲

非凡世界之七界島

紫月國的陳小姐

劍中第一帝

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