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才不管那個,她要保的人,誰也別想動。

大臣們也開始為這件事站隊,此時朝堂上新黨已經被打壓出去了,而舊黨大致可分為蜀地的蜀黨,洛陽的洛黨,北方勢力的朔黨。

蘇軾是四川人,本就屬於蜀黨,所以蜀黨是保他的,朔黨則站在洛黨這邊。

各個黨派之間互掐,和蘇軾有關的黃庭堅、秦觀這些人也是被不停的彈劾,如果他不離開朝堂,那麼這些人就會一直被這樣攻擊。

所以厭倦了爭鬥的蘇軾自請離京,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終於是離開了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當然了洛黨也沒贏,高滔滔直接出手免了程頤崇政殿說書的職位。】

“哈哈哈哈哈該”

“再次來到了杭州啊”

李世民深深嘆氣,“這樣也好,朝堂爭鬥不休,不如到地方治理百姓,做些實事。”

【蘇軾在杭州做知州的時候,看到了西湖的湖水逐漸乾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

所以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就率領百姓們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

他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又把挖出來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

天幕下的眾人似乎知道了天幕要說什麼,又有些不敢相信,只能抬起頭望向天幕。

姜瀾溪站在這座橋上很久了,一直給大家看著湖上的風景,說到這裡時,她又動了起來,向橋下走去。

【堤上有六座橋,俗稱六吊橋,以便行人來往。

而這長堤,後人為了紀念蘇軾,便將這長堤命名為“蘇公堤”,簡稱“蘇堤”。

春天的清晨,蘇堤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這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

轟——

果然如此!

蘇軾感覺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在心頭漾開,他眼前浮現水霧,拿手遮著眼睛,才避免失態。

杭州的百姓記得他,不是因為他大才子的身份,而是以杭州父母官的身份!

他何德何能被杭州百姓敬愛?他只是做了他該做的事啊!

很多臣子都是不敢相信,他們總是覺得想要留名後世太難了,但是現在他們突然發現了一條新的道路。

如果為當地百姓做好事,史書也許不記得,但是當地百姓會記得!這樣的銘記甚至千年不變!

【下了壓堤橋,就是蘇堤春曉的御碑,碑是太湖石,御碑正面是康熙親題的“蘇堤春曉”四個大字,背面則是乾隆御題七言絕句,側面還是乾隆題的疊韻詩。】

“乾隆真的是人菜愛寫的典範”

“但是這裡的風景好漂亮”

“乾隆下了幾次江南,怎麼又寫了這麼多”

【蘇軾跑出來是想要躲個清靜,但是跑出來也沒辦法避開黨爭,短短几年,蘇軾先後經歷了回京任職——潁州知州——揚州知州——定州知州。

雖然折騰,但是保護傘在,他的日子卻不難熬。】

“在朝堂,別人只能攻擊的身邊的人,在外地,別人就能折騰他了”

“保護傘在,他就好,保護傘不在了呢”

宋朝

宋神宗:“母后已經不年輕了,她還能掌權幾年呢?”

那個蘇軾又能過幾年好日子呢?

高太后也是嘆氣,人總是逃不過生老病死的,她活得過兒子,可活不過孫子,到時候大宋恐怕又會迎來一次震盪。

【1093年,作為保護傘的高太后去世了,哲宗上位,他支援變法,所以朝堂上又變成了新黨執政。】

李世民直接被噎住:“朕懂了,又被貶了是吧!”

【你們別看蘇軾那個時候被黨爭折騰的不輕,但其實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執政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也是十分繁榮的。

而且這是一個會為手下著想的人,高太后自已也知道孫子是變法派的,自已一死,朝堂就會變天。

所以在她病重時,還召集了大臣們見面,告訴他們要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避,讓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禍。】

宋神宗倒是很開心,他的死亡年紀就在那裡,幼子登基他是真的不放心,知道母后的能力,他也能放心一些。

而且天幕出現,母后可能會意識到變法的重要性,不再反對變法。

同樣因為天幕,她聽政期間也會有人一直將目光放在她身上,讓她有所節制。

某些大臣:“……”天哪!這樣的陣營老大是真實存在的嗎?

不推屬下頂包,堅決護著屬下,安排身後事的時候還不忘記下屬!

這是什麼神仙老大!

【果不其然,哲宗上位之後,變法派翻身,這時候上位的是章惇。

一開始章惇和蘇軾之間的交情還不錯,在烏臺詩案時,章惇為蘇軾說過情,但是在不同的政治主張下,兩人最後還是政敵。

所以他上位後年近6旬的蘇軾就被貶到了惠州去做遠寧軍節度副使。

蘇軾日夜賓士,千里迢迢來到惠州,受到了嶺南百姓的熱情歡迎。

蘇軾將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並修了一條長堤,是的,蘇軾這一生修了三條堤,一條在杭州,一條在潁州,惠州這裡就是第三條了。】

“蘇軾對西湖愛得深沉”

“我之前看蘇東坡新傳,感覺章惇有一種愛之深恨之切的詭異感”

蘇軾嘆氣,立場不同的兩個人,分道揚鑣是必然的。

要怪就怪新法實施的太快帶來了黨爭,官家……壓制不住黨爭之風!

【章惇也沒有就此罷手,三年後蘇軾又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

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蘇軾也是做好客死他鄉的準備了。

但是到了儋州後,蘇軾還是兢兢業業的發展當地。

他在儋州辦學堂,介學風,很多人不遠千里跑到儋州,向蘇軾學習。

而就在這個時候,朝堂再次變天了。

宋哲宗是一位猛男,但是他是真的短命啊!親政十幾年,人就這麼沒了。】

“儋州人有被冒犯到”

“蘇軾在儋州留下了很多痕跡呢”

宋神宗:“……”

猛男,大概是做的還不錯的意思。

但是這活得也太短了!

【公元1101年,徽宗上位後大赦,蘇軾也被調到了永州。他雖然離開了儋州,但是他的影響卻一直都在。

蘇軾來這裡之前,海南一直沒有人在科考中中舉,中原地區也一直沒有海南人做官。

知道蘇軾來到了這裡,培養了不少令自已滿意的當地學子,當地學堂的姜唐佐更是在蘇軾北歸不久中了舉。

宋元明清幾代,海南一共出了767個舉人、97個進士,海南的人文之盛,是蘇軾啟之。

儋州人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儋州至今還有東坡書院、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的留存。

東坡書院內有一座“欽帥堂”,用於當地文化人瞻仰、懷念蘇東坡功績。】

“還有載酒堂,那是蘇軾推行文教的場所”

“姜唐佐後來回家辦學堂了”

同僚見蘇軾晚年的生活坎坷,想安慰一下蘇軾,卻發現蘇軾臉上不見愁容。

同僚:“你不發愁嗎?”

蘇軾:“我活著的時候百姓愛戴,文人尊敬,給當地帶來了切實地改變,死後更是人人紀念,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值得愁的呢?”

同僚:“……”說的也是,要名聲有名聲,要功績有功績,一生雖然坎坷,但是貴人不斷,這樣的人哪裡輪得到他去同情!

更何況,有了天幕,他這輩子估計也是穩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與她上癮

匪醬

平凡生活的瘋魔

時常擺爛的野草

穿成農家女後生活風生水起

蒜蒜真香

帝王業:人間自是有情痴

蕪煙綠

紅綾火火的新書

紅綾火火

愛得靜悄悄

張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