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方對派出所長楊碧華的好心忠告,倒也沒當回事。他心想鎮長鍾暄文就因為吃飯他先離場這件事情有想法,那又怎麼樣?大不了他在工作中給自己穿點小鞋,別的?路北方還真不懼他。

事實上,鍾暄文在這事上,真沒有明面上的動作。他雖然說話莽撞,但腦瓜子可不笨。

當時路北方不給他面子,在飯桌上提前離場,氣得他臉色發青。但酒醒之後,細細掂量,知道這事兒自己也有欠妥之處。

何況路北方的簡介,他也看了。此人系行伍出身,個性耿直,又在政府辦上過班,熟知縣裡的幹部,鍍金的條件明顯,自己得罪他,沒必要。

但是,鍾暄文就這事,還是心存氣惱的。

他覺得路北方不給自己面子,也沒陪自己好好喝酒,又不會玩牌,那就不是一路人。以後對這樣的人,自己不理他、也不惹他,直接將他架空,放在鎮上自生自滅。

因此,第二天上班之後,鍾暄文像沒有前一天的事兒一般,主動與路北方打招呼,甚至笑咪咪湊上前攔著路北方道:“唉,北方,昨天我喝多了,也不知道你在生活方面,安頓好了沒有?”

伸手不打笑臉人,鍾暄文這樣說話,路北風只得揮揮手,陪著笑道:“謝謝鍾鎮長關心,現在宿舍和辦公室都搞好了!”

“好、好!安排好了就行!你初來乍到,有什麼不方便的,直接跟辦公室主任楊小芸說,或者跟我說也行。”鍾暄文雖然心裡對路北方不感冒,但是,話語還是很到位。

而且,在當天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實則也就是路北方的履職見面會上,鍾暄文就路北方向大家作介紹後,還對他的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

鍾暄文將路北方作介紹後,便提議,鑑於鎮裡分管文教衛工作的申軍同志已退休,我提議讓路北方同志來負責文教衛工作,具體聯絡鎮中學、鎮中心小學,以及鎮衛生院、還有九個村的衛生室,當然,還有鎮文體站、鎮電視網路服務中心,大家看看有什麼意見?

鎮長鍾暄文的安排,其實暗地裡,是與鎮委書記陶大軍透過氣的。兩人一致認為路北方作為城裡下來的幹部,只是來走走過場,和以前的那些幹部一樣,到鄉下鍍鍍金,豐富下履歷,然後幹不出什麼名堂,就回城去了。

因此,當鍾暄文提議後,陶大軍幾乎都沒有反對,當場拍板,同意讓路北方來分管這一塊的工作,並且還煞有其事勉勵路北方一番,希望在他的領導下,臨河鎮的文教衛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路北方根本不知道分管文教衛工作意味著什麼?他是個官場上的新兵,對分管工作哪塊肥得冒油?哪塊一窮二白,根本不清楚。

陶大軍講話之後,路北方很平靜地接受了鎮裡的安排,並學著陶大軍的腔調,表示在這崗位上,一定全力以赴……

路北方如此爽快答應接手文教衛工作,陶大軍和鍾暄文心裡暗自高興,幾個黨委委員互相望望,眼神中有些怪異神色!

他們可知道,這幾個單位都有固有的運營模式,甚至單位的資金來源也是固定的,業務又有對口的上級單位來做指導。等於路北方這職務,其實就是實打實的閒職,根本就沒什麼活兒。

路北方倒不管那麼多,他接手分管文教衛的工作之後,便在辦公室主任楊小芸安排下,在“文教衛”門牌的辦公室裡坐了下來。

這辦公室有三張辦公桌,路北方的在最裡邊,外面這連著的辦公桌則是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借調的二十來歲的大學生村官江歡,另一個是三十多歲少婦幹部祝雨桐。兩個女人,長相都中上,江歡,瘦,個高,苗條,面板較黑。祝雨桐同樣個高,但肥,屁股大,雖是冬天穿得厚,但也能感覺出她的豐滿。

年輕人在一起,就是好相處。本來江歡和祝雨桐之前的上司申軍,是個年近六十的老頭,此人好為人師,說話叨嘮,因偶爾寫點小文章,又不會電腦。每回寫出來的文章,都要江歡或祝雨桐給錄到電腦上,而且在工作中說話刻薄難聽,兩個女生都比較嫌棄,三人一間辦公室,有時半天都不會說話。

如今調來個大帥哥,而且聽說是未婚的,頓時讓兩個人心情明朗起來。祝雨桐這少婦,見了陸北風這個帥哥,她的心情,就和男人看到了一個絕世美女是一樣。

只要微微扭頭看著他健碩的身姿,她都會有些許感覺……

在路北方到來的當天下午,她就在桌上擺了束鮮花,讓整個辦公室洋溢著花香。

雖然辦公環境不錯,兩名手下也熱情,但路北方去上了兩天班,就發了兩天呆。

鎮中心小學和鎮中學的管理相對是封閉的,業務接受縣教育局的指導。他這個副鎮長總不可能穿到學校裡去無事找事,要去檢查一番吧。

衛生院每天倒很忙碌。但小鎮上的衛生院就一個院長,二個副院長。業務方面,與學校差不多,接受的是縣衛生局的指導。而且兩名副院長還要值早晚班,自己沒事去那嘛?

至於文體站和電視服務中心,這兩個單位都在鎮上有獨立的辦公室。只是這辦公室早就擱棄,連名工作人員的人影都沒有。特別是文體站,由於經費得不到保障,前任站長早就外出打工了,現任站長的職務,還是由祝雨桐兼任著。

工作沒有什麼事,路北方就騎著摩托車,在鎮上轉了轉,偶爾也騎車到郊野,看看在冬陽下綠油油的莊稼,以及和牆根下曬太陽的老年人聊聊天。

透過幾天觀察和了解,路北方漸漸知曉了臨河鎮的很多情況。

臨河鎮的經濟狀況,按說在綠谷縣還可以。因為鎮裡有兩個國營沙場,還有個漁場。這三個經營實體,每年還是能給臨河創造不少稅收。

除了這幾個靠著資源生存的實體之外,臨河鎮就沒有別的產業了。鎮上統計的人口有二萬八千多人,現在常住卻只有一萬五千人左右。

常住人口急劇減少,一方面是有錢人都跑到縣城去了。另一部分只要是出門打工謀生。

現在鎮上留下來的人,倒也有不少有錢人。這些人要麼就是鎮上有門面有家底的那批人,要麼就是參與販賣河沙的小老闆,運輸車隊的隊長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而從事不光彩的生意。比如偷採河砂,還有人晚上偷偷去獵魚。臨河鎮河網密佈,漁業資源相當豐富。如果用電網圍捕的話,有時候一個晚上,都能捕四五百斤魚,賣幾千元。

除了這一部分人,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較窮困。逢每週趕集的日子,便可以看出來。臨河鎮每週五趕集,村民多是揹著種的菜,扛著養的雞,風塵僕僕來擺攤售賣,從這些人穿著和精神面目,都可以看得出生活的艱辛。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我竟讓霸凌者當街腹瀉致死

黛玉鬧海

重生:回到1979當富翁

趙星河123

文娛:我把校花養成天后

何村花和尚

毓光啟示錄

夏魯魯