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居然也有被明軍追得滿山跑的一天。

經過了千難萬險,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終於翻過了山頭,甩開了追擊的明軍,將殘部聚攏之後,才發現所有士兵加起來也就是四萬多人,這還包括一些漢人以及蒙古人。

真正的滿人也就不到四萬。

當初出征的時候,光是八旗子弟就有十萬人,現在可好,少了足足六萬。

建虜本來就人丁稀少,這下子算是傷筋動骨,大傷元氣了。

濟爾哈朗心疼的直接吐血了。

多爾袞也陷入了糾結之中,目前每個旗損失頗大,但由於自己沒有濟爾哈朗那麼倒黴,除了薊州之戰和與戚家軍的一戰外,就沒有經歷別的戰事,就連最後的逃命環節,也大都逃了出來。眼下的四萬多八旗兵,有一半就是自己的兩白旗的人馬。

也就是說,多爾袞現在完全有實力和其他六個旗的旗主叫板,當皇帝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不過,現在這個皇帝,還值得當嗎?

以前大清國勢蒸蒸日上,入主中原,取代明國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多爾袞才拼了命地想要謀取這個皇位。

然而經歷了這個大敗之後,上升的勢頭直接被打斷了。兵員減少,加上物資的短缺,以及還要防備明朝的反攻。

這個時間段當皇帝,純純是接手了一個爛攤子,累死累活不說,保不齊哪天就得當個亡國之君。

與之相比,還是讓福臨那個小娃娃當皇帝吧,多爾袞自己做個實權王爺,效仿伊尹霍光曹丞相,也挺好的。

濟爾哈朗見多爾袞遲遲沒有說話,以為多爾袞害怕回去承擔責任,便安慰道:

“此次大敗,全因本王指揮不力,本王難辭其咎,回去就辭了鑲藍旗旗主的位子。”

然後濟爾哈朗握住多爾袞的手,意味深長地說:“我大清如今損失嚴重,若想重振雄風,必須要有明主。福臨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多爾袞,你來當這個皇帝吧!”

多爾袞一臉認真地回覆道:“鄭親王說的是,眼下我大清可謂多事之秋,無論是軍事還是民生,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去擔任這個皇帝,也許能有所改變……”

濟爾哈朗一聽,不禁喜笑顏開道:“這麼說,你同意了?”

“雖說有種種好處,但是,我拒絕!”

看著多爾袞搖頭,濟爾哈朗直接傻眼了,“明明之前為了皇位,差點起了兵戈。怎麼現在又不想做了?”

多爾袞急忙解釋道:“鄭親王,你說說看,現在大清最需要的是什麼?”

濟爾哈朗有些迷糊,“最需要的?無非就是糧食、衣物,還有更多的將士。”

“不對,我大清最需要的就是穩定!只有穩定了,才能恢復發展。因此我才會拒絕當皇帝。”

濟爾哈朗更加糊塗了,“你當不當皇帝。和穩定有什麼關係?”

多爾袞耐心的向濟爾哈朗解釋了起來:

“鄭親王,你也知道,在出徵之前,有許多人是不服我的,甚至傳言為了阻止我稱帝,一些貴族還遇見了一個聯盟。”

“沒錯,是有這麼個聯盟,本王還是發起人呢!”

多爾袞白了濟爾哈朗一眼,繼續說道:“在他們心裡,下一位皇帝必須是皇太極的子嗣。只有這樣大清才能長治久安。”

“所以即便鄭親王你支援我,但其他人會不會真心認同呢?即便我多爾袞真的當了皇上,若是其他人心裡不服,不配了搞破壞,一直內耗下去,又何談重振雄風呢?”

“你說的……還真有點道理。”

濟爾哈朗心裡跟明鏡一樣,知道多爾袞是不想接手爛攤子,才編了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把自己搞得像聖人一樣。

只不過這個藉口實在是天衣無縫,濟爾哈朗也覺得,若是多爾袞稱帝,以索尼為代表的兩黃旗,肯定是面服心不服。

“既然你都想好了,本王也就不勸你了。”濟爾哈朗確實不想再摻和這件事情了,經歷了這次大敗,他只想回遼東安安穩穩當個閒散王爺,從此遠離軍政大事。

既然連最重要的皇位歸屬都達成了一致,多爾袞和濟爾哈朗雙方一合計,明朝是待不下去了,乖乖回遼東吧。

只不過回去之前,還有一件事要辦。

“鄭親王,你說咱們這麼空著手回去,族人們這個冬天該怎麼過?”

濟爾哈朗對此早有計劃,“既然明國這裡搞不到油水,那就去朝鮮。苦一苦朝鮮的百姓,罵名由他們的國王來擔。”

多爾袞聽了,豎起大拇指,“這個主意不錯,打不過明國,還打不了朝鮮嗎?”

於是乎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帶著殘存的兵馬,就此撤退,奔著朝鮮殺了過去。

很快,建虜退兵的訊息就傳到了京城。

百姓們歡欣鼓舞的同時,關於這一次擊敗建虜的過程,卻是越傳越離譜。

“聽說了嗎,薊州之戰,總兵白廣恩請了得道高人,直接施法放雷。”

“你那個也太假了,什麼道士這麼厲害?分明是人家宋應星造出了天雷,送到了薊州城,才打敗了建虜。”

“天雷是個什麼玩意兒?老哥細說。”

“我表哥的鄰居的遠房親戚,是在兵仗局當差的,據他說,有一次太祖給宋應星託夢,在夢中太祖向宋應星介紹了天雷的做法,夢醒之後,宋應星就這麼做出來了。”

“太祖託夢?那肯定是個厲害玩意兒。”

“廢話知道什麼是天雷嗎?就是直接把天上的雷電做出來了,你們凡人不懂。”

“行了行了,說的你好像是神仙下凡一樣。”

“對了,聽說當時還有一支建虜的軍隊,爺被打得挺慘的。”

“沒錯,那夥人更倒黴,太祖直接請了天兵天將,殺得他們屁滾尿流。”

“可不僅僅是天兵天將,連中山王和開平王都被太祖派下凡間了。”

“怪不得建虜打不過呢,原來是中山王顯靈了。”

……

相比於民間各種離譜的傳言。朝堂之上卻嚴謹了許多。

目前就知道薊州守將白廣恩,看著兵仗局研發的手榴彈,擊退了多爾袞。

至於濟爾哈朗是如何敗的,朝堂諸公沒有一個答得上來。

因為他們心裡明白,目前的大明,所有的軍隊都不可能在野戰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擊敗建虜。

太祖大點兵之類的當個神話聽就行了。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陛下私底下練了新兵,並且卓有成效。

於是乎有的大臣就感慨道:

“沒想到陛下心思如此之深,行動如此之隱秘。若要擊敗濟爾哈朗的七萬大軍,至少也得訓練出五萬精銳。這麼龐大的數量,廟堂的袞袞諸公,居然沒一個發現,陛下越來越有太祖之風了。”

只不過,這個大臣口中有太祖之風的皇帝,現在正在太廟,美滋滋地向太祖道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我當反派?可朕是皇帝啊

迷失失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